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阳明死后 被停爵位 后又被封侯,其谥号文成在明朝属于什么水平?
迪丽瓦拉
2025-07-30 19:33:25
0

嘉靖八年11月29日,王守仁在江西逝世,不少人军民纷纷穿着麻衣,一个个面露悲伤、泣不成声前来为这位阳明先生送行。

按照当时明朝的规矩,凡是三品以上官员逝世都会被皇帝给予谥号。而王阳明生前曾担任南京的兵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等官职,这在当时可是属于正二品的官位。

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有军功在身,按理来说无论如何王阳明都应该有一个谥号。

可就在礼部将授予王阳明谥号之事呈报嘉靖皇帝朱厚熜时,明世宗朱厚熜却停了王阳明世袭的爵位,没有让他享受应有的葬礼,也没有授予王阳明任何的谥号。

直到明世宗朱厚熜去世,他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坖即位,授予王阳明谥号文成,并将王阳明追赠为新建侯,这比王阳明之前的建安伯还高了一级。

而造成这一系列事情发生的原因与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王阳明创立心学时,当时流行的学说还是程朱理学。虽然心学在王阳明的传播下有了不小的影响,还拥有不少的信奉者,但还是没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由于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思想相违背,而被程朱理学的信奉者称之为“伪学”,除此之外阳明心学还时不时的要遭受众人的非议、指责以及攻击。

在众人眼里,王阳明的心学学说不仅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之外,还不符合传统儒学的正常逻辑,甚至有人将其与邪教相提并论。

在朝廷之上,除了明世宗朱厚熜不接受王阳明的心学之外,还有不少的官员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而王阳明作为心学的创始人经常因此而受到朝堂上其他官员的排挤。

当时的内阁首辅桂萼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王阳明离世后,他向嘉靖皇帝朱厚熜弹劾王阳明,并提议应该剥夺王阳明建安伯的世袭爵位,以避免王阳明心学的邪说蛊惑人心。

因此王阳明在去世后不仅没有享受官位应有的葬礼,还被停了爵位,就连一个小小的谥号都没有。

谥号是古代皇帝、皇后以及一些诸侯大臣在逝世后都会有的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可以用来概括此人一生的是非功过,因此也有上谥、下谥、平谥之分。

可以说但凡是在社会上有点名气或有些地位的人都会有一个谥号,在明朝的规矩是凡是三品以上官员逝世后,都会由礼部商议报告给皇帝,然后再由皇帝决定给予什么样的谥号。

可王阳明没想到,自己位居正二品的官职,在朝廷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的官,还为国家平定叛乱立下赫赫军功,最后竟然因为心学而遭受排挤,被人弹劾丢了爵位,还没有谥号。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朱理学渐渐难以服众,久而久之失去了人心。在程朱理学跌入低谷的情况下,人们想起了王阳明的心学,由于大家不再因为程朱理学而排斥心学的缘故,心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在当时的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中,程朱学派的学生都以朱熹注的“四书”和《性理大全》等书为主要的教材,因此这些理学的书籍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大家的思想因为当时的封建教育而受到了限制。

而王阳明心学的出现解救了学术界中那些被程朱理学思想所束缚的书生,在心学中王阳明支持人民追求自己的智慧,拥有独立思考的自主权利,这使得众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到了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坖即位时,朝廷上出现了不少主张心学的官员,其中就包括了心学的门人徐阶,徐阶作为内阁首辅在朝廷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于是徐阶带领着不少的官员开始向朱载坖进言,颂扬王阳明生前为明朝所做的贡献。最终在徐阶等人的努力下,明穆宗朱载坖封王阳明为新建侯,并授予谥号文成。

虽然王阳明的军功显赫,但从他生前的官职来看,其性质更偏向文臣,加上他创立心学有功,因此在授予谥号时,谥号的第一个字为“文”,而非“武”。

文成这个谥号在以“文”字为首的谥号中排名第三,第一是“文正”,第二是“文贞”。

不少人对文成这个谥号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要知道纵观整个明朝历史能够被皇帝亲自授予“文正”谥号的仅仅只有李东阳、谢迁两人,即使是获得“文贞”谥号的也只有三个人。

