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业发展与水利建设
迪丽瓦拉
2025-08-01 03:02:31
0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百余年里,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兴修水利为其创造了先决条件,因为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即所谓“食之所生,水与土也”。这不仅看到水利的一面,也看到水害的一面,兼顾用和防两个方面,如《荀子·王制》篇所说:“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

秦昭襄王时(公元前306~公元前251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在今四川省灌县地区,调集民力修筑了“都江堰”。这样既可免除岷江泛滥,又便于交通和灌溉。人们在治水实践中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三字经和“遇弯裁角,逢正轴心”八字诀的治水经验。“深淘滩”是利用畅通的河水,使内江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低作堰"有利于控制内江水流,当内江水多时可以越过低堰流向外江,使内江水域免遭水灾。都江堰灌田万顷以上,成都平原由此变为丰产区。

另一条著名水利工程是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在陕西关中平原修的人工灌溉渠道——郑国渠。采纳韩国著名水利专家郑国的建议,由他主持调十几万民工,用了十余年开凿,自泾阳引泾水东流,合浊水、石川水道,注入洛水,渠长三百多里,“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今380万亩),亩收一钟(六斛四斗),使关中,也称秦中,成为沃野,为国家首富之区,“百姓歌颂其殷实”。

物质财富增加,使秦在兼并战争中成为强国,这也为后来秦灭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秦始皇,于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于河北邯郸,名政,立为秦王,即位时(公元前246年)年13岁。当时,秦国疆域已据有关中,汉中(陕西)巴蜀(四川)、郢(湖北)宛(河南南阳)、上郡(陕西北部)河东、太原、上党(山西)等郡;西拓地至今甘肃东部;东进出函谷关,占有荥阳及周王室旧地(河南,公元前249年灭周)。就疆土来说,此时秦对六国已占绝对优势。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适应统一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发展需要,充分施展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他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下,不失时机地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这在中国历史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以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秦王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决定将“三皇”“五帝”名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自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还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按世代排列,他自称“始皇帝”,子孙继位后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至无穷”,称“命”为“制”,“令”为“诏”。这都表明皇帝的地位神圣,权力至高无上。

接着,为巩固统一,维护皇帝专制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新政策和措施:

中央机构:皇帝下设“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典客、少府、治粟内史,廷尉,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共同辅佐皇帝。

地方行政:全国分为36郡,郡有郡守,郡尉﹑监御史;郡下设县,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称县长);县下设乡,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乡下设亭,十里为一亭,亭设亭长;亭下设里,里有里正。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由皇帝批准。就这样从上到下组成了一套严密的统治网,以加强皇帝的集权统治。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都基本上沿袭了这种中央集权制。

同时,迁六国贵族豪富12万户于首都咸阳,便于管理和监视;收天下兵器,铸重达千石的12个金人立于都城,防止地方反叛;实行全国车同轨、书同文,采用李斯制定的小篆和程邈制定的隶书;并且统一度量衡制度;为控制新征服地区,修建以咸阳为中心,东通燕、齐,南至吴、楚的驰道;焚书坑儒,采取强暴的愚民政策和限制言论自由;制定严酷的法律,镇压民众(称平民为“黔首”)的反抗……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王朝之后,对于北方游牧的匈奴不时的扰掠,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当他的政权表面上渐就稳定的时候,就发动了北逐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其祖先夏时曰淳维,殷时称鬼方﹑猱鬻,周谓猃狁,战国时名曰匈奴、胡。“随美草甘水而驱牧”,“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长期在蒙古高原上逐水草而居住,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俄罗斯贝加尔湖之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有“控弦之士”30万(农耕民族将士称“带甲之士”)。这个民族具有吃苦耐劳,善于骑射,尚武、不甘人下、以战死为荣,向外掠夺等民族特点。战国后期,中原地区进行激烈的兼并统一战争,匈奴乘机南下,入居河套进行扰掠,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蒙恬,秦国名将,先世为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早年从齐国到秦国,秦昭王拜他为上卿,率师伐韩攻赵,夺取魏城,建立东郡。父亲蒙武,始皇帝二十三年,为裨将军,跟随王翦进攻楚国,杀楚将项燕,俘楚王负刍,降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其弟蒙毅,为秦始皇谋士,位至上卿,曾依法判处宦官赵高死刑,后赵高获赦复职,仇恨毁恶,被秦二世所杀。蒙恬初任狱官,始皇帝二十六年,因家世而袭将军,曾从王贲率兵攻打齐国,获重大胜利,拜为内史。

