诸葛亮,别称卧龙,与凤雏庞统齐名。他本是琅琊诸葛家族的子弟,但因为父亲不幸去世,再加上战乱,诸葛亮随着叔父一齐南下。在叔父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隐居于荆州南阳,后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折服,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蜀汉的丞相。
那么,诸葛亮这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到了最后都无法助刘禅统一三国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蜀汉的“猪队友”多,且人心不齐。曹魏人才济济,谋士如云,虽然大多数都没有诸葛亮卧龙这般名声那么广,但是他们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都和诸葛亮相差不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人多点子就多,只要每个人都能尽力地出谋划策,再有统帅决策,这是诸葛亮单单一个人不能媲美的。
相比较于曹魏,蜀汉在军事谋略方面,法正庞统马良等人相继去世,能够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的实在不多,也就马谡、姜维等寥寥几个人。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途中,马谡、李严、刘禅、谯周等人连连拖后腿,让诸葛亮在前线实在是不能施展全力。除此之外,蜀汉内部还派系林立,相互之间明争暗斗。这样一个蜀汉,怎么能够一统三国。
其二,诸葛亮在用兵一道上,讲究稳,谨慎。通观诸葛亮的用兵,他和庞统、法正,甚至是魏延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正是因为诸葛亮用兵谨慎,若无太大的把握,诸葛亮根本不会轻易冒进,冒险精神不足。在这一点上,也是诸葛亮为什么拒绝魏延“子午谷计划”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用兵的整体情况,在被曹魏的司马懿研究了个透。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诸葛亮的街亭之战,亦或者是不进兵武功山而正走五丈原等谋略,大多数都被司马懿所看穿,然后一一针对。
最了解自己的是对手,正是因为司马懿把诸葛亮研究透彻,让诸葛亮的北伐都难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其三,蜀汉势力小,经不起折腾。蜀汉势力起步很晚,在赤壁之战后后,刘备才抢先江东占据了荆南四郡,以及后来夺取了益州和汉中之后,蜀汉的势力范围才逐渐定了下来。但是,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势力范围不断地缩减,与此同时,蜀汉的整体实力也在逐步地下降。
人口不足而导致兵力不足,兵力不足导致蜀汉的实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曹魏,其内部的总体积蓄实在是不多。这么一个经不起折腾的蜀汉,怎么可能和地广物博的曹魏相比。
所以说,诸葛亮就算再有才,也带不起一个内部已经“千疮百孔”的蜀汉了。因此,诸葛亮辅佐不了刘禅一统三国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