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和朱元璋都有24个成年皇子,为何他们对太子的态度截然相反
迪丽瓦拉
2025-07-30 08:32:49
0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24个长大成人。太子朱标为皇长子。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也是24个长大成人。太子胤礽为皇次子。

他们俩都是比较能生孩子的皇帝,而且皇子的存活率也是比较高的(这方面朱元璋略胜一筹)。可是他们俩对待自己选出的太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朱元璋希望太子朱标能早点接班,所以很早就开始培养太子,而且他对太子倍儿放心,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

可是康熙对自己的太子胤礽,却两次废立,完全不相信自己的太子,搞得好像太子胤礽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似的。

为啥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就要看看,两位老父亲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儿子的了。显然朱元璋比康熙更加专一。

朱元璋的所有安排,都是围绕太子朱标进行的。

1355年,朱标出生,1364年,击败陈友谅以后的朱元璋,被推举为吴王,同年朱标被册封为世子,这一年朱标才不过10岁。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朱元璋就已经打算正式培养朱标了。

等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做了皇帝以后,朱标直接被封为了太子,这一年朱标14岁。此后长达25年的太子生涯,朱标一直都是朱元璋心心念念的接班人。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给朱标铺路的呢?他的想法很奇特,那就是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个治国型的人才,而将其他皇子培养成戍边型的军事人才。

比如说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说实话他们读的书实在是有限,让他们治国铁定是有困难的。这就是朱元璋比较鸡贼的地方。

他认为其他儿子们都只懂得军事,就不可能跟朱标相抗衡了。所以后来等到朱标死了以后,老朱才慌了,他忘记培养一个备选方案来做接班人了,以至于那帮儿子全都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货色。

老朱知道这些儿子成为接班人的后果,所以他这才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做接班人。一张白纸可以慢慢涂抹,可是一张油画就很难更改了。显然那个时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已经定型了,而朱允炆还可以花点时间培养。

为了让朱标展现出兄友弟恭的品德,老朱也没少给太子朱标创造机会。每当其他皇子犯了错,老朱都会各种痛骂,甚至扬言要宰了他们。然后站在一旁的朱标,自然就有了给弟弟求情的机会,从而让弟弟们对他俯首称臣。

老朱是真的用心良苦啊,毕竟培养了近30年的太子,他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或许是投入的精力太多,所以老朱才会更加执着。

康熙见异思迁的品格,决定太子胤礽的厄运。

康熙皇帝的原配夫人赫舍里皇后难产去世,康熙为了给媳妇儿一个交代,所以把她生下的胤礽立为皇太子,这一年胤礽才不过2岁。

从这件事来看,我们就知道,康熙对立太子这件事,过分随意了。清朝是没有立嫡长子这种说法的,他们立贤不立长,可2岁的娃娃贤在何处呢?可见康熙有点意气用事了。

伴随着康熙的儿子多了起来,康熙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关注其他儿子们的表现,发现一个比一个优秀啊!笑得老父亲合不拢嘴!

第一,最早进入康熙视线的是皇三子胤祉。

这小伙子长得俊。光长得俊也就算了,这小伙骑马射箭的水平也很高。除了这一点以外,这小伙读书写字的能力也很强!

康熙当时的心态是:我滴个天啊!为啥老天爷如此眷顾我?给我生下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再回头看看太子胤礽,康熙不免一脸黑线。

第二,此后进入康熙视线的是皇四子胤禛。

这小伙子一本正经,始终板着个脸,不怎么讨喜。可是用着用着还真的挺顺手,因为他敢得罪人,而且很会做事。

康熙的心态又发生了转变:这个娃娃将来必然是我大清朝的福星,能让他做接班人就好咯,我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反正有这么个儿子给我善后。再看看太子胤礽,康熙叹了口气。

第三,后来进入康熙视线的是皇八子胤禩。

这孩子的特点很明显,那就是人缘很好。这就跟康熙比较像了,朝中全都是给皇八子胤禩说好话的官员。

康熙心里又一想:这孩子可真想我啊!绝对不是隔壁老王家的,如果能把大位传给他,岂不是让我又重新当了一次皇帝?再看看太子胤礽,直接想一脚踹飞了。

第四,最后进入康熙视线的还有皇十四胤禵。

这孩子年富力强,军事才能特别突出。康熙当时已经年迈,而胤禵才30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犹如当年的康熙。