皇帝三十二年,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30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伐匈奴。战场之惨烈,一时难于尽能言表,旌旗猎猎,杀声震天,"“带甲之士”与“控弦之士”"格斗之声不绝于耳,兵戎到处,尸横遍野,经过几天、几十天、几个月的鏖战,血雨腥风中的“控弦之士”败北了。经过不到一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匈奴各部落打败,收复了河南地。

所谓河南地,即今河套地区、黄河以南部分,辖境包括今陕西北部、内蒙古的河套部分和宁夏平原。那什么是“河套”呢?河套即指黄河从今甘肃省黑山峡流入宁夏中卫市境内起,由西向东流经青铜峡。出峡后,拐一个大弯,改为由南向北流,一直流到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市后,再拐一个大弯,变为由西向东流,经包头市至托克县河口镇重新拐弯,再由北向南流,成为山西、陕西两省的界河。

黄河在宁夏,内蒙古所运行的线路,拐了三个大弯,其线路图活像一个高高抛起的“套马索”,故称之为“河套”。今宁夏灌区称为“前套”,内蒙古灌区称为“后套”。因河套地区地近秦都咸阳,为京畿锁钥,所以便成为蒙恬率军防守的重点。

始皇帝三十三年,在收复的河南地,“城河上为塞”,在黄河东岸,筑44县城,用制险塞,“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初县”,其中,在今牛首山北麓设富平县,址在利通区西南到青铜峡市峡口镇一带,属北地郡(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置,治今甘肃省宁县西北),秦北地都尉治富平县城,统领北地郡的军事。

县内有神泉,址距富平县城南不远处,有泉水不断涌出,四季不停,水质清冽,故曰神泉障,规模小于营、堡的城池,是驻军和储备军需物资的兵营,它是当时的军事防御设施,以西黄河南牛首为屏障,是秦在黄河东岸设置的军事要塞之一。蒙恬征集丁夫,在神泉之地,修筑城障:“环四里许,高四寻有奇,而厚如之”。

继之,蒙恬率军将匈奴赶至阴山之外的漠北(今蒙古国和贝加尔湖一带),又修筑长城,将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甘肃临洮到辽东,地跨万里,俗称“万里长城”,就这样层层设防,以防止匈奴卷土重来。并迁“山东”(函谷关和华山以东)灾民70余万口到河南地;始皇帝三十四年,从内地移民,将罪犯强行迁到河套;始皇帝三十六年,再“迁北河、榆中三万家”十余万人到河套地区筑城、设障、修路和兴修水利、试行屯垦。

河套地区得黄河之利,土地肥沃,宜耕宜牧。蒙恬为了开拓西北疆土,解决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保障问题,克服由于长途运输造成补给不及时的困难,组织驻军屯垦,移民垦种,军民共同屯垦,保卫边疆。蒙恬在这里组织屯田,内地移民不仅带来了铁制农具、优良农作物种子、先进生产技术,而且带来了开郑国渠、修筑都江堰的兴修水利的经验,于是在今市境内的黄河两岸,河东开挖了秦渠,时称北地东渠;河西修建了汉延渠,叫北地西渠,以灌溉这里屯种的土地。蒙恬屯军塞北,拉开了宁夏开发的序幕。

“河套安则天下安”,蒙恬主持屯守的几年里,漠北匈奴再未敢进犯,农业开发已初见成效,这里的农产品种类和产量与内地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大军粮需已不再靠内地供应,"内省转输戍漕”,军民自给,从而稳定了军心,安定了民心。

