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绍也有“五虎将”,实力不输关张,虽骁勇善战,却多因曹操而死
迪丽瓦拉
2025-08-02 01:33:45
0

提起刘备帐下的“五虎上将”想必大多数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关张赵马黄的名字,其实在那个群雄争战的年代,勇武上将又何止五人?如果说蜀汉有“五虎上将”,那么曹操就有“五子良将”而且不包括典韦、许褚;江东还有“十二虎臣”等等。除了魏蜀吴三国之外,就算是当年的“袁绍”帐下也不乏能征惯战的骁勇之士;大概有人会说是“河北四庭柱”,确实如此,但又不是很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五庭柱”才对,因为还有个“麴义”。

提起这个“麴义”可能有人不是很熟悉,他其实才是袁绍手下第一悍将,而且还组建了三国中第一支“特种部队”——先登死士。“麴义”祖居凉州,自幼与胡羌外族为伍,因此对羌人骑战颇有研究;机缘巧合之下,“麴义”与袁绍合兵一处,形成了名义上的君臣关系。提到“骑战”就不得不提一下三国时在的重要兵种,那就是冲阵主力“骑兵”;提起那个时代谁家的骑兵最牛,恐怕非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莫属。

俱《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孙瓒在群雄并起的三国前期,其实力可比当时的曹操大得多,而且基本能和“袁绍”的实力并驾齐驱;从战斗力来说,公孙瓒甚至要超过袁绍的整体实力。究其原因,无外乎公孙瓒有着一支无往不胜,且人数众多的“骑兵部队”,那就是名震寰宇的“白马义从”;就连素以骑兵著称的胡羌外族也有“见白马,当避之”之说,可见公孙瓒的绝对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健骑。

说“麴义”为什么要着重提公孙瓒呢?因为正是他在界桥一战中,以800步兵为主力,千仗弓弩为掩护,一举消灭了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也正是因为此战,公孙瓒由此转盛为衰,直到覆灭也都是“麴义”一手策划。“界桥一战”可谓三国时代的转折点,更是“袁绍”成为第一诸侯的关键一战;可以说若没了“麴义”,恐袁绍想吞并河北是见遥不可及的事情,那就更别说成为第一雄主了。

当然,界桥一战“麴义”的800士卒也成了“先登死士”的雏形;再之后这些无畏之兵南征北战,攻城拔寨屡屡“先登”,也成了三国时代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支“特种部队”。或许正是因为这支部队的存在才让“麴义”充满了自信,就是在袁绍面前也敢自恃功高;结果被袁绍宴席之上诱杀之,至于“先登死士”也从此消失。

“麴义”时代所谓的颜良、文丑都还没出现,在《三国志》记载的同时期甚至没有这两人的记载;直到麴义死后,“河北四庭柱”才正是登上了袁绍征战四方的舞台。这“河北四庭柱”的第一名当属大将“颜良”,《三国志》中记载其人素以勇武闻名与诸侯;算起来出名时间可比关羽、张飞早得多,可就是这员有名的上将,却成就“关羽”的一鸣惊人。

也怪“颜良”居功自傲,在官渡大战的前期,他受袁绍之命率十万大军为先锋,一路有恃无恐的进攻白马城;可惜“颜良”勇则勇矣,但智谋不足,在距离白马城十余里的时候忽然受到了曹操军队的攻击。此时“颜良”虽勇却难以抵挡军中大乱,正逢此事“关羽”暴喝一声冲出阵来,不等他说话就一刀结果了性命;这也是“关公单骑斩颜良”的真相。

说起来“关羽”此战多少有些胜之不武,毕竟与颜良交战有些不公平;若两人真单对单的交手,孰胜孰负还真不一定。但不管怎么说,名震诸侯的大将“颜良”被关羽瞬间斩杀,这样的战绩足以让各家诸侯胆寒;“关羽”的威名由此传遍中原,再到最后成了“武圣”,其中颜良可谓功不可没。

河北四庭柱中排行老二的非“文丑”莫属。其实多以“颜良文丑”合并相成,从侧面也能看出其人也是以勇武著称;民间素有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说,其实这话并不准确。因为当时“文丑”奉袁绍之名在延津进攻曹操,此战前夕颇为精彩,貌似曹操不敌;既然文丑和颜良一样的“勇猛无敌”,当然也犯了同样的冒进错误,致使“曹操”诱敌深入,终被包围混战。寡不敌众之下,这位河北名将也死于乱军之中;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文丑是死于“乱军”,并非是关羽所杀。

其实这也不奇怪,纵观三国乱世,一代“枭雄”曹孟德南征北战,虽屡有败绩但最终多能获得胜利,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用兵“多智”;再看“文丑”虽以勇武著称,但再怎么能打也无法跟当年的“吕布”相比吧。纵横沙场,无人能敌的吕奉先尚且中了曹操之计,那就更别说一个河北名将“文丑”了;只不过有人刻意将这份功劳强加给了“关羽”,也算帮了云长一个大忙。

