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梅贻琦:温文尔雅的儒士,清华“永远的校长”
迪丽瓦拉
2025-08-02 15:34:22
0

引言

每一位从清华园走出的学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儒雅的身影。这便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一提起梅贻琦,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几年前的一部电影《无问东西》。那个端庄儒雅的学者,寡言君子、无为而治者,便是梅校长一生的真实写照。

究竟在这位梅校长身上有何等的魅力,能让他在人才济济的百年清华,获得终身校长的荣誉?

一百个学生眼里,就有一百个梅贻琦。有温文尔雅的儒士,有好酒如命的酒圣,有胆识过人的勇者,更有知识渊博的学者。1889年12月29日,梅贻琦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家庭,家中条件一般,其父早年中过秀才,也算是个读书人。但随后家境便每况愈下。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梅贻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1908年,不到19岁的梅贻琦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抉择。当时的清廷成立游美学务处,会有47个幸运儿获得留学美国的机会。

如此弥足珍贵的良机,梅贻琦没有理由不心动。于是他当机立断地决定,孤身一人前往北京报名,以期实现多年的留洋梦。

1909年9月,在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层层遴选,梅贻琦以当时共630名考生中的第六名成绩,获得了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的资格。

据当时其他考生的回忆,在考场上诸生皆全力以赴、筋疲力尽,唯有梅贻琦坦然自若,颇有大师风范。

当时的梅贻琦便给人以少年老成的印象。

当年10月,梅贻琦启程与另外46名学子一道,踏上了前往美利坚的求学之路。

此行注定是一趟充满荆棘的旅程。

抵达美国后,梅贻琦先是被安排进一个预备学校插班进修。次年进入伍斯特理工学院就读电机工程系。

四年后顺利毕业,并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同时他还成为SigmaXi荣誉会员。

1915年归国后,梅贻琦受时任清华校长周诒春之邀,担任清华学堂物理教师。后任教务长,暂代校务等职。

至此梅贻琦正式进入了他为之鞠躬尽瘁一生的清华园。

1931年12月,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的清华,正值风雨飘摇。建校不过二十年,校名却已更替三次,历任校长更是达十余人。甚至一度以学生驱赶校长之风闻名。所有校长几乎难以幸免,也唯有被誉为清华之魂的周诒春,在任也不过四年五个月。其余者任期基本两个月,甚至更短。

梅贻琦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走马上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上任伊始,或许是对于身前的十余位校长被驱逐一事始终心生忌惮,梅贻琦处事皆小心谨慎,尤其是对处理校务,态度更是慎重。每每要思考良多,务必做到面面俱到。不到十分把握,决不轻易表态。即便表态,也是“吾从众”为多。顾得到了一个“寡言君子”的称号。

梅贻琦有一句口头禅,“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霉(梅)!”

除了寡言君子,梅贻琦还有个无为而治的称号,有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却是一个不太好的事件。

某日《清华副刊》刊登了一首有关针对梅贻琦的打油诗,引起轩然大波!诗曰:“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以为,恐怕仿佛不见得。”明眼人一看便知此诗意在暗讽梅贻琦说话做事过于谨小慎微,颇有指责推卸责任的嫌疑。无为而治就此流传开来。

但如若要是因为这个,就误以为梅校长是个胆小懦弱的鼠辈?那就大错特错了。

1936年2月,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潘光旦,遭到部分“热血”学生的围攻,情况危急。势单力薄的潘教授从容不迫,面带微笑。

危难时刻,梅贻琦挺身而出,高声训斥众人道:“你们要打人,来打我好啦!你们如果认为学校把名单交给外面的人,那是由我负责。”

但实际上,学生名单也确实是梅校长给出去的。因为梅贻琦觉得学校方面虽然可以不交名单,但一来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二来无辜学生还有可能被平白诬陷。交了名单?那又是罪责难逃。

万难权衡,梅贻琦机警地把已毕业学生的名单冒充给了出去。

敌人刚走,梅校长又想方设法地营救先前已经被捕的学生,把他们从囹圄中解救出来。自此清华学生的标语从“打倒某某校长”变成了“拥护梅校长”!不但如此,还多了一条“护梅不倒‘霉’”

直至77爆发后,梅贻琦又向世人展现了其血性方刚的另一面。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转眼已是梅校长上任的第六个年头了,神州大地暗潮汹涌,虎狼之敌觊觎已久。

