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姜维本是降将,诸葛亮临终为何传授毕生所学,姜维临死泄露秘密!
迪丽瓦拉
2025-08-01 04:03:44
0

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曲“忠义”英雄的悲歌,“忠君贤臣”的代表人物刘备、诸葛亮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在这部悲剧中有一个形象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作为诸葛亮理想道德人格和蜀汉事业忠贞实践的继承者和延续者——姜维,他的出现和存在,填补了诸葛亮去世后留下的巨大空白。

纵观整个三国,若论谁最懂得壮志难酬这个词语的真谛,应该没有人能超过姜维姜伯约了,这只孔明眼中的凤凰,在陇上的第一次起飞,就已经注定了其奔波一生的宿命,这个以一己之才,一隅之力震慑天下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忠诚书写了后三国仅有的那一点点辉煌!姜维的命运十分悲壮,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将一切承担了起来,姜维背着沉重的包袱,在即将落幕的三国舞台上拼命而徒劳的奔波着。

姜维是蜀国末期相当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全三国后期一个亮点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后期姜维的名声几乎与演义初始的赵云、马超媲美,姜维出生在官渡战后时期,因父亲姜冏阵亡殉节,姜维被提升天水中郎将,而到姜维第一次出场时候,也就是诸葛亮公元228年一出祁山时间,姜维进入历史舞台。

在刘备去世之后刘禅继位。朝中大权有诸葛亮掌控。因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诸葛亮内心忧惧,曾经两次给后主刘禅上表,阐述北伐的意义。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寻找自己的继承人,究竟谁能够承担兴师北伐的重任?一直到后来名将赵云竟然被一无名小卒打败了,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叫姜维,字伯约。姜维自此走进诸葛亮的视野。

为了收服姜维诸葛亮的确付出了重大代价。当时诸葛亮完全可以长驱直入攻进魏国。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司马懿被免职了,魏军也失了元气,但是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放弃破魏的大好时机。而是去收服姜维,那时姜维与天水太守一起出行抵抗,没想到当时太守闻蜀军到来诸县响应,开始疑神疑鬼,怀疑姜维他们会对自己不利,然后就跑回上邽,姜维他们一看,跟着追去,到了上邽,自然表白了一番,但是太守不相信以为姜维是叛徒,也不接纳他。最终迫于无奈,姜维只好降蜀汉。

诸葛亮之所以着急寻找继承人是因为从诸葛亮出山之后,他身边的人才很多,他却一个也没有看中。而他要找的这个人在思想上,策略上跟他保持一致,而且在性格脾气上,还必须达到诸葛亮的满意。经过诸葛亮细心的考察,发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这是孔明的原话,无疑诸葛亮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姜维在魏国时只是天水郡一个小小的中郎参军,不受重用。降蜀后受到诸葛丞相的如此厚遇,并嘱以后事,怎不感激涕零,誓死效命呢?诸葛丞相的理想是辅佐幼主,匡扶汉室,想必通过言传身教这一思想已深深刻在姜维的脑海里,故诸葛亮死后,他便继承丞相的遗愿,矢志北伐,至死不渝。

姜维被称为幼麟,可见他是一个实力不俗的人物。在三国中除了卧龙,凤雏,冢虎外有这等雅号的姜维可排第四。姜维恰恰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董允先后掌政,姜维也通过一系列的磨练成为了蜀汉的大将军,一生七次北伐,虽然是胜多败少,但因为蜀汉国弱民贫,终究难有作为,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因为怀抱兴汉之意,和对蜀汉的忠心之志。

当刘禅宠信宦官之时,他没有选择大不敬对皇帝强行逼宫,要知道姜维此时已经是大将军了。姜维因为对刘禅的忠心,为保住蜀汉江山才避祸沓中。在邓艾偷渡阴平时,姜维剑阁挡住了曹魏的主力,可惜诸葛瞻太弱了,最终刘禅投降。在蜀汉官员大多都投降曹魏时,姜维还心系蜀汉,想要复国。

