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时地主真实生活照,跟电视上演的不一样啊,远比想象中要苦
迪丽瓦拉
2025-08-01 09:02:19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鼓励百姓垦荒、减免赋税、为百姓创造了一个经济繁荣的辉煌盛世。

(晚清照片)

物极必反,荣极必衰,嘉庆开始,国家逐渐走向衰落,一代皇朝的衰败,百姓势必会遭受一场沉重的灾难,晚清时期老百姓的穷困的生活,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晚清真是一段黑暗的历史吗?

晚清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的这段时间,鸦片战争结束后,腐朽的清朝朝廷让西方列强笑开了花。

(晚清时期的北京城)

列强的肆意欺凌,朝廷无力,底层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饿死街头的比比皆是,过于穷苦的人家为了活下去,卖儿卖女已成常事,将儿女卖去大户人家做奴仆,换取一点食物,起码不至于被饿死。

(晚清时期干活的小孩)

在外国摄影师们的镜头里,也真实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从照片窥探社会,对于当时的人到底过的怎么样,也可以梳理一二。

二、晚清时期,到底地主经历了什么事?

晚清电视剧害人,地主真实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苦

(晚清电视剧剧照)

晚清电视剧里的大户人家动不动就是豪门大院,奴仆成群,大宅邸装修气派,陈设精美,各种摆件应有尽有,日常生活不是煮茶就是赏花,电视剧里大户人家的女主人们穿着漂亮、华贵,梳着新式的发髻,戴着贵重的首饰,每天的营生自有仆人打理,庄子里的农活也有管理的人看顾着,作为大户人家的主人,只需要定个时间对账收钱即可。

若觉得庄子账面有误,坐顶软轿,前呼后拥,侍女仆人一大堆,动不动就是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奔去庄子查账,好不风光,到了庄子上,干净整洁的大院早就收拾妥帖,直接拎包入住即可。

(晚清电视剧剧照)

晚清的地主,一餐也只有两个菜

见惯了电视剧里的大户人家动不动就来碗燕窝,随随便便就是一桌子美味佳肴,再看晚清的真实照片,真就很难相信,晚清的地主真实生活,会是那么的惨!

(晚清大户人家女眷吃饭)

这是一个大户地主家的女人吃饭的场景,没有富丽堂皇的餐厅,也没有一桌子美味,更没有随侍在侧的下人,只有一张低矮的小木桌。

从坐的位置可以看出,这是婆婆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吃饭,桌角抱着小孩的妇人更像是奶妈一类的角色,在其中一个儿媳身边,坐着一个估摸7、8来岁的小女孩,三个大人一个半大小女孩,也就只有两个菜,这和电视剧里吃饭的画面简直就是天差在别。

晚清的地主出行,渴了也是直接喝河水

(地主坐轿子外出)

地主老爷外出巡视或走访亲友,会选择一顶两个人抬的轿子,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轿子也是有使用规定的,除非是迎娶新娘子进门或者考中功名,才能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别的场合,哪怕是再富贵的地主,也只能做两人抬的轿子。

地主老爷外出,轿子里是不会有电视剧或者小说里写到的那些桥段:各式各样的零食果脯,烹茶的工具。

地主老爷出行在外,要是渴了,也是直接找条流动的小溪、小河,双手挨紧。捧起清水,就着手就开喝,那个时代的河水,是没有污染的,出门在外的人,无需到处寻找干净的水源,只要看见流动的溪水就能解决口渴的问题。

(晚清女子河边洗衣服)

地主老爷们外出较多去的地方就是下乡巡查自家的那些田地,看看佃农们有没有偷懒,看看粮食长的怎么样,佃农们对于地主老爷的视察也是很欢迎的。

在灾荒年间,不黑心的地主们若是发发善心,给优质的佃农们减免些租金,那对佃农们来说,就是极好极好的消息,因为这一减免,可能就是佃农一家人小半年的伙食费。

晚清的地主也要干活

电视剧里大户人家的男主人,白天出门社交活动,拜访官员,参加集会,下午回来不是书房就是找小妾聊诗词歌赋、人生哲学,就没见过哪个大户老爷还干农活的,但真实的晚清地主,同样是需要下地干活。

(晚清地主)

这张照片上的老头,要不说他是地主,以现代人的眼光只会认为这是穷破的农户,其实不然,这位是实打实的真地主,仔细看他的脸色,红润饱满有精神,嘴里叼着卷烟,身宽体胖、膀大腰圆,虽然衣服破旧了些,但却有衣可穿,而且他的脚上还穿着草鞋,这些细节都是大户人家的表现。

普通佃户吃不饱饭,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双眼凹陷,一幅皮包肉骨头模样,哪还能像他长得这般肉乎乎!

