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朝有哪些皇帝称得上明君?为什么汉朝这么多明君呢
迪丽瓦拉
2025-08-01 13:03:42
0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西汉是刘邦建立的,国祚210年,共经历12位皇帝;东汉是刘秀建立的,国祚195年,共经历14位皇帝,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哪些皇帝称得上明君,当然了,刘备建立的“季汉”就不算了。

何谓明君?简单的说,就是英明的皇帝;复杂的说,就是会用人、能治国、能辨别忠奸、能爱护百姓、能保国家平安、能维持国内盛世的英明皇帝。

那么两汉哪些皇帝称得上明君呢?

先说西汉,首先开国皇帝刘邦绝对称得上是明君,这个毫无异议,以布衣之身,提三尺长剑,斩白蛇起义,经历三年灭秦之战,四年楚汉战争,埋葬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击败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这份能力,就不是一般皇帝比得上的。

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刘盈,实在是称不上明君,终刘盈一生,只是活在母亲吕后阴影下的傀儡皇帝而已,事无巨细,都取决于吕后,刘盈的一切都是他母亲吕后安排,包括刘盈娶了自已的外甥女为皇后,刘盈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吓得失去理智,郁郁而终。

汉惠帝刘盈之后,汉朝逐步进入盛世,先有文景之治,后有汉武盛世,接着又是昭宣中兴,明君一位接着一位,从汉文帝到汉宣帝一共五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都说富不过三代,可刘家皇帝已经英明了五代人。

西汉的第二位明君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以刘邦第四子身份继承皇帝位,以功臣诛杀吕氏一族之后的混乱进入京城登上皇位,以恩威并济的手段在成为皇帝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独掌大权,之后开始稳固统治,以孝、德治国,对外稳定匈奴,继续和亲,对内减轻苛政,轻摇薄赋,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序幕。

西汉的第三位明君是汉景帝刘启。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个儿子,在刘恒前面四个儿子相继去世后,刘启成为嫡长子,刘启在位期间爆发了诸侯国发动的吴楚七国之乱,最终被平定下去,解决了西汉初年以来,刘邦分封诸侯王之后的一大隐患,刘启虽然生性薄凉,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腰斩一代文豪晁错,逼死功臣周亚夫,汉景帝虽然对待大臣有些苛刻,但仍不失为一代明君,汉景帝与他的父亲汉文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西汉的第四位明君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6位即皇帝,在位54年,开启了大汉盛世的到来,开创大汉民族的声威。汉武帝刘彻采纳推恩令,从制度上解决了诸侯王之乱,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统一了华夏民族;汉武帝刘彻大胆对匈奴用兵,解决了大半个世纪边境安全;汉武帝刘彻不断对外开疆拓土,才让华夏民族有了今天雄伟的版图,汉武帝不仅是明君,还是千古一帝。

西汉的第五位明君是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是汉武帝的第六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八岁登基为帝,21岁去世,在位13年,在权臣霍光的辅佐下,开启了武帝朝以来的百废待兴,虽然汉昭帝终身活在霍光的阴影之下,但汉昭帝13岁就能明辨是非,挫败了上官桀、燕王刘旦、桑弘羊等人针对霍光的阴谋,这不是明君又是什么呢?

西汉的第六位明君是汉宣帝刘询。

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巫蛊之祸受到牵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坐过牢,当过平民,之后才成为皇帝的人,汉宣帝一朝由于对外解决了匈奴的大患,对内国泰民安,一片详和,此时的汉朝处于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最强大的时代,达到整个两汉最鼎盛的时期,就是汉宣帝当政期间。

而东汉能够被称为明君的皇帝,只有前面四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

汉光武帝刘秀就不用说了,文治武功样样出类拔萃,还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被称为位面之子,在位期间也开创了”光武中兴“,当然也是一代明君了。

紧随其后的就是创造了”明章之治“的两位皇帝,汉明帝刘庄与汉章帝刘炟,两位皇帝共同创立了明章之治,是东汉自光武帝之后的另一个治世,此时的东汉帝国,在明章二帝的统治下,势力达到顶峰,对外解决了匈奴外患与羌人问题,对内开创了各种治世,当然称得上明君了。

东汉最后一位明君就是汉和帝刘肇了,刘肇其实与西汉的汉昭帝刘弗陵有些相似,10岁即皇帝位,14岁时刘肇就联合了一批朝中正直的官员和太监,诏令京城守备司令与北军五校士兵逮捕专权的窦宪一党,全部诛灭,谁能想到一个14岁的皇帝,居然心思如此缜密,手段如此雷霆,计划如此周密,一举铲除了为害东汉政权的窦氏外戚集团,这不是明君又是什么呢?

