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隆基,很多人都不由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想起杨贵妃,想起安史之乱,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那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在他与韦氏争权过程中太平公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即位初期拨乱反正、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何以晚年以后荒淫废政,宠信奸臣,以至于发生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走向衰亡?李隆基与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如此相爱那他们又是如何相识的呢,为何最终结果如此凄凉?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是一代明君亦是昏君的李隆基。
说起李隆基,不得不说他的祖母武则天了,武则天即位之前,李治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旦,李旦在位六年,那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有一天垂帘听政的母后把他给杀了,每次见到后宫传旨太监都吓得站都站不起来,据说有一次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以为武则天这是表示对他不满,竟然吓得一病不起,让人扶着跑到母亲面前哭泣,表示自己能力不行,无论如何都不能取消垂帘听政。武则天没有允许,当时只有5岁的李隆基大声道“祖母欲杀父皇耶?”武则天感其聪慧勇敢,就不再提这件事了。自此李隆基深受李旦信赖。
武则天正式称帝后,建立武周,李旦不但降为皇子,而且还主动请求武则天赐他“武”姓,以此祈求武则天对他的宽恕,其实武则天并没有狠心到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下毒手,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就剩下李旦和李显两个亲生儿子,武则天对他们生活中还是很关爱的,也没有想过杀死他们,只是当时形势不得不让他两个儿子担惊受怕。李旦又是废天子,每每还要他的儿子好言安慰,才能安眠。这种极度不安的感觉几乎刻在李旦和李显的骨子里,常人难以体会。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把政权还给李氏,李旦百般推脱就是不接收,武则天又让人把李显接回来,对他好言安慰才立为太子。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发动神龙政变,拥戴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躺在床上看了下被众人拥戴的李显,还没说话李显就立刻跪下来开脱道都是张柬之他们的主意,与自己无关,自己绝不敢生二心。武则天举目四望,张柬之他们都蒙了,只能硬着头皮夺权把李显扶上位了。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病逝,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准备效法武则天改朝称帝,25岁的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
至此相隔20年之久,李旦复又登临帝位,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作为嫡长子,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至此李隆基走到前台开启了他的政治舞台。(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