77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瞬那间神州大地被无情的炮火包围,硝烟弥漫着大地,也让梅贻琦遭遇到了生涯最大的考验。

1937年8月教育部选址长沙麓山作为临时校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身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随即响应号召,让全校师生即刻启程。

按照当时的说法,几乎所有师生,都是背着一捆书上路。短短三个月时间硬是把硕大的清华图书馆搬到了千里之外的长沙。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继续向西迁移,最终至昆明。

同年4月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西南联大。

1939年春,随着地区形势的进一步危急,中山大学又紧急迁往云南澄江。迁移途中,时任中山大学史学系教授的罗香林在抵达昆明后特地探望梅贻琦。让罗香林惊讶的是,此时的联大早已举步维艰。

尤让他感动的是,面对困境梅贻琦毫无畏惧,甚至在万难之时典当自己的家用支撑着联大的日常开支。这让身为清华校友的罗深深地被震撼了,也感叹梅校长的高风亮节。

同年,局势持续恶化,梅校长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清华能在建校之初的动荡年代遇到梅贻琦这样的校长,实乃校之大幸。

执掌清华17余年,煅造严谨学风,开创黄金时代,把清华一手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便是梅贻琦不可磨灭的贡献。

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兴民,而为扰民。

他那著名的通才论,至今被后辈所津津乐道。而同样,他所推崇的从游论,对于今日的教育也是启示良多。

不但如此,梅贻琦办学以严格著称,这也塑造了清华严谨的校风。

1948年,带着对清华万般不舍的心情,梅贻琦踏上了前往海峡对岸的行程。虽然就此与清华天各一方,但他仍不忘把清华精神带到了另一边,继续培育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这样的学子。

1962年5月19日,梅先生走完了他了不起的一生。所谓百年树人,至今梅贻琦颀长身材常配一袭青布长衫的形象,风度翩翩的气度,仍然为无数清华学子所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卧... 三国时期,蜀汉拥有卧龙凤雏,还有五虎上将,可谓人才济济。他们为了实现汉室复兴的理想,不惜与强大的曹魏...
原创 中...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不仅时间上源远流长,而且内容跌宕起伏,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我国是...
原创 五... #历史开讲#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混乱与黑暗的时期。八王之乱的爆发,使得西晋国力迅速走衰,...
原创 说... 张居正执政时期的施政,基本方略和手段是整顿,称为改革是牵强附会的。对于后人强行给他戴上的改革家的桂冠...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大揭秘!多...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
原创 他... 标题:他是崇祯儿子,一生遵纪守法,却让清朝三代皇帝头疼了数十年 xxxxxxxx-xx-xxxx:...
花脚大仙分享:俄罗斯冬宫藏中国... 俄罗斯冬宫藏中国文物巡礼2 花脚大仙分享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俗称“冬宫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
原创 南... 《——【·前言·】——》 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北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两千多年,南方无论如何努力,总是难以超...
原创 此... 1947年8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以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和东满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十纵队,并打...
原创 夷... #三国风云录# 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
原创 《... 第一次华山论剑时期,周伯通打不赢裘千仞。理由是:第一,裘千仞少年成名,而周伯通那时候还是浑浑噩噩的;...
原创 妲...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下令三妖怪,特别是千年狐狸精妲己魅惑纣王,致使商末天下大乱,西伯侯姬昌带兵起义...
原创 西... 西汉早期为了平息边患,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策略。于是后人多有误解,以为那时候的汉军打不过匈奴,才被迫和...
原创 小... 1938年8月上旬,驻扎在皖西地区的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奉命进至安合公路一线,担任袭扰敌人运输的任务。七...
原创 美... 如果在美国的市长竞选中,有人说他管理过中国两年之久,肯定会令人大吃一惊。是我们国家的哪个领导跑去美国...
原创 北... 福祸相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现代,在我国古代更是如此,身处高位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往往一个朝代...
原创 如... 首要说明的是,杨过的资质肯定是够了。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是杨过的特点,但问题是杨过和谁学,能否学到精髓...
原创 历...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曾有一支特殊的皇族——大理段氏。他们虽为偏居中国南陲的皇室贵胄,但却偏好武学,...
走进牟定新桥 一秒带你“爷青回... 在牟定县新桥镇,藏着牟定铜矿遗落的记忆、承载着辉煌的工业历史、更镌刻着很多人的青春芳华。 新桥镇铜矿...
原创 历... 大多数人在非历史研究中首先了解到“契丹”这一游牧民族,大约是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书中的主角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