而被授予文成谥号的除了王阳明之外,就只有历史上著名的刘伯温。能够与帮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相提并论,王阳明的这个谥号可以说是对他很高的评价了。

虽然王阳明对国家有功劳,但王阳明的官场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即使他到了晚年时期官居正二品,曾担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的职位,但这些职位实际上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算得上是虚职。

而王阳明既没有进入过中枢,也未能入值内阁,在生前自己也没与皇帝处理好关系,所以能够获得文成这样的谥号,对于王阳明来说谈不上辱没。

但对于王阳明的一生来说,文成的谥号、平定叛乱的军功都比不上他创立的心学成就。

而王阳明之所以能够创造“心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说天将降大任于一人时就会让他遭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而王阳明也是如此。

明宪宗成化八年,王华的妻子在怀孕十四个月后成功的诞下了一名男婴,王华将其赐名为王云,就这样王阳明在浙江的一户书香门第中顺利出生。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作为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在朝廷中担任南京吏部尚书一职。加上王阳明的家族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还算显赫,所以王阳明从小就生活得相对滋润。

王阳明良好的家世背景为他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这些因素使得他拥有了极高的文学底蕴,为他日后创立阳明心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就是这样一位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到了5岁却仍然不会开口说话,因此王阳明的父母对此一直忧心忡忡,可自己的小孩看上去没有任何的问题,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尝试解决问题,但最后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虽然王阳明不说话,但他却经常默默的看着书。直到5岁时,王华为幼年时期的王阳明改名为王守仁后,王阳明才正式的开口发言。王华在听到王阳明开口说话后很是高兴,自己一直以来担心的事总算是得到了解决。

因为家族的背景,王阳明在十二岁时开始正式就读书塾,然而王阳明的母亲郑氏却在他读书一年后逝世。在经历了至亲之人的离世后,王阳明开始思考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到达是什么,自己应该为什么而活。

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王阳明向教书先生询问道人这一生中最为要紧的事情是什么。教授先生表示人最要紧的事情是读书然后在科技中考取功名。而王阳明却表示科技并非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人最重要的应当是读书然后做个圣贤之人。

原来在王阳明幼年时期,当时的明朝贪污腐败,朝政的腐化导致贪官污吏横行,一些人不满朝廷的统治,纷纷起义。

十五岁的王阳明将国家的危机,人民的痛苦都看在眼里,于是他拿起纸笔写下了自己平定农民起义的计策,希望父亲能够代替自己交给皇上。

但王华又怎么会知晓少年时期王阳明心中的志向,因此他没有重视王阳明交给自己平定农民起义的计策。

到了弘治五年,这一年王阳明二十一岁,他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考试——浙江乡试。在这次考试中他成功中举。在乡试中举后,他开始奔向科举。

在备考科举过程中,王阳明越来越的喜欢谈论军事,并将时常会射箭。在二十二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进士,但却没有中。过了三年后,王阳明二十五岁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仍然落选未中。

于是他父亲作为之前科举考试的状元开始开导王阳明,表示这次科举没有考试,下次再考就是了,下次努努力一定能考中。

只见他听完父亲的开导后,面带笑容的回到道,大家都因科举落选而感到羞愧耻辱,而我却以因为科举落选感到懊恼为耻。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阳明最后在礼部会试的考试中展现了自己过人才华。因为王阳明考试的出色表现,他被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而在王阳明当官的过程中,他的仕途之路就和科考过程一样一直都不是很顺利。到了明武宗正德元年,政权为宦官刘瑾把握在手。在刘瑾下令逮捕御史戴铣等人时,王阳明竟然直言不讳对刘瑾的逮捕行为提出反对意见。

