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百姓取水困难,苏轼想一办法轻松解决,如今已成西湖十景之首
迪丽瓦拉
2025-07-31 15:02:29
0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读历史,学历史,究竟有没有用?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还是很难受的,因为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觉得,历史学科就是曹操口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历史中藏有大智慧,想必现在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下面的标语:

读史明理,读史增信,读史崇德,读史力行。

是啊,喜欢读历史的人,往往更能适应于各种场合,上到商务谈判,下到路边吃摊,历史都是不错的话题。

所以,启迪孩子对历史的热爱,这点至关重要,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让孩子多读历史,这是一条捷径,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喜欢历史呢?

很多教育学家都说,如果我们一生只读一本人物传记,或者只给孩子推荐一部人物传记,挑到最后一定是苏东坡的传记。

苏东坡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的人生经历,能教会我们该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快乐生活,同时也会让我们相信,生活很美好,未来犹可期。

苏东坡置身官场,襟抱苍生,只是命运更迭,好梦难圆,他半世漂泊,一片冰心,只是世事沧桑,有志难酬。

或许苏东坡的一生早成为了历史过往中已经消散的烟云,但他伟大的人格和社会的良心,历经千年已经闪烁发光。

其实,苏东坡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水利专家,当时杭州西湖久弃不用,百姓取水困难,苏东坡到任后,便想到了一个办法,轻松解决了百姓的忧愁。

而经过他治理的西湖,也开始造福苍生,更值得一说的是,他所想到的办法被实施后,如今已经成为了西湖十景之首,是去西湖不得不看一道风景。

苏东坡治理黄河

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四川眉山市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不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也是“宋四家”之一。

只不过各种名誉加身,也没能让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跌宕起伏的一生,让苏轼最终成为了苏东坡。

苏东坡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喜好交友,更爱美食,我们现如今能品尝到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等,那都得感谢这位爱吃也爱研究吃的文化人。

可是吃不是人生的全部,想要吃得好,得有保障吃的能力才行,好在苏东坡很有才,在他初次进京应试的时候,便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

只是还没等到他在官场大展身手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苏东坡只好回家守孝,守孝期满,苏东坡重返汴京当上了官。

可是好景不长,苏东坡的父亲又去世了,他只好再次回家守孝,而等到他守孝期满再次还朝时,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东坡对新政很不满,在王安石的压力下,他被迫离京。

新法在大宋施行了几年之后,苏东坡觉得不能忍,便上书抨击新法的弊端,王安石很生气,便在宋神宗面前弹劾苏东坡,苏东坡眼瞅着惹不起,便自请外调,被朝廷任命为杭州通判,而这次是苏东坡第一次去杭州。

之后苏东坡又被调往密州、徐州等地,而在徐州时便遭遇了黄河决口,眼瞅着黄河要吞噬一切,城中富民争相外逃,苏轼立即制止,并带头开始修筑长堤,成日成夜冒雨指挥官吏守护城墙,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苏东坡二任杭州

苏东坡治理了徐州的黄河决口,朝廷便将其派到湖州任职,上任后他给宋神宗写了一篇谢表,当时朝中新政推进不顺,正想着打击一下守旧派,于是便从这篇谢表下手,借此打击苏轼,进而重创守旧派。

就这样,苏东坡被御史台抓捕,进而被押解京师,受此牵连的人员达到了数十位之多,这便是宋朝中期有名的乌台诗案。

这是案件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发誓要置苏东坡于死地,而旧党们却不能见死不救,两派纷纷出力,此时王安石已经退休,他虽然弹劾过苏东坡,但看着他有生命之忧,还是没有坐视不管。

他给皇帝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正是王安石的这句话救了苏东坡,他被放出狱后,便被贬到了黄州,开启了吃喝玩乐的小日子,毕竟这时候的朝廷已经不需要他了。

宋哲宗继位之后,高太后临朝听政,旧党的司马光被重新启用,新党被打压,苏东坡又迎来了春天。

不过当他被召还朝后,他发现新党和旧党没什么区别,感觉他们这些所谓的“王党”都是一丘之利,都不把百姓放心里,于是便又对旧党进行抨击,结果又得罪了旧党,为此,苏东坡只好再次自请出京,这次他又去了杭州。