钟会和邓艾都是当世名将,现在共同的目标蜀国已经投降,二人的矛盾开始摆到了台面。邓艾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冒死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国怎么可能投降。钟会认为,自己攻下汉中大片土地,大军压境剑阁,有力的牵制了姜维,在这一背景下,邓艾才侥幸偷袭了成都。二人素有嫌隙,此时又互不相让,二人多多少少都生出自立为王的心思。他先利用钟会和邓艾的矛盾,使钟会除去了邓艾,然后又利用钟会的野心诱使钟会诛杀军中魏国将领,拥兵割据巴蜀;自己则联络蜀国旧将,准备趁乱取事。

在蜀汉宫中,姜维取出地图,力劝钟会效仿刘备,依托蜀地天险,足可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个时候,洛阳的司马昭得知钟会也去了成都,心知不妙,于是亲自领兵五万,从洛阳进长安,威胁钟会。钟会、姜维得知后,打算软禁随军的魏国将领,一网打尽之后,举兵蜀地自立,但是可惜消息泄露。

姜维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既然怎样都是一个死还不如自杀殉国。这个时候魏国大将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姜维安排了。也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当初为何会选中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原来姜维一直都对汉室非常的衷心,历史诸葛亮死去了,也不忘他的嘱托,而且他还有那种不服输的毅力。也让人钦佩。

姜维的人生却并不失败,他印证的蜀汉的存在,伯约不死,谁敢说蜀已亡,即使高庙上的阿斗依然俯首称臣,即使蜀中将相死伤殆尽,即使蜀汉民众均已无心向北,只要伯约在,那贯穿三汉历代英杰手中传下的大旗就不会倒。伯约用一生的努力印证的自己的誓言,报答了知遇的深恩,展现了勇者的气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引言 和亲在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古代统治者常常会使用远派女子和亲的方式来换取和平。 有人认为和亲的方...
原创 此... 中东和北非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强人,他们往往通过政变上台,杀掉原来的国王或者总统,然后开始自己的独裁统...
原创 西... 西安发现9岁小女孩的古墓,陪葬的宝物数不尽数,其身份大有来头 文/小先生 提起隋朝,估计大多数人的第...
原创 拜... 引言: 拜占庭和保加利亚的历史关系,可以追溯到9世纪初期,当时两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就已经开始了。 在...
原创 罗...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妒忌狂,谁比他聪明他就要干掉谁,诸葛亮帮他借来了东风,他不但不感...
原创 从... 前言 吕不韦的变法,对秦国的崛起有什么意义? 吕不韦(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5年),是中国历...
原创 他... 2008年的一天,连光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份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中央特科的材料,他惊讶地发...
原创 蜀... 引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为实现自己最终的军事目标:一统天下,无不在拼尽全力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
原创 宣... 宣华夫人是南陈宣帝陈顼的女儿,陈后主的妹妹。公元588年,隋文帝派他的次子杨广率领军队顺流而下,征服...
原创 秦... 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皇帝,他所建立的功勋,即使不算统一中国这个后来不少人都做到的,也...
原创 许...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两军交锋,实力悬殊,正当曹操为军中粮草将尽而一筹莫展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许...
原创 西... 西方理论中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实际上这个效应在国家之间和国际体系之中反应更加明显。 尤其是近代以来的霸...
原创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终结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国家分裂,这是他的卓越贡献。 然而拥有超强军事力...
原创 爱... 大家都知道,在世界历史上,对俘虏的态度一直很好,中国古代战场上还流传着:"两军交战,俘虏使者皆不杀"...
原创 2... 294.函谷关关长是谁? 函谷关关长是谁?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
原创 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
原创 此... 提及三国乱世,众将星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关张赵马黄,这五人勇猛无敌,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说浴血疆场也不为...
原创 商... 众所周知,商朝王后妇好是王室的重要女性,更是一位军事统帅,多次带兵出征,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有据可查的...
原创 包... 包拯,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
原创 南... 在南宋中后期,时任皇帝的宋理宗赵昀不听少数忠臣的警告,只想恢复中原,名留青史,于是联合蒙古灭了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