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只能算是自己作死,之所以容不下他,不是因为他对秦王的权势构成了什么威胁,而是他挑战了秦王的威权。历史上但凡大臣挑战王权的,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
白起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百战百胜一生戎马未逢一败,有人屠之称,据说他一生杀掉的人加起来能超过六国一个国家的人口。提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白起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存在。而白起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秦国的统一时间,可以说白起在秦国是威名赫赫,劳苦功高。
而最让白起被人熟知的就是长平之战,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导致了白起之死。
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秦国与赵国倾尽全国之力的一场大战,而最终指挥秦军的白起在长平完成了对于赵军的全歼,并把俘虏的赵军几乎全数的坑杀,此战之后,白起的威望达到了巅峰,而战国的形式为之一变,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对抗秦国。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战事之一,而正是因为此战的全胜,将白起的个人声望推向了最高峰。
?
然而长平之战也是白起取死之道,在长平之战之后,自身的威望与功业达到顶点的白起,屡次对于秦王的命令抱有怨言。要知道白起虽然是秦国的无敌名将,但实际上他也不过是秦王手里的一把刀,当刀对于主人有怨言了的时候,刀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特别是其后秦国出兵邯郸意图要灭掉赵国的时候,白起数次拒绝了秦王带兵出征的命令。白起是名将不假,白起在秦国有大功不假,但这并不能作为白起可以冲撞秦王的理由。特别是当秦王再三拜将,而白起不受的时候,这已经是对于王权的一种挑衅了。
白起自身也许并不想要秦王的位置,白起也没有反叛的心思,但他缺乏政治头脑。甚至存在一种赌气的成分,当长平之战后,我想打你偏不让我打,这个时候你想打,我就偏不打,爱谁打谁打去的想法。
这是一种持功而傲,持宠而骄的做法。这个时候如果秦王没有表示,那么以后的大臣将军有样学样,那么秦王还怎么掌控国家,不论你有多能耐,你有多大的功劳,秦王会让你知道,这个国家到底是谁说了算。
想想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的另一位王翦,当王翦带兵灭楚国的时候,王翦是如何一再要求田地以消除秦王的疑心与顾虑的,于是王翦最终战功赫赫却是少数能够善终的名将。
?
而白起长平之战,在某种意义上与王翦灭楚一样,也是掌控了当时秦国几乎所有的能战之军,结果白起是怎么做的,非但没有想办法消除秦王的猜疑,还对秦王的命令怨言不断,甚至后来还抗命不从。
那么对于秦王来说,白起不但是对他权威的挑衅,同时对他有怨言的白起,秦王还敢把大军交到白起的手中吗?如果白起再也不能带兵,那么白起还有什么用呢,既然如此,白起就只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