这四庭柱的老三,非张郃莫属。可惜的是“张郃”名为河北四庭柱,实则再袁绍处几乎不显山不露水,所载的功绩更是少得可怜;况且袁绍对他和高览的重视程度完全不能跟“颜良”、“文丑”比。也正是等不到重用,外加“官渡一战”中屡攻不下曹军,致使袁绍谋士将黑锅甩给了他们;结果张郃、高览一气之下转投了曹操。

这应该是“张郃”一生中做出的最明智选择,事实证明他在袁绍处不得重用,在曹操处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五子良将”之一;纵观“张郃”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从东北征乌桓,到西南平张鲁,再从东南破孙权,再到西北灭马超,“张郃”基本上算是拍马走遍了中原主战场。甚至可以说,“张郃”就是曹操的杀手锏,军中的及时雨,救火大队长;但是“张郃”成名可不是靠着像颜良、文丑一样的勇猛,而是有勇有谋。

就算是曹操已逝,诸葛亮率军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早已成了“老将”的张郃仍发挥出惊人的领导才能。《三国志》记载,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突袭,曹魏准备不足,致使三郡皆失,甚至“长安”也在蜀军的兵锋之下;在这种危急关头,逼得现任掌门人“曹叡”想要御驾亲征。可是老将“张郃”再一次站了出来,当时他总督各路兵马,其实就是这次战争的“主帅”;在“张郃”的临阵调度之下,仍旧是他率先抓住战机攻破马谡守的街亭(强调一下,绝对不是司马懿),这才将诸葛亮挡在长安之外,也致使孔明第一次的北伐彻底失败。

自古内忧重于外患,诸葛亮固然可怕却绝对比不上在内部搞破坏的“司马懿”。纵观“司马懿”虽未曹魏政权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更多的却是在排除异己,既为保命也为夺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效忠曹氏集团的忠臣也一一消失殆尽,此时的“张郃”就成了司马懿弄权的拦路虎。就在公元231年,司马懿掌兵再次与蜀军交战;此战孔明退军必有埋伏,就连“张郃”自己也知道,可司马懿强令其出兵追赶,最终一代名将“张郃”在木门道被射杀。

这四庭柱中的第四把金交椅自然是“高览”的了。可惜这个“高览”并不像张郃一样幸运,虽也在同时期投靠曹操,但是战绩却少得可怜;但既然能与颜良、文丑、张郃并列于世,相必至少勇武之能绝非泛泛之辈。这大概跟高览死的早有一定关系,以至于几乎没有发挥多少才能;但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高览”肯定不是被赵云所杀,诸如《三国志》等史料中也从未提及。

纵观这五位本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之才,要不被曹操所杀,要不被曹操所用;论无人之才别说曹魏“五子良将”,就是跟关张赵马黄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之子。他在位前期,重用名臣贤相,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和大臣们的辅佐,最终开创了...
原创 唐... #我要上条# #历史有知识# ? 编辑 @刘个小心心 ? 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34年。而...
原创 有... 徐渭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明朝甚至有三大才子之称。他少年时期的一些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过,就像我...
原创 秦... 看过《 皓镧传 》的观众可能对 聂远 扮演的 吕不韦 印象很是深刻,睿智而又有勇有谋,眼光独到、慧眼...
党史百年天天读 ·11月19日 重要论述 1981年11月19日 邓小平在会见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丁卡时指出:现在我们农村的情况...
原创 他... 标题:他是北宋一代名臣,却阴差阳错的当了宋徽宗在位时权相蔡京的伯乐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时期的政坛...
原创 日... 众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的国家元首,虽然 在《和平宪法》颁布后日本天皇由日本的国家元首...
原创 日... 斋王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种宗教祭祀礼仪,自江户时代以后,除皇室贵族及寺院僧侣之外的民众,都可以享有此项...
原创 原... 如果孙权将关羽释放,刘备还会发动夷陵之战吗?答案显而易见 在古代,除了达官显贵,大部分在江湖上漂泊的...
原创 王... 我们在看历史书或者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
原创 她... 1934年10月,因为王明的“左倾”主义影响,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红一方面军也被迫...
原创 夏... 如果把夏商两个朝代连在一起看,就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他们不光给君主取名的方...
原创 历... 传统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在杨家将中,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
原创 史... 汉武帝时,先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又用兵中亚,于是汉朝对中国以西区域大致情况比较了解。司马迁在《史记·大...
原创 南... 曹操赤壁战败以后,率曹军主力返回北方,而留下曹仁、徐晃、乐进、满宠、文聘等人驻守荆州。其中曹仁、徐晃...
原创 此...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亲国戚比一般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坐拥金山银山不说,还拥有着非凡的地位,就因为天生就...
原创 晚... 封建制度之所以必然趋向灭亡,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封建制度的愚昧性。在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我国的思想也...
原创 商... 文 史书自赏 编辑 史书自赏 ?——【·前言·】——? #历史开讲#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
原创 一...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建立过丰功伟绩的帝王,也有很多以美德懿行著称的皇后,如:汉朝的卫子夫、唐朝的长孙皇后...
原创 三... 明朝天启大爆炸是一起极其神秘且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起事件及其中的一些奇异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