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天子守国门意义何在?算愤青之举吗?
迪丽瓦拉
2025-08-01 05:03:40
0

提明朝,大多数人第一印象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

简而言之,硬骨头,硬到崇祯帝吊死煤山,成了死社稷的君王。

伟大吗?高尚吗?不见得,唯有精神可嘉而已。

那么天子守国门意义何在?无疑是值得深思问题。

(这话我欣赏不来)

明朝在朱元璋初建时定都南京,却在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迁都北京。

北京,在朱元璋时,并不是前线,还有个缓冲区就是蒙古朵颜三卫地盘。

朵颜三卫原本是宁王朱权辖区,明初北疆封王中,朱棣最强,朱权第二。除自己护军外,宁王兵力最大仰仗就是归附的朵颜三卫。

区域则在北京城外那块地,东起辽东,西接宣府。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为了夺权成功,蛊惑威胁宁王,让其跟随自己讨伐南京,还承若事成后和宁王平分天下,甚至答应给朵颜三卫自治权。

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对自己兄弟不算厚道,平分天下那是没有的,宁王发配江西,朵颜三卫待遇好点,战后独立了。

(没了朵颜三卫门户洞开)

最后结果,北京城门洞开,出城几乎就是境外。

这境地,让朱棣为难了。造反起家人最怕什么?

内部造反是其一,统治不稳是其二。如何解决问题,朱棣就想到了迁都。

私心而论,北京是朱棣老巢,民心归附,利于统治巩固,私心之外,则是国家稳定需要。

对中原王朝而言,最大的威胁无非三个。

第一,北方无数更迭不断的游牧民族入侵。

第二,内部农民起义啊,地方割据势力。

第三:经济环境。

可是这三个方面,往往又是不可兼得的,没有完美,只能权衡利弊慎重选择。

(皇帝不好当)

这三方面重要性,分析各朝各代都城就能看明白。

一:秦西汉-咸阳长安。

咸阳长安处于关中,当时是相对封闭,安全十足区域,潼关、散关、武关、萧关,四关连锁,还可扼控中原核心区,掌握经济命脉。外患难进来,经济有保障,唯一缺点内部动乱不好解决。

最后秦和西汉(新莽)都因内乱而亡。

二:东汉隋唐长安-洛阳轮换为哪般

东汉建都洛阳原因是长安历经战火,经济基础缺失,出关一步东迁一点,就能就近获得经济资源,即便真有危险,退守关中即可,进可攻退可守成建都洛阳依据,可东汉依然亡与内忧。

隋朝时,文帝建都长安,是因为关中是关陇贵族龙兴地,而且关中经济在南北朝后恢复不少。可隋炀帝上位后,科举日益进行,关陇贵族不再是同盟反而成了反对派,建都关中安全基础动摇,加上大运河贯通水路可直抵洛阳。

基于经济安全考虑,炀帝迁都洛阳,最后隋朝亡与内部农民起义和关陇贵族动乱之手。

唐建都长安考虑和隋一样,后来的唐朝强大无比,科举制度也让贵族势力消减。

但是唐朝也有问题,关中之地太闭塞,疆域不断扩大,不利控制地方,无奈只能施行节度使制,最后唐朝亡于割据叛乱。

(安全的关中)

三:宋朝-开封、

宋朝才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天子守国门”的王朝。别奇怪,真如此!

有感唐朝亡与节度使教训,宋朝建国后,选择强干弱枝,致力于削弱地方武装,加强中央军力。

由此才有宋朝百万禁军出现,可养军要钱,钱从何来?关中凋敝,早不能承载作为首都能力。

于是宋朝选择天下之中,又处于北方的开封,哪里有京杭大运河勾连南北,南方财帛能顺畅抵达,养兵足够,也能保证都城生存发展,而且百万大军在首都附近,也有了抵抗北方强敌资本。

虽然开封和国界线还有距离,可是北方平原,骑兵可以长驱直入,由此可见,这宋朝才是天子守国门开始,只是这守国门屈辱居多。

(宋朝开封)

历朝历代教训在前,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就要思考了。

地理位置要安全,经济要发达,还要能抵御边患。这地选来选去,貌似没有!

于是朱元璋就想到了,要儿子们守北方,减轻边患,自己找个安全又有钱地方待着,稳固统治。

最后他就选了南京。

可谁知道自己太子不争气,活的不够久,儿子们一个个兵强马壮,位置给谁都不好,为了维持正统最后给了朱允炆。

然后明朝就悲剧了,再加上在靖难之役因为战争需要交换进而丢失了北方大片缓冲区。

朱棣一上台,就面临老大难问题,因为都城绝对不能放南京啊。

北方没有缓冲区,长城一丢,明朝不成北宋了吗,整天送地给别人,也不是朱棣风格。

三个问题,北方边患,内部稳定,经济需要,选择题再现,而这却是朱棣本人造成的。

(北方威胁太大)

