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汪精卫开展对共产党员的屠杀,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彻底宣告失败,由此国共关系破裂。通过此次的党内合作,而后被围剿的合作经验,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想救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来的。
此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道路的建立。自此,国共两党的军队斗争正式拉开序幕。而在当时受美国大力扶持的蒋介石政府,具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先进的黄埔军校教育和训练资源和场地,反观我党,武器就是步枪,军事人员大多是我们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普通老百姓。
就是这样看起来力量悬殊的两支军队,最后却是我党以绝对优势战胜国民党的军队。为什么原本优势极强的国民党军队不敌我党的军队呢?
指挥人员是战争的灵魂所在。一场战争的胜利仅靠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而没有良好作战计划的话并不会取得胜利。指挥人员就是一场战争的灵魂所在。在国共两党的对垒中,更是两党军事指挥官的较量。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总指挥官,虽然没有上过专业的军事院校,但是他却熟读军书,自我钻研掌握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知识,并且自我创造总结了一套人民战争战略技术,凭借着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我党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从四次反围剿战争到四渡赤水的胜利,都是毛泽东的功劳所在。
国民党的蒋介石作为最高指挥官,虽然留过学,任过黄埔军校的校长,但是对于兵法的使用仍旧是在生搬硬套,终究不敌我们毛主席的活学活用。从指挥官来看,我党指挥官谋略更甚,对战局的把控远胜于国民党。
人和至关重要。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人心的团结与否对于整场战争的走向至关重要。辛亥革命在当时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最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政局,最终形成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颇有各自占山为王之势。
而当时势力较大的几方军阀也都是隔岸观火,并没有与蒋介石同一条心。在蒋介石要求歼灭共产党军队时,各地军阀表面答应,实际上都只是做做样子,面对红军时都是只围不杀,只是想将红军赶走罢了。
各地军阀战斗时都有所保留,唯恐自己受损被其他军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对于蒋介石的指示都只是敷衍了事。而红军战士都是在为了解放中国而战,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战,有着共同的理想,个个英勇无比,团结一心。与纯粹为了敷衍而战斗的国军比起来,我军凝聚力十足,自然更容易获得胜利。
古往今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便是农民群众,共产党为无产阶级而生,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剥削,反对压迫,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好事儿,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反观国民党政权,政权内部为资本服务,忽略我国现实国情,一昧压榨百姓,想方设法的征收苛捐杂税,从老百姓身上捞油水。
同时国民党政权内部根支交错,利益纷争严重,各官员都忙着进行争斗,更别提为百姓做实事了,甚至于在与日军交战中,国军中有人仍在与日军做着军火生意,从中赚取利润,没有任何民族大义可言。
在与共军交战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保护共军,为共军提供援助,如淮海战役一般,广大人民群众用小推车为我军提供援助,为我军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作用,以至于淮海战役又称之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军紧紧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对战之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党毛泽东同志为战争的胜利出谋划策,为战争注入了灵魂。我军的战士一心为国,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团结一心,在一次次战斗中拼尽全力,获得胜利,用团结的力量战胜了分崩离析的国民党;
我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取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战斗的胜利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