王阳明的行为使得刘瑾很是生气,直接处以王阳明杖责四十的处罚,并将其赶出京城,贬官到了离京城一千七百公里开外的贵州龙场当一个临时工。

除此之外,刘瑾还派人追杀王阳明,好在王阳明急中生智以跳水自尽逃过了刘瑾的追杀。但龙场这个地方在当时属于蛮荒之地,还没有被开发,所以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可王阳明却苦中作乐,反倒觉得自己在龙场的生活逍遥自在。

在龙场的这段时间王阳明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他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阳明心学。在后来的人生过程中,他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思想,并且开始四处讲学,将自己的心学传授给他人。

在王阳明五十岁时,他的父亲王华离他而去。已经到了天命之年的王阳明回到乡下开始他的讲学之路。

两年后王阳明因为讲学被邀请到了稷山书院,一年后,王阳明建立了专属于自己的阳明书院,并将其建在了自己的老家绍兴。

王阳明在有了自己的书院之后,他之前传授过心学思想的弟子纷纷来到书院和自己的老师一起传播心学的思想。

在《明儒学案》一书中,记载了王阳明一共有将近七十名的记名弟子,而这些人都是阳明心学的重要传播者。他们不仅继承了心学的思想,还继承了讲学的传统。

王阳明的弟子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四处讲学,建立书院,传播阳明心学,将心学发扬光大。

在王阳明人生最后的几年中,他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到了传播心学的思想中。好在王阳明的付出没有白费,到万历年时,心学取代了程朱理学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思想。

而王阳明在封侯授谥号后,因为心学的成就开始享有从祀文庙的资格。这意味着王阳明完成了他从小成为圣贤之人的远大理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城源自蓟,而非燕 1995年竖的“蓟城纪念柱”和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城记》 燕都土城墙遗迹 ◎朱祖希(著名史...
原创 诸... 被诸葛亮弹劾的李严是废柴吗?被刘备托孤委以兵权的李严是废柴吗?今天和您谈谈刘备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 ...
原创 他... 日本差点被灭?大清曾有位神人,提出了灭亡日本的计划,原本很完美,历史即将要被改写,殊不知却被一个人冒...
原创 苏... 在中亚地区,我国的西边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前身是苏联联盟成员国之一,上世纪90年代获得独立以后,便...
原创 万...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宋太祖赵匡胤 绘像) 开宝四年,宋...
原创 3... #真知新坐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原创 周... 众所周知,周作人的大哥是鲁迅(周树人),三弟是周建人,他们弟兄三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出名。可是周作人...
原创 清... 清华才女爱上非洲黑人,甘愿远嫁非洲农村,父母苦苦挽留,还费尽心思送她去日本留学,最后依然没能阻止。 ...
探访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 珍藏... 11月7日,游客在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内参观展出的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
原创 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韩信的身影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而耀眼。他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却终究没有举起反旗,...
原创 曾... 曾国藩,人人皆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世人都知他的...
不一样的内蒙古|包头钢铁 如此... 采访团成员用镜头记录稀土钢板材厂热轧车间 记者林则志摄影 北疆新闻包头11月7日电(记者 吴汇慧)包...
原创 周... 当年,周恩来总理有一只钢纸箱(钢纸是经特殊工艺处理的特种纸,多用做绝缘材料和隔热材料等),那是他在1...
原创 杭...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读历史,学历史,究竟有没有用?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还是很难受的,因为时至今日...
原创 雍... 清朝的历史上绝对绕不开康乾盛世,可以说是清朝最为鼎盛的时代,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忽略了“康乾”中间的雍正...
原创 李... 隋唐系列评书中,李元霸是最厉害的人物,不论是十三杰、十六杰、十八杰,李元霸都是第一杰,天下第一。在《...
原创 别... 别再被电视剧骗了!咱们自以为熟知的历史,真相根本不是那样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这个国...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镇馆之宝... 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 澎湃新闻联动长...
原创 被...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聊一聊曹操麾下那位被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
原创 硬... 经常在网上看到歌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这样的爱国英雄确实值得多多宣传!不过,在这些文章中,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