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对于古代的统帅说是将帅,但是在字面意思里,将和帅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是帅才是统领将才的人,将是听帅调遣的。虽然不是每一个统帅都是一流的,所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历史上真正的帅才却是战争胜利至关重要的人物。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政权后,决定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兵平定胶东张步的割据势力。
在耿弇兵进胶东时遇到了一个选择,是什么选择呢?
当时张步的兵力主要是张步和其弟弟张蓝统领,分别驻扎在临淄和西安。张蓝兵力两万,守护西安,西安城却小,而临淄守城兵将则只有一万余人。两地之间间隔又不是很远,要先攻取哪个城池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耿弇的部将荀梁建议先攻取西安,作为将领分析这样出兵的理由很简单攻打临淄,守在西安的张蓝肯定会去临淄增援,但是如果攻打西安,则临淄的人马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作为一个将领最直接最真实的排兵布阵的战法,也是大多数将领会选择的战法。
将领的建议很直接,很简单,但是将领往往就能够忽略很多东西,影响战局的发展的东西。面对部将荀梁的建议,耿弇没有急着否定,而是不急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对于荀梁的建议做一个补充更正:我军攻击临淄,张蓝是否增援,取决于我们如何调动他。
其次,对于西安和临淄做一个对比,分析攻击哪方才对我军有利。
张蓝防守的西安城小,但是异常的坚固,且有张蓝的2万大军在把守,如果执意攻城,我军的伤亡一定不会少了,即使把西安城给攻破了,也不能保证把张蓝杀死,或者说张蓝逃走了,那将是对我军的一个很大的威胁。而临淄城虽然很大,但是兵力相对薄弱,我军把临淄城攻下,不仅伤亡不会太大,而且剩下西安一座孤城的时候,何愁不破呢?
这就是将和帅之间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将考虑的相对对于帅而言要简单直接,但是如果在实行中却有很大的差别,甚至能够扭转这一场战斗的输赢。
耿弇既然已经想到了如何平定胶东,那么对于用兵就很好把控了,为了此次的战斗取得最后的胜利,耿弇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积极筹备攻取西安的准备工作,放风出去说五天后攻取西安,张蓝很是重视,一直对于防护西安很上心,到了第四天,耿弇突然率大军于五更时分突然出现在临淄城下,仅用半天的时间就攻下了临淄。这个时间和耿弇预估的差不多,而张蓝担心孤城难守,竟然率军逃走了投奔张步而去,这和耿弇想的一样,最后耿弇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西安。
在这场战斗中,耿弇分析的很透彻,主要是对于所有的条件和对事物的分析很到位,这才用了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