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大总管”,从来都是政府中最忙碌的那个人。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很多领域中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但是谁又能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周总理又是那么的“接地气”呢?今天我们通过周总理的卫士高振普来简单了解一下周总理。
两菜一汤的伙食标准
“两菜一汤”是周总理给自己定的标准,不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外出视察,他总会坚持着“一荤一素一汤”的伙食标准。并且还会严格要求不准做高档的荤菜,比如:鲍鱼、燕窝等。
这个规矩在家还好点,都是自己人没必要吃得那么好,简简单单就行。但是当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到地方上视察时,很多地方上同志听说要用“一荤一素”来招待周总理,他们自己都感觉过意不去。
有一次,高振普跟着周总理去广州视察时,接待人员没有经过周总理的同意就私下和高振普等人商量,多给周总理加一个荤菜。理由是害怕周总理吃不惯广州的饭菜,搞个“三菜一汤”选着吃!
结果,等周总理吃完饭后,大家一看两个盘子空了(一荤一素),但是还有一个荤菜动都没动。对此,周总理的解释是:这个荤菜留着下顿吃,到时候再配个素菜就行了!
怎么说呢,有这样的总理,真的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刮胡子的刀片用完后要磨一磨接着用
大家应该都知道,周总理的胡子很浓也很密,得天天刮才行。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当时我们国内自产的刀片不好用,经常费时费力还刮不动周总理脸上的胡子。
1954年,周总理参加完日内瓦会议后,曾自费带回来一批国外产的刀片。这种刀片比我们国产的要锋利很多,周总理也很喜欢用,因为能让他节省不少刮胡子的时间!
可这批刀片毕竟数量有限,用完后的刀片周总理也舍不得扔,而是让工作人员去北京饭店找朱殿华师傅(专给中央领导理发的人),问他能不能把用过的刀片磨一磨再接着用?
朱师傅也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活,有些懵,但当听说这是周总理的主意后,就决定试一试了。最终的测试结果还不错,周总理也说:“还可以,只是不如新的快!”
这种带刀片的手动剃须刀如今基本上已经没有年轻人用了,可能偶尔有父辈的人才会把这种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用一用吧?
打井浇菜地,分片包干
西花厅院内有一座供人游玩的水榭,后来因为年久失修导致存不住水。每次都是工作人员刚放满水,过不了多久就全部漏掉了。周总理夫妇知道后,就不允许工作人员再浪费水了。
经一番商量后,周总理夫妇决定在这块空地种上蔬菜,如:豆角、小白菜等。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他们两人都是大忙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打理菜地。所以,这块菜地很快就半荒芜了。
有一天,周总理夫妇散步时发现了这个情况,当场就说道:“叫他们每人包一块(西花厅工作人员)就不会这样了,分片包干,谁种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
结果果然不出周总理夫妇所料,菜地里的菜长势喜人。然后周总理就问高振普:“你们是用什么水浇地的?”
高振普的回答是:“自来水!”周总理听后眉头皱了皱说:“太浪费了,你们种的菜还不够水费呢!”随后,周总理就让他去找邓颖超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在院子里打口井用来浇菜地?并强调道:“打井的钱由他们夫妇来出!”
高振普一听又是让周总理夫妇来出钱,就故意拖着这件事不去办。一直拖到1965年,周总理再次提到打井的事情时才不得不去办了。
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么?当然没有!因为周总理夫妇在吃菜地里的菜时,坚持要给工作人员付钱,还说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应得的!
这下子工作人员不愿意了,浇菜地的水井都他们两口子出钱打的,怎么可能会收他们两人的钱呢?双方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理由。最后经协商,双方各退一步,这块菜地里的菜大家一起吃,但是菜种的钱由周总理夫妇来出!
这样的周总理谁不爱戴?只恨生不逢时,没能一睹周总理的真容!
主要参考资料:《周恩来卫士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