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女性留什么发型?清宫剧都太假了,真实的造型其实是这样
迪丽瓦拉
2025-07-31 16:04:37
0

满清王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各方面文化极具研究价值,比如文字,饮食习惯,骑射技术,着装造型。都说满清王朝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

因此清朝对于习武十分崇尚,皇帝时常带领王公贵族到围场秋狝,皇子们除了学习四书五经,还要苦练骑射。

这个尚武的朝代不仅男子可以习武,女子中也推崇学习骑射,宫内的公主们从小就和皇子们一起安排学习骑射之术。影视剧中清朝的服饰很精美,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饰,梳不同的发髻,样式多变,精巧美丽。那么历史上清朝女子的发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和电视剧中所演的一样呢?

一、清朝建立,大力发展文化

满清王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封建王朝永远消失。

虽然这个王朝在晚期十分没落,可满清王朝的历史文化值得仔细研究。清朝最开始是由努尔哈赤先建立后金,满族其实是女真人的后代,努尔哈赤率先带领部族脱离明朝的统治与管辖,在赫图阿拉自立为王。

明朝曾经多次派兵攻打努尔哈赤,可是结果都失败了,大明军队被努尔哈赤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明朝一时拿努尔哈赤没有办法,不敢再派兵攻打,决定暂且休战一段时间。可是这边努尔哈赤却没有停手,反而带兵攻打其他部落。

努尔哈赤并没有正式建立起清朝,大清王朝是他的儿子皇太极正式建立起来的。李自成灭了明朝,逼得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借着为崇祯帝报仇的名义,联合清军,将清军引入关内,与李自成交火。当

然,李自成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没过多久就被皇太极镇压下去,皇太极实现大部分区域的统一,最终建立大清王朝。

皇太极虽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没来得及实现他一统天下的梦想,因太过思念去世的宠妃海兰珠,皇太极一病不起,连太子都没来得及选定就撒手人寰。后来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大玉儿的孩子福临成功登基,他就是顺治帝。

顺治帝倒是比他爹勤恳些,没有时时刻刻想着后宫宠妃,他在位时比较用功,朝代刚刚建立,边疆时常不稳,在顺治的统治下,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可是顺治太像他爹,在宠妃董鄂氏去世后,顺治写下罪己诏,遁入空门。

有人说这种说法不切实际,可据说在顺治陵寝中埋着的只有他生前的衣冠,如此看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后来,年仅八岁的康熙帝登基,从这个时候,大清王朝在康熙的统治下,才真正有了实质性的好转。历史上百姓称赞的康乾盛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康熙为子孙后世解决了许多问题,也让很多文化得到了发展。

二、真实的历史,与电视剧不同

满清是我国第二个有统治地位的民族,元朝时,蒙古族建立了政权,继蒙古族之后,满族成为第二个统治汉族的少数民族。定

都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满族的穿衣打扮风格传播到所有百姓中。

为了方便平时骑射打猎,满族男子将长发剔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编成长辫子。

女子也多有骑射,于是满族女子在骑马射箭打猎时候,也将头发编成辫子。随着满族入关后,女子骑马射箭的机会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于是将长长的辫子盘成小发髻。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已经规定在举行盛大庆典时要专门穿朝服戴朝冠,于是朝服朝冠在这个时候制作规制越来越严格。后来入关后,皇族对于女性的发型更加讲究了,于是最开始率先得到推广的是“小两把头”。

在重要场合时候后妃不仅要佩戴朝冠,更要佩戴些饰品让自己更漂亮,于是小两把头出现了,当后妃摘掉朝冠后,小两把头可以插些简单的钿子饰品。

起初,王公贵族并不推崇奢靡之风,女子装扮多以绒花或鲜花为主,不戴沉重的金银首饰。

康熙和雍正在位时期,对于王公贵族生活质量要求严格。

尤其女性,不会大量打造金银首饰用来佩戴,例如影视剧《甄嬛传》中,敦肃皇贵妃年氏自己接受母族接济,用大量金银来打造奢侈华贵的首饰,这样的现象在雍正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清朝后妃的首饰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去世后只能带少量的陪葬品进皇陵,每一件饰品都会登记造册,更不会允许妃嫔私自打造首饰和接受母族钱财,私相授受。

可见电视剧中的情节只能看一看罢了,若是仔细与历史相匹配,大多都是有偏差的。

康熙和雍正忙着打造盛世景象,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康熙和雍正为后世子孙解决了不少难题,平定三藩,智擒鳌拜,解决边境问题。

等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父亲和爷爷积攒下来许多钱财,乾隆开始享受生活了。

此时,乾隆放宽了要求,不再严格控制后妃穿着装饰,于是许多妃子开始佩戴金银珠宝等首饰,将好看的珠钗戴在头上,寻求漂亮与华丽。

可是,简单的小两把头无法承受住沉重的珠钗,于是全新的发式得到了推崇。

三、发型的发展,越来越华贵

乾隆中期,为了可以在头上佩戴更多的珠宝,于是发明了发架,用假发和自己的头发互相固定住,发架稳稳立在头上,即使相对沉重的首饰戴在头上,也不会掉落。这个时期的两把头比之前的小两把头外形稍微大一些,加上有发架的固定,可以佩戴更多首饰。

