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清秘史(六)千古一帝康熙帝的登基之路,顺治遗诏说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8-01 17:03:59
0

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打理朝政、主持军国大事十年,政绩颇多,世称:顺治皇帝。

顺治一生创下了不少第一:他是第一位在紫禁城里号令天下的清帝;也是清朝第一个受到汉化影响较深的皇帝。他是第一个被汉家女儿的风花雪月迷倒的大清天子;他还是第一个连最终归宿都不肯让后人整明白的大清皇帝。

顺治帝,是一位身上缠绕着诸多谜团的男子。顺治宠妃董鄂妃的身份、顺治假死出家等传言的真假,至今仍无人考证出其中真相。顺治驾崩前发布的遗诏,也有许多不合常理之处,疑点重重。

顺治帝遗诏又称罪己诏,遗诏在罗列了自己十四大罪状之后,才进入了传位环节: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也,年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尽,保翊冲主,佐理政务,而告中外,咸使闻知。

关于顺治皇帝临终传位问题,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质疑,顺治帝有八个儿子,康熙帝玄烨非嫡非长还有汉族血统,在顺治生前并不受宠。而最让人信服的无非就是玄烨曾经出过天花,而得以继承皇位。

然而分析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却不难发现,这对母子在感情上不甚和睦,顺治处处受到母后孝庄的牵制,作为20多岁的皇帝,天生叛逆也情有可原。

关于顺治帝嗣君的选定,魏特在《汤若望传》中披露一些内幕。书中称道:顺治帝在病重期间,没有立诏传位皇子,而是想从他的兄弟中选择一位继承人。皇帝询问汤若望等人的意见,汤若望完全站在了孝庄太后的一边,支持皇太后所选的皇子作为继承人,于是顺治帝才决定玄烨为帝位继承人,促成这个决断的理由就是这位年幼的皇子已经出过天花,今后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些年龄较长的皇子,尚未出过天花,时时得小心这种可怕恐怖的病症。

记载中谈到了顺治先是选中了一位"从兄弟",当时还在世的"从兄弟"有四位,分别是辅国公叶布舒(兄)、镇国公高塞(兄)、辅国公常舒(兄)和辅国公韬塞(弟),虽然不知顺治到底选中了哪一位,但很明显,这四位都是满籍妃嫔所生,没有一人出自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这种做法很明显违背了"子承父继"的祖制,他自己继位的时候应该最有体会,倘若不是这个祖制的约束,他的皇位可能就是多尔衮的。明知如此,顺治帝还有意为之,显然是用意的。

这种立兄弟为嗣的做法孝庄太后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她不仅在儿子病危时"力促"选立嗣君,而且召集亲王们共同推翻皇帝的成命,力主在皇子中选立新帝。

关于母子之间议立新帝的分歧经过,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顺治帝初二卧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见王熙议立继位之君等事。他即与母后有隙,于是提出了"从兄弟"即位作为报复和最后的抗争,并写有"密封奏折"。

王熙不过是一介小小汉官,怎敢在如此重大事情上擅自隐讳,便向孝庄太后如实禀告。太后闻讯后五内俱焚,立即召集诸亲王会议,坚决反对顺治皇帝的成命。

顺治帝共有八子,其中四个早夭,当时除了玄烨外尚有福全、常宁和隆禧,俱非蒙古妃子所生。孝庄皇太后因皇后无子(顺治皇后是孝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只能从帝业稳定的角度考虑,提出让已经出过天花的玄烨即位。

面对母后的建议,顺治无奈,只得勉强答应,也可能最终双方未达成协议,但是他已经黄泉路近,紧接着便出现了孝庄太后私改遗诏之事。

初六日,大学士王熙再次被召入宫,顺治帝自觉病势沉重,恐再难支,他强撑病体,对王熙嘱道:"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

王熙闻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顺治帝催促道:"朕平日待尔如何,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数。君臣遇见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顺治帝直到临终还是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兄弟。

