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人皆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世人都知他的一生建功立业,政绩无数,可他早期的事迹你们知道吗,可谓历经坎坷,足足考了七次,今天就来说说他的科举之路。
曾过藩家境普通,家底还算可以,唯独祖上并无成才之人。他曾自述“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来,无以学业发名者;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以与于科目秀才之列”等等,大概意思就是说,曾氏祖上并无读书为官之人,可见老曾家这个读书基因确实不怎么样。好在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读书虽少,但阅历丰富,深知古时读书考举是后代唯一光宗耀祖之路,所以对曾父要求严格,奈何曾父曾麟书资质真的平平,科举十六次落榜,第十七次才勉强中了个秀才,可年过四十,光宗耀祖之责基本无望,于是这个重任便落到了曾国藩身上。这便有了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从小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要求,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之下,6岁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14岁能读《史记》等文选,不过主要还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小时候为了背一篇文章,达到了废寝忘食之地步,不背完一篇文章不睡觉,这种勤勉自励的精神也是他一生中难能可贵的品质。
关于曾国藩废寝忘食读书这件事,相传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曾国藩家里来了一个梁上君子,看到曾国藩还在学习,背诵《岳阳楼记》,于是想等曾国藩入睡以后下来偷东西,可就这样等着等着,谁知他自己睡了两觉,曾国藩还在背,于是他忍不住了,跳下梁来,告诉曾国藩说别背了,你不是读书的料,我都听会了,然后叽里呱啦背出来便走了。可这种话对于意志坚定的曾国藩哪里入得了耳。
直到公元1830年,此年曾国藩年刚二十,曾国藩离开家乡,前往衡阳的双桂学院学习,一年后也就是1831年,又回到家乡深造,终于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参加自己人生中第七次科举之时,考中秀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古时考中秀才仅仅相当于我们现如今的考上大学,真的实属不易啊。在前几次的考试中,曾国藩的文章还曾被作为“文理不通(文章词藻不错,可理不通)”的反面教材公示于众,也许就是这次以后,曾国藩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吧,毕竟从小接受曾父的教育,只知道努力背诵。
科举考中以后,曾国藩的学习之路便没有之前那么坎坷,第二年1834年便考中举人,也在1838年,第二次进京赶考的时候,于此年四月复试上,位列进士之榜,由此进入他的仕途之路,开启了巅峰人生。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传奇,但他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还有很多很多,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会容易,贵在心中信念,贵在坚持,贵在勤奋。在当代年轻人中,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少有,曾国藩的事迹中,包括后来曾国藩家书,我们都能学习到很多很多。(原创内容,多指教哦[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