来统计一下,西汉12位皇帝,共6位明君,明君比例达到百分之五十,东汉14位皇帝,共4位明君,明君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九,差不多三分之一。

如果合起来算,整个两汉共26位皇帝,10位明君,明君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八,超过三分之一。

这个明君比例,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应该不会低,那么汉朝为何这么多明君呢?

第一个原因是:前朝皇帝选接班人是选贤不选长。

西汉自刘盈之后的6位皇帝,都不是前任皇帝的长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比如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汉昭帝是汉武帝的第六个儿子。

贤能比嫡长治理国家更有用,下一任皇帝是否合格,前朝皇帝的选拔相当重要。

第二个原因就是:成为明君的皇帝,大多是受过磨难,吃过苦,懂得人间疾苦。

比如汉文帝刘恒,由于母亲不受刘邦宠爱,因此活得非常低调,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才能最终被选为皇帝,还有汉宣帝刘询,从是个婴儿开始就在牢中,稍为年长一些又在民间当普通百姓,自然知道百姓的疾苦,即使成为皇帝后,依然记得自已的发妻。

第三个原因就是:汉朝以儒术汉国,以法家为本。

虽然汉武帝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但并不是不要其他治国思想,而是糅合了其他思想,集众家所长,为治国所用,比如法家,汉承秦法,汉初的法律与秦国基本上是一样残酷的,但汉朝逐渐废除了一些严厉的法律,依然以法家治本。

治天下与打天下是不同的,儒家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对于治国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有一些道理,正是这些道理的存在,维持了一个相当较平衡的政治姿态,而作为皇帝,是自小要学习儒术的,儒术能让一个皇帝懂得治国之道,成为明君的可能。

第四个原因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汉朝的人才非常多,不断出现的各种人才给汉朝统治者治国提供了很多的依据,比如汉初的诸吕作乱时,周勃、陈平等人平定了诸吕之乱,汉初的贾谊、晁错、周亚夫、主父偃、霍光等人,都是为了维持汉朝的统治与盛世,给皇帝提了不少正确意见,只要采纳了正确意见,并有正直大臣的监视,皇帝大体上是明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化中国行丨古人竟然也求“代购...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竹、木材质载体的概称。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
原创 此...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百姓们民不聊生,很多的百姓被饿死,在那种压迫之下,百姓们只能够揭竿而起,反对元朝...
原创 苏... 在莫斯科郊区,仍然存在着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巨大建筑,它们以其宏伟和规模让人震撼。如大家所知,苏联几乎...
原创 千... ??康熙是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被评为千古一帝,那么康熙有那些...
原创 他... 标题:权谋与悲剧:蒋玄晖的传奇一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如流星般划破夜空,短暂却留下深刻的痕迹...
原创 美... 安德鲁 · 约翰逊出生于1808年12月29日,是美国第十七任总统。 在他之前的前任总统,是大名鼎鼎...
原创 小...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拒守凤翔 李茂贞) 凤翔军阀李茂贞...
原创 女... 丘吉尔是二战时期英国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文学家,他的《二战回忆录...
原创 古... 日本是一个历史上一直都不安分的国家,其内部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伺机扩张自己的领土,这大概是由其自身的...
原创 矫... 胡亥、李斯、赵高三人狼狈为奸,迅速谋划伪造了秦始皇的两份诏书。 一份是给丞相李斯的,在这份假诏书中主...
原创 历... 齐闵王看着面前样貌奇丑的女子说道:“你现在就随我回宫做我的王后吧”。听到齐王这话众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原创 不... 一个人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很正常的事,有时候也会是比较微妙的事。 在宋朝,金...
原创 解...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
原创 消... 地球是一个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遇山登山,遇海架桥,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那么就一定能回到...
原创 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王朝和洋人打过许多战争,但有这六场战争最丢人,具有百万大军的大清王朝,...
原创 明...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 政治家、改革家 ,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这是历史对张居正的定论。 最...
原创 宋... 就因为接受了招安,宋江被无数读者痛骂。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的地方,很多人一边痛骂梁山好汉是强盗土匪,祸害...
原创 蜀... 乱世三国的三位领袖——曹操、孙权、刘备,可谓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政治家,这三位随便拉到某个时代,都能成就...
原创 满...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康熙和雍正皇帝的高级智囊和御用撰稿人,他位居上书房首席大臣...
原创 彭...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