作为普通地主,自己参与到劳作中,还可以省下一份请工人的银钱,比山高的财富都是一小点一小点堆积而成的,别看图片上的地主衣着破旧,但他这个水平,放眼晚清,也是属于条件非常优渥的那类人,他的财富是无数贫苦百姓穷尽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晚清穷人)

晚清的百姓生活写照

木头和稻草、树枝搭建出来的三角形房子,放在现代人眼里,这不是房子,这顶多算个临时居住的瓜棚,但这确实就是穷苦百姓“遮风挡雨”的家,细看图片上的“房子”,屋顶是树枝稻草铺面,底部用树枝做支撑,正面由木片钉成,门口支起一个同样简陋的遮雨棚,棚上稀松的树叶在寒风吹来时,也只是个摆设。

从屋房边光滑的泥土路可以看出,这户人家在此居住的时间应该不短,熟悉农村泥土路的人都知道,长时间的走动,泥土路面才会变得又光滑又坚硬,房侧面的稻草处,也可以看出年代感,看起来破败不堪的房子,有可能还是上一辈人传来的“祖业”。

(晚清穷苦人家的房子)

晚清的衙役日子也是清苦

衙役就如同今时今日的公务员,一朝入朝就有了铁饭碗,月月发俸禄,干的好,还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做衙役还有别的好处,吃公家饭,穿公家衣,工作服有多好说不上,起码不破不烂可以遮体,但图中的衙役看起来却不像衙役,更像在哪个黑煤矿挖煤的工人。

(晚清的衙役)

衣服是又旧又破又脏,袖口早以磨出了线头,手臂上还补着一块大补丁,裤子更邋遢,脏的连原来的颜色都看不出来。吃皇粮的人都是这般造型,更别说连地都租不起的底层百姓,无依无靠的底层百姓想要活下去就显得更加艰难。

图中的衙役那一脸的黑黢黢,看起来要多寒酸就有多寒酸,以点推面,衙役都过成了这样,那朝廷的腐败程度可见有多深!

三、晚清悲苦也有例外

晚清的长工比地主吃的好

(晚清长工吃面条)

晚清时期,朝廷的腐朽不作为,让老百姓民不聊生,吃了上顿没下顿,若遇上灾荒年,一年下来,颗粒无收,一家老小只能靠着野菜野味艰难度日,能够去大地主家做个长工,便成为很多人,尤其是男子的梦想,图片上的长工围着一锅面条正在大快朵颐,有的正在盛面条,有的已经开吃,站着、坐着、靠着、用手抓、用勺子捞,各种姿势都有。

(晚清地主蹲墙角吃饭)

面条,对于揭不开锅的家庭而言,那绝对是奢侈品,做了长工,虽谈不上吃的多好,但起码能糊饱肚子,若不是忙抢地里的庄稼活,地主未必舍得吃回面条。

地主家的长工多数是用来下地干活的,播种、日常维护、收种,尤其是一播一收之间,地主们格外仰仗长工们出力,播和收都是靠天吃饭,没收及时,一场大雨下来,收成全废,没种及时,错了时节,这一年的收成也都没了希望。

晚清不用下地干活的老中医

(晚清时期的中医)

图片中的老头是名中医,知晓医理就是一门赚钱养家的技能,一家人里,有一位是有一技之长的,那这个家的日子也不会差到哪去,这一技之长就是业务,做中医的不像成衣铺子,还需要购买布料,占用资金,中医用的药,全是去山里采摘,除去人工,草药几乎零成本,那自然赚的就比别的行业多。

若遇到去大户人家给富贵主子们看诊,药到病除,得些赏银,那就更是赚钱,图中的老中医,虽然瘦的双颊深凹了进去,但整个面部的精神气却是极好的,老中医坚定的望着远处,嘴里浅吸着卷烟,左手还留着比手指还长的指甲。

