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演义中被黑的很惨,连长相都能拿来黑(脑后有反骨)。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权,魏延一向和杨仪不和,因担心杨仪对自己不利,被迫造反,失败后逃亡,最后被马岱追上斩首(演义中为了黑化魏延写他那著名的“谁敢杀我”,实在黑的漂亮)。
其实正史中,魏延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刘备看人比诸葛亮准是公认的,他说马谡徒有其表,诸葛亮不听,结果导致了后来的街亭大败。而魏延深得刘备器重,让他镇守汉中,诸葛亮却对他百般刁难,最终导致诸葛亮死后蜀国再次失去一个栋梁。魏延向诸葛亮策划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数次要求自己带领一支偏师却从未被采纳,因此魏延也对诸葛亮颇有微词,认为他胆子小。历史不容假设,这条计策能否成功永远不会有确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延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和魏延关系紧张,诸葛亮仍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相当于参谋长的职务。
魏延既然不是缺乏谋略的莽夫,可为何他被迫造反时却显得如此莽撞?明目张胆的向费祎表露自己不服杨仪想违抗丞相遗命的意思;大张旗鼓的烧绝栈道,引兵拦路。历来谋反都是暗中规划,唯恐事泄。魏延既然不傻,为什么把事情做得这么张扬,摆明了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难道是背后有人给他撑腰不成?
三国志对魏延的评价是“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可见他在蜀国是没有什么派系支持的,这从他谋反后无论是以蒋琬费祎为首的文官还是姜维马岱等武将都不站在他这边就可以看出来。那么他的外援极有可能来自外部。魏延和魏国打了一生仗,斩杀了无数曹魏名将,甚至还射中过曹操的人中,降魏之后不会有好果子吃。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联结了东吴作为外援。据记载,诸葛亮死后,东吴令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口。刘禅一面遣将提防一面派宗预到东吴去打探虚实,此时魏延已死,蜀国内部安定下来了。孙权见无机可乘,只好推说是担心魏国进攻,派兵来帮助协防的,还反问宗预为何蜀国屯兵永安。宗预大大方方的承认,您增兵巴丘和我们增兵永安都是有所企图的。可见孙权当时的确有浑水摸鱼的企图。可惜孙权只想坐山观虎斗,没有给魏延足够的支持,否则魏延引兵割据巴蜀,做第二个刘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