选来选去,只能选北京,原因也很简单。

如果困难有三个,北京能解决两个,而南京只能解决一个。

南京能解决的只有经济问题,哪里有钱,可是北方要守,就要驻军,有驻军就意味着有地方割据危险,顺带还有外部危险不好控制。

北京能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北方边患需要防守,那么都城设在北京,大军就能驻扎北京,不怕出现地方割据威胁,还可以控制军队。一举两得啊,即缓解内部割据问题,也解决北方边患,唯一解决不了的就是钱。

幸亏有京杭大运河,勉为其难就运输吧。

朱棣就将明朝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加强对边军和中央军控制力,北宋强干弱枝朱棣学的门清。

后续为了维持南方稳定,朱棣还在南京设置了一套中央六部做王朝备份,不仅如此,还数次亲征漠北给后世子孙打造安全环境,也算煞费苦心啊。

(南京也留个中央)

可看上去折中的,最好的方案,却埋下明亡祸根。那就是没钱。

除此之外,还有还有时代变迁之后的新外患,和战略环境问题。

首先谈谈钱。

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已不在北方,而是富裕的江南,北方早没了良好经济基础,运河虽可以缓解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且对于南方的过度搜刮也容易让南方士子地主起反抗心理。

这也是明朝文官强硬原因之一,他们有钱但是必须给中央向北方输血,这输血多了,谁愿意?

天高皇帝远的,你咬我,我骂死你,于是文官有恃无恐起来,因为他们有钱,皇帝陛下是穷人。

(江南有钱)

其次是南方边患。

明朝之前,中国是没有海上边患的,可是在日本战国动乱后,在南方经济发展后,一群日本浪人还有中国游民商人成了一对CP组合,成了明朝南方边患:倭寇。

这就让中央为难了,理清北方边患,南方居然出了倭寇,南北都有威胁,只能两面设防,后续连欧洲人都来了,钱越来越困难,这也算千年未有之变局吧。

最后则是北方战略纵深问题。

天子守国门意思就是都城在第一线。好吧,这是硬气表现,也是不理智表现,没有战略迂回区域的对敌策略,让明朝无数次陷入困境。

(武将仗不好打)

北方长城确实强悍,可绕过长城,威胁京城,军队你救还是不救?救就会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胜利了,京城解除危险。

第二种:打输了,北方边镇兵力不足,又花钱征兵。

第三种:不胜不败,游牧民族骑兵多,游击之后绕后面把根据地打了,更费钱。

这三种结果,两种有危险还费钱,反而获胜选项几率最小,无数少数民族就靠京城这个筹码跟明朝玩游击战,围点打援耍的明军团团转,这仗怎么打?

而且太过于靠近北方后,你要真有大危险,要天下勤王,这兵马估计还没走到,国家就凉凉了。

比如崇祯时,北京兵临城下,皇帝要勤王,无数大军紧赶慢赶,还没到北京,皇帝都吊树上了。

这才是真悲剧。

对我而言,虽然欣赏明朝,却一直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顺眼,这不是风骨是顽固,不过却是当时无奈下的最佳选择,只能说明朝运气不好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国史上第一个完成一统六国大业之人,此壮举更是奠定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我国封建时期的基...
原创 世... 【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作为世界存在基础的人口,在分布上是严重不均的,很多国家人满为患,到处是人,...
原创 满...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一般王朝建立后,新朝就会组织文人学者为已灭亡的前朝纂修史书,即为易代...
原创 郭...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后不久郭嘉就因病去世了,那么郭嘉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给曹操留下了什么样的遗言?...
原创 诸...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是一个仅仅存在了60年的时代,但这短短60年的乱世之中,却是无数英雄豪杰大展身手...
原创 安...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
原创 得... #历史开讲# 前言 离开毛主席的日子越久,吕厚民便越思念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对于能在毛主席的身...
原创 汉... 汉宣帝曾经非常愤怒地批评他儿子说:“乱我家者,太子也。”问题来了,汉宣帝既然认为,他的太子刘奭是个败...
原创 云...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云台二十八将 东汉开国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 1、邓禹邓仲华,南阳新...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事情,想来大家一提这些事情,肯定会有说不完的话,毕竟那个年代非常混乱,战争也经常发...
原创 曹... 他生于乱世,长如王侯之家。在三国纷争的时代,他以诗人的才情和风骨傲然独立。他博览群书,七步成诗,一篇...
原创 喋... 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在长乐宫内以谋反的罪名斩杀,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但作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韩...
原创 一... 当时之治,不唯贞观而已,虽并隆于尧、舜可也。——吕祖谦 自古以来,唐太宗李世民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
原创 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第一个向日本宣战的领袖是谁? 不是蒋介石。 蒋介石...
原创 百...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宫廷大宴,本来一切气氛和谐美好,但是突然来了个让...
原创 袁... 提起刘备帐下的“五虎上将”想必大多数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关张赵马黄的名字,其实在那个群雄争战的年代,...
原创 蜀...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二...
原创 白... 白起之死,只能算是自己作死,之所以容不下他,不是因为他对秦王的权势构成了什么威胁,而是他挑战了秦王的...
原创 曹...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出一句话: “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差点把刘备的魂儿吓没了。使君是...
原创 他... 说起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对于秦赵两军的统帅白起和赵括,我们也是知之甚多,赵括纸上谈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