王熙只得拭泪吞声,在御榻前执笔撰诏,但他心中暗暗叫苦,未曾料到顺治皇帝特令"就榻前书写",一刻不离,这着实难办。

原来被顺治帝视为心腹的王熙,早已置于孝庄太后的控制之下,他与皇帝的所有言谈举止,太后悉之无遗。此刻的王熙即知道顺治帝的秉性固执,更惧怕太后的权势威严,而遗诏一经拟定盖上玉玺,就很难更改一字,那么在孝庄太后面前他也无法交代。

到这儿,王熙进退维谷,左右思量,当写完第一段遗诏之后,他发现顺治已倦容满面,不由心生一计,忙奏道:"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让顺治口授之后再撰写),详细拟就进呈。"顺治帝已经气息奄奄,再无精力去想王熙此话背后的真实意图,便将遗诏大意说明,王熙忙卷起诏书,退出寝宫,方才脱身。

王熙连夜拟诏,反复修改到第二天中午才算定稿。然后交给顺治帝御览,可是此时的顺治帝已经丝毫没有精力细看,当天夜里顺治帝便去世了。

孝庄太后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意思修改遗诏,玄烨最终登基即位完全是孝庄太后的功劳。

不过这段历史也只是很多学者的推断,但玄烨即位的结果是好的,孝庄此举不但成就了一位明君帝王,更是成就了一番祖孙千古佳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蒙古帝国起初以掠夺为主,... 前言: 对外掠夺,是蒙古帝国得以起家的秘诀。因为这一点,保证了蒙古的军事强盛。但是,随着蒙古帝国的...
原创 司... 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博弈,更是精彩纷呈。空城计这出经典大戏,...
原创 同... 金庸武侠中,有很多间接出场的高手,比如少林派创始人达摩老祖,《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的创制者前朝太...
原创 董... 公元189年,就在董卓刚刚入京三天之后,董卓忽然召开了一场特殊会议。 在这场特殊会议上,董卓提出:...
原创 “... “赤穗浪人复仇事件”是日本古代三大复仇事件之首,在日本知名度极高,改编作品是层出不穷。但鲜为人知的是...
原创 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开始大规模入侵我国,先是发动了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等大战役,1938年日寇...
原创 李... 李莲英的胞姐怀揣着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直至大清帝国覆灭的尘埃落定,她才鼓起勇气,将这个震撼人心的真相...
原创 扶... 要想知道谁的死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最大,只需要假设一下如果他们不死,历史会发生什么?就会明白了。 一、扶...
原创 她... 本文共2197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小说,其中三气周瑜是三...
原创 国... 陈赓和宋希濂,一个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一个是国民党中将,这两个不同阵营的人,按理来说应该道不同不相与谋...
原创 1...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有55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别授予王建安和李...
原创 清... 近几年,各类清朝宫廷剧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剧中围绕皇帝、后宫女眷、阿哥、大臣及宫中的太监等角色,产...
原创 川... 杂牌军出川抗日,各大战区避之不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醒了整个中华民族,全国人民...
淄博周村:银子市的生意经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是鲁商文化的发源地,自1904年开埠,商贸业的繁荣催生了众多票号银庄。据记载,这里...
原创 吕... 秦末,群雄并起,战乱不断,一大批名将横空出世。彭越,与韩信、英布被后世誉为“汉初三大名将”,在楚汉战...
原创 清... 所谓“贪官污吏祸之胎”,一个国家,如果贪官越来越多,那么最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局,而古代一朝接一朝的...
原创 1... 1949年,兰州的庆功会现场热闹非凡。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将士们那是喜气洋洋,大伙儿聚在一块儿,庆祝咱...
原创 三... 1949年春,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百万雄师集结长江北岸,蓄势待发。一场关键的渡江战役竟因一阵风...
原创 从...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情况的简要回顾 《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回讲到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说的...
原创 1... 在一代武侠大家金庸的笔下,书写了无数叱咤武林的绝世高手,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引起我们无限遐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