苏东坡治理西湖

苏东坡到杭州之后,杭州出现了旱灾,随后又爆发了瘟疫,苏东坡很忧心,便上书朝廷减免贡米,之后又将赐给和尚得度牒全部换成大米来救济百姓。

来年春天,他又将粮仓得米半价出售,才将民众救出水火之中。

可是很快杭州的百姓又遇到了取水困难的问题,当时西湖中长满了水草,每年都要疏通才能保证百姓的用水,可是在宋代中期之后便废弃了,不再有人管,以至于引用西湖水做成的六口大井根本没有水可取。

苏东坡觉得他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把西湖给盘活了,于是便招募民众一起修筑疏通西湖,重整六井。

可是面对西湖中的淤泥,苏东坡犯了愁,因为要将这些淤泥全部清理运出需要很大的工程量。

在他苦思冥想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这些水草淤泥全部堆砌在西湖的中间,这样便能形成一个贯穿西湖的长堤。

当时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绕湖一周的话,或许一天都走不完,而苏东坡想到的这个办法,不仅缩短了西湖南北两岸的距离,而且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

长堤建成之后,可以在这条横亘在西湖中间的堤坝两边种上农作物,这样的话,收得的农作物不仅能养活一些人口,还能为后期维修长堤和西湖存储些基金。

此外,还可以在堤坝两边种植一些树木,这样不仅能巩固堤坝,还能供人们乘凉。

不得不说,苏东坡的这一想法当真是好极了,可谓是一个石子打掉了好多只鸟,苏东坡想做就做,在他的带领下,杭州数十万参与这项工程之中,堤坝建成之后,西湖再无水忧。

当地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的伟大,便将这座堤坝命名为:苏公堤。

现如今的苏公堤已经成为了西湖十景之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堤上风景如画,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苏东坡。

参考文献:《宋史》等。

(图网,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古代的历史上,女人的社会地位一直都很低下,但是依旧诞生了很多传奇般的女人,她...
原创 秦...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个千古一帝常常被人拿来比较,孰强孰弱,着实难以比较,下面小编就拿军事成就、治理国...
原创 诸... 诸葛亮《出师表》中批评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完全是种长辈训斥后生晚辈的语气。诸葛亮没有想过...
原创 从... 标题:从射雕到神雕,郭靖和黄蓉的四大变化,一个比一个现实 在那风雨如晦的南宋末年,江湖上流传着两位...
原创 刘... 刘邦跟项羽其实真没办法比,可偏偏就是刘邦夺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项羽是什么人啊?他是楚国的贵族...
原创 清... 传统通常伴随着变革与发展,奖惩制度则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本,赏罚分明的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能动性。国家可...
原创 《... 《天下长河》中康熙二十七年靳辅因淤田案被免去河道总督的职位,接替他的是一个叫王新命的人,而他也只是短...
原创 此... 众所周知,苏联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各个加盟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文化习俗有异,所以在经济发展上也各不...
原创 孟...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都城临安。 明明不是春节这样的大节日,都城百姓却个个欢呼雀跃,繁华的临安城张灯结彩...
原创 燕... 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朱元璋因病去世,年仅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元璋在位...
原创 清... 引言 清朝时期,阿拉善旗下的组织是如何对地域进行管理的?据《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清代阿拉善旗有苏木...
原创 清... 导读:清朝最后一位格格,04年离世83岁高龄,临终前说家族是历史的罪人 文/华升 大家好。每个人的出...
原创 二...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在蒙古国境内的斡难河召开大会,宣布成...
原创 明...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一把,将明朝二三百年间的历史如数家珍地向人们娓娓道来之时,也让王阳明这...
原创 诸... 《——【·前言·】——》 诸葛亮,那个智慧过人的“睿才”,临终时留下一封锦囊,意图给刘禅指点迷津。 ...
原创 未... 作为一手推倒苏联的人,戈尔巴乔夫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失败者,时至今日依然被俄罗斯人民所痛恨。 但这并不...
原创 武... 武松一生战斗无数,上梁山之前,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
原创 「... 三国群雄逐鹿之时,关二爷被擒,他本想以死明志,可是张辽跑来劝说他说兄弟你现在死了有三重罪啊,第一就是...
磺厂村发现太原最早石窟,初定为... 磺厂石窟造像 在太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发现一处北朝石窟,有明确纪年,为目前太原地区发现...
原创 二... #头条群星9月榜# 岳飞,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伟大的民族英雄,千古流芳,万世敬仰。岳飞精忠报国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