康熙不免叹了口气:这孩子跟我当年一模一样,如果他能做皇帝,将来一定可以像我一样,把大清朝带向另一个辉煌。此时的胤礽,已经被康熙给废了。

现在我们能明白为啥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态度,和朱元璋完全不同了吧?康熙的这帮儿子们,不断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使得老实巴交的太子胤礽,成为了活生生的一块背景墙。

康熙是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偏爱,所以在爱不过来的情况下,只好先把那个不怎么起眼的太子胤礽给丢出去了。

总结:康熙的儿子,整体质量高于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对儿子的培养方式很简单,老大做太子,其余的给他驻守边疆。所以其他儿子都偏重于武略,没什么文韬。

可是康熙对儿子的培养就不同了,他把每个儿子都打造成了治国的优秀选手,以至于九龙夺嫡的任何一位皇子拉到其他时代,都能成为明君。

这就是差距所在,康熙的选择太多,所以康熙看不上太子胤礽。而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杜绝了多重选择,只取一瓢饮,自然就更重视太子朱标了。

至于很多人说,朱棣治国不是也不错吗?他不是开创了永乐之治嘛!其实笑笑就好了,朱棣纯粹就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他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一直都是他儿子监国太子朱高炽帮他管理国家。朱棣这哥们,没事儿就喜欢带着大军到塞外打一仗,以至于最后自己还在出征途中挂了,这都是朱元璋当年培养后的结果。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前... 一提起苏联,大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那是曾经与美国并驾齐驱,不相伯仲的超级大国,在最巅峰时期它还要...
原创 原... 汉时霍去病曾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历时六年时间,他终于在漠北之战中成功横扫匈奴,率军一直追击到...
原创 黑...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开始向全球扩张。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欧洲殖民者远远不断前往欧洲。不过由于病毒的...
原创 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蒋介石身边潜伏着这样一个人。他在人群中不显山不露水,但却能知晓国民党...
原创 娶... 在很多人的眼中,朝鲜女性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清纯和质朴,她们的生活简单而纯粹,对家庭和爱情的忠诚和执着更...
原创 魏... 一 李克是魏文侯的谋士,有头脑有才华,魏文侯经常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李克总能给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答案。比...
原创 印... 印度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找到一个与其相同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它的不同之处。 一、多次被外族征服 1...
原创 三... #在古代历史上,最有智谋的人物是谁# 【作者】杨宇 2022年5月12日 智者,或 能言善辩 ,或...
原创 司... 诸葛亮临终前,蜀汉后主刘禅的御前侍卫找到诸葛亮,问道:丞相大人如果您不在了,你的孩子们应该如何安排那...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是我国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
原创 盟... 盟津位于今老城村北,是黄河上的一个著名渡口。盟津又名富平津、武济。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州西南、孟...
原创 2... 在中国革命、建设伟大征途中,有一位将领以其非凡转变、杰出贡献,书写一段传奇。他就是陈明仁将军,一個从...
他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晚年却皈...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杨开慧被害后,他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杨开慧临...
原创 辛...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起义迅速席卷整个大清王朝。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清朝就宣布灭亡。而...
原创 战... 1271年,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一位名传后世的蒙古领袖正筹划着他宏大的蓝图。当年11月,忽必烈宣布建...
她没称帝,却比皇帝还厉害,后宫...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代女子当政并不鲜见,如“临朝称制”的吕太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
原创 再... 秦国历代君主,习惯于卸磨杀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
原创 晚... 本组整理了一集晚清时期的珍贵人物生活时的旧照,其中不但有晚清慈禧太后带太监李莲英在雪地玩乐时的留影,...
原创 维... 说起 近现代欧洲 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用 几场战争 和 几个体系 来总结: 欧洲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
原创 中... 文 | 陈飞 提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晚清以前那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强国。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