(晚清时期的中医)

单是这指甲就能说明他的家境必是大富大贵人家,任谁留着这么长的指甲也是干不了活的,在晚清的贫富差距影响下,只有大富大贵人家才会蓄上长指甲,这也是那个时代不成文的身份象征。

晚清收租的地主

图片上三个地主盘腿坐在炕上,厚实衣服可以看出是冬天,狭窄的炕一下子显得那么娇小,三个地主把铜板散在炕上,一串一串的数好后再串连起来,炕前小几上还放着数好捆好的铜板,或许,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数钱数到手抽筋。

(晚清时期收完租金数钱的地主)

三个地主自然又淡定的数着,没有一丝的紧张、急切,就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地主应该就是老财主,收租早就收习惯了,就算对面有陌生人在正前方拍摄,三人也是不慌不忙的,足以证明其家底有多丰厚。

晚清地主的终结者

随着鸦片的流入,吸食大烟就成了地主们消遣的新法子,几个人聚在一起,往炕上一躺,叼起烟杆,凑近烟灯,便开始一口一口嘬着,享受着快乐似神仙的日子,地主们长期吸食鸦片后,身体渐毁,消瘦脱相、上瘾,骨瘦如柴,动作迟缓,活像行尸走肉,家业就是这样被败光的。

(晚清时期吸鸦片的男子)

四、结语

电视剧里展示的地主生活,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往往都是被夸张和美化,在时代背景下,地主们要面对各种苦难和困境,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挣扎,远比想象中要苦。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晚清地主生活的真实面貌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今天的社会现实,努力消除社会不公,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参考资料

罕见老照片:一个美国摄影师,1909年拍摄的清朝社会[OL].2023-04-2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曾经在抗金斗争中为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他的悲情结束,也成了后世议论不休的千古遗...
原创 清...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我大清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清朝廷上,一个63岁老头儿勃...
原创 原... 【历史】反人类罪,实际上是一种最严重的罪行,相当于古代罪大恶极的这一种,所以反人类罪基本上下场都凄惨...
原创 天... 1126年末,在被金兵围困一个多月之后,北宋的都城开封被攻破。1127年春,在劫掠了开封之后,金军带...
一支探寻古丝路文明的联合考古队... 今年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正式开馆。众多展陈中,一幅照片吸引人们驻足。 照片拍摄于201...
原创 非... 非洲,是老天比较眷顾的一个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多外国人认为,非洲的贫穷主要是干旱缺水造成...
原创 被...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武将如云。然而,在众多光芒万丈的名将之中,有两位大将常常被历史的尘埃所...
“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第十... 11月18日,第十五场“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和中华文化...
原创 宋... 文/ 皇甫喵 图/ 皇甫喵 — 引言 — 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鼎盛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极其颓废的...
原创 明... 周奎(生卒年不详),南直隶苏州府人,明朝外戚,明思宗朱由检的岳父,庄烈皇后周氏之父。 崇祯三年,被封...
原创 秦... 我们这里所说的赐爵主要是指民爵。从文献看,最初有些赐爵虽然性质不甚明朗,但理解为民爵当无大错。 比如...
原创 一... 提起李隆基,很多人都不由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想起杨贵妃,想起安史之乱,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
原创 被...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英雄光辉灿烂,但鲜有人提及文聘。这位刘表麾下的将领,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
原创 卫...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大总管”,从来都是政府中最忙碌的那个人。外交、军事、...
原创 夜... 如果看到某个人不自量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毕竟一个国家会因为自大而灭亡,...
原创 梅... 引言 每一位从清华园走出的学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儒雅的身影。这便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一提...
1940年,陈嘉庚的“西行漫记... 1940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四年。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时长达9个月,足迹...
原创 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丈夫从...
4200年前 先民就“开”上了... 双轮车辙印 鸟瞰平粮台遗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文 受访者供图 淮阳平粮台遗址曾入选201...
原创 宋... 文I 唐哲 编辑I 唐哲 起用王安石 宋代神宗时期是一个大改革的时代, 宋神宗即位时,宋朝已有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