嘉庆时期,将两把头加以改进,变成了“一字头”和“如意头”,发架变得更大,缠发架的假发也用得更多,可以在头发上戴更多珠花,外形多变,更加美观。

可是女子爱美是天性,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华贵漂亮,戴更多的首饰,穿更华贵的衣衫,于是更加繁琐的架子头得到妃嫔推崇。

架子头相比如意头和一字头,以两层发髻固定发架,当举行盛大庆典时,妃嫔和贵族女子大多会梳架子头,戴更多华丽的珠花。

发型稳固,用到更多钿子和假发,华贵的服装与旗头更能彰显女子贵族的身份。

最后到了满清末期,慈禧太后发明出新的更华贵的发型“大拉翅”。

这样的发型由于外形很大,已经不用头发来固定在头上,而是以华贵的绸缎做成冠,将头发梳成一个发髻,将冠套在发髻上面。

后来,大拉翅越做越大,越加越高,像一个大板子一样,于是又将更大的大拉翅称为“旗头板”,可以在正反装饰花朵,在侧面挂上漂亮的流苏。

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这样的旗头,在慈禧推崇之下,贵族女性在重要场合时几乎都会梳这样的发型。

可是,大拉翅或旗头板太重。女子除了穿着厚重的朝服,还要带着沉重的大拉翅,必须得僵直脖子,走路需要人搀扶,十分累,

于是这样的装束只在重要场合如此穿戴,平民百姓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如此复杂装扮。

结语:

满清本是崇尚骑马射箭的民族,号称马背上打天下,可是仅仅看女子发型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到了清朝末年,对于老祖宗的一些习惯并没有很好延续下来,反而更加追求奢华与不实,更多能看到的是贵族享受生活,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向列强低头。

若再来看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甚至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起,如何追求什么穿着发型和得体装扮呢。

从发型的变化来看,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闭关锁国让这个封建王朝自以为是,在别国大力发展工业时,满清只有天朝上国众人来贺的封闭心里。落后就要挨打,就像当时满目疮痍的国家。

幸而生在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下,祖国越来越富强。

同时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爱自己的国家,向革命前辈学习,以一颗有爱的心,建设自己的国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初... 初唐故事:偃武修文,君臣论治 话说李艺自受封燕王,从征窦建德、刘黑闼二寇,积有战功,入朝授左翊卫大...
原创 清... 导语:工作中工资待遇无疑是我们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工作为的就是能够得到满意的酬劳能够过上安逸的生活,不...
原创 征... 清朝“花式修理”蒙古人,手段相当的老辣,是封建国家统治的巅峰之作。直接把曾经征服半个地球的铁汉子,改...
原创 被... 1591年,也就是万历十九年,申时行在首辅任上兢兢业业的当了八年泥瓦匠,面对“册立太子风波”,他在万...
原创 北... 北魏正书《宁陵公主墓志》是历史与艺术交织的瑰宝,尺寸:高59.5厘米,宽58.7厘米(另有说法为高5...
原创 北... 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期间,他以德国军队为蓝本,精心构建了一支新式的军队。 在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军官培养...
原创 清... 清朝从努尔哈赤称帝到末代皇帝溥仪,一共经历了275年,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
原创 三... 三个男人发出了三声叹息,一个庞大的帝国——秦国,摧枯拉朽般被灭亡了。 这就是"亡秦三叹"。 三个男...
原创 清... 太监偷盗宫中财物,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只不过在清朝之前的文献中,因为事情较小和家丑不可外扬的...
原创 历... 庄妃名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公元1613年逝于1688年,蒙古族人,科尔泌贝勒古思之子寨桑的女儿也唤作大玉...
原创 历... 历史上有单身终老的皇帝吗? 按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很难单身终老,那真的存在这样的皇帝吗? 还真的有。...
从鲜卑王到中国皇帝,刻在云冈的...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蒯乐昊以《云冈:人和石窟的150...
原创 后... 534年,强大的北魏发生分裂。 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脱离权臣 高欢 ,投奔关陇军阀 宇文泰 ...
原创 我... 古代的封建专制社会中,人们对皇帝和龙的崇拜达到了极致,使得龙成为了一种神圣而不可及的存在。作为象征皇...
韩国,完了! 文︱陆弃 当特朗普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全球政治舞台时,韩国的外交部长和尹锡悦似乎已经闻风而动,争分夺秒地...
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金... 澎湃新闻记者从金冲及先生亲友处获悉,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金冲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
原创 原... 每当各家各户有了新生儿降临,头等大事就是取名字。有的是按族谱排,有的甚至请来算命先生算个名字,自北宋...
原创 刘...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胜曹操、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时,蜀汉帝国达到了异常璀璨的巅峰,但...
楚地竹简,见证中华文脉绵延不绝 几千年前的竹简 像一封封书信 从古代穿越到现代 …… 在荆州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上 透过出土的...
原创 柜... 在青海辽阔的土地上,魏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来自遥远过去的宝物——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十文。这枚钱币承载着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