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大太监赵高等合谋伪造遗诏,指斥蒙恬“为人臣不忠”,将其下狱,又发动“沙丘之变”,立胡亥为二世,后将蒙恬、蒙毅及—批大臣杀害。接着,天下大乱,不过三年,秦朝灭亡。匈奴卷土重来,河南地复失,军事设施和农田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中原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刘彻继位。自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先后派卫青、霍去病率军与匈奴军大战三次,匈奴惨败,复溃退于边远的漠北。“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

恢复富平县建置,仍隶北地郡,修缮神泉障(北部都尉驻于此)及被破坏的渠道;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在黄河洲岛上设灵洲县,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辖境约今青铜峡、利通、灵武、永宁、银川、贺兰沿黄河的东部。设号非,河奇两个牧马苑。

在黄河西部的邵刚堡设灵武县,辖境相当于今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黄河以西之地;同时设南典农城,与灵武县同治,设典农都尉管理农垦。又“激河浚渠”,开修汉伯渠唐徕渠,安置大批移民进行屯种,政府供给粮食、衣服、耕牛,籽种,加之气候温暖湿润,河套新垦区很快成为“沃野千里,谷稼殷积”,“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群羊塞道”,“军粮饶足”,“畜牧为天下饶”,“冠盖相望”的农牧业发达的新兴经济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新的财富之源,是秦中(即关中)首富区之后的又一个富足之区,所以称之为“新秦中”。

秦蒙恬取河南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之后,北地郡边防稳固,相当长一段时间匈奴再未敢来犯。河套平原的肥沃土地,经黄河水浇灌,不断地开发,物茂粮丰,“饶谷多畜”,新秦中之宁夏平原后来被称为“塞北江南”,而今的青铜峡又被誉为“塞上明珠”。前人功不可没,今人伟绩更值得称颂!

参考文献:《秦朝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历代秦王与秦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
原创 此... 提及三国乱世,众将星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关张赵马黄,这五人勇猛无敌,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说浴血疆场也不为...
原创 商... 众所周知,商朝王后妇好是王室的重要女性,更是一位军事统帅,多次带兵出征,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有据可查的...
原创 包... 包拯,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
原创 南... 在南宋中后期,时任皇帝的宋理宗赵昀不听少数忠臣的警告,只想恢复中原,名留青史,于是联合蒙古灭了金朝。...
原创 此... 吴汉家境贫困,后来亡命渔阳,贩马为生,后来被任命为了安乐县令。那时候的刘秀正在巡视河北,吴汉从没有见...
原创 韩... 韩信大家都很熟悉,一代名将,帮助刘邦打下了汉室江山。但是一代名将韩信最终的结果是可惜的,遭到了吕后的...
原创 读...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春秋乱世,秦始皇一统七国、安定天下;宋金两朝对峙,岳飞一生与金抗战等等。中华上...
原创 此... 三国时期,群雄混战,局势混乱,而袁绍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度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物,手底下有十分多厉害的将...
原创 清... 清朝的一共有十二位皇帝,这些皇帝将清朝的历史划分为入关前和入关后两大部分。 首先是入关前,有努尔哈赤...
原创 周... 说起周总理没有人不知道,因为他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好总理,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和为人民谋幸福,逝世时人...
原创 野... #头条中国史# 很多人对于导致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的原因有争论,有的说是因为黄巾起义,有的说...
原创 围... 1948年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华野5个纵队包围在碾庄圩地区。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即将飞往徐...
原创 刚... 1932年,红四方面军正在鄂豫皖苏区打得热火朝天。 有一天,红军32团第5连连长滕海清,突然接到上级...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子嗣旺盛。他有26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标,一心培养他,包括家庭教育、学术教育、...
原创 曹... 曹操汉中之战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曹操确实雄才大略,可是刘备也不简单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可能...
原创 1... 1912年,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想来,清朝的覆灭距今好像也不是太远,...
原创 重...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化,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
原创 有...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是阿拉伯人占主体,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
贾海生: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 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与 《周礼》所见治理殷民的理想模式 贾海生 根据《尚书》的《康诰》《召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