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66万平方公里,我大清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清朝廷上,一个63岁老头儿勃然大怒,这可让坐在台上的慈禧,都吓了一大跳。
这个老头儿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他为什么发怒呢?
因为李鸿章等人,提出大力发展东部海航,停止西征,放弃新疆。
这才有了左宗棠的盛怒。
新疆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新疆原来叫西域,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连续三朝用兵,终于平定了这块地方,定名为“新疆”。
经过不断发展,新疆这个地方慢慢兴盛繁荣起来。
但是清朝末期,国力衰弱,又有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廷对于新疆的控制越来越弱,不但扶持变少了,还加大征税。
终于1864年,新疆爆发了回民之乱,各势力崛起。
其中一个来自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外国人阿古柏颇有手腕,在新疆势力大增,建立了“洪福汗国”。
如果只是地区割据势力,也没啥,反正还属于清朝的管理。
但是国际上很多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偷和“洪福汗国”来往,尤其是英国和沙俄。
这问题就严重了。再不管,大清的领土就要被其他国家蚕吞了。
难道就不管新疆了?
#左宗棠#
李鸿章之所以建议不管,主要还是清朝没钱,打仗要钱,发展海军要钱,建铁路要钱,开煤矿要钱,镇压起义军要钱,政府财政里拿不出钱去打仗了。
是发展东部“海防”还是建立西部“塞防”?左宗棠和李鸿章争论不休。
左宗棠认为,新疆那一片,比如天山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畜牧业发达,金银铜玉石等矿产也丰富,是个聚宝盆,还有新疆关于国家安定,新疆不安,蒙古、沙俄哪个不是虎视眈眈。
左宗棠的看法,打动了慈禧。
慈禧拍板,新疆问题还是需要解决,事情就交给左宗棠去办。
新疆要怎么去收复呢?
即使现在交通发达,我们去一趟新疆也要舟车劳顿,在清朝,没有铁路,没有飞机,更难办了。
还有粮草、后勤部对如何解决,水土不服怎么办?新疆背后的外来势力冒出来撑腰怎么办?
63岁的左宗棠面对重重难关,他最后制定了四字方针:缓进速决。
“缓进”指做好充足准备,大战在即,左宗棠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那就是裁军。
他只留下了6万精兵,因为路途遥远,军队过大,负担更大。
同时,他给士兵配备了大量欧洲最先进的火器以及国内的仿造品。
做好了准备,就要“速决”。
1876年5月,左宗棠对新疆阿古柏势力进行了正式攻击。
阿古柏也拥有不少的火器装备,人数也有四万人,但是,很快,阿古柏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除了左宗棠出色的指挥能力外,阿古柏他的军队凝聚力不行,阿古柏对新疆治理非常差,也引起了民众的反感,不得民心的他战败是理所当然。
就这样,从开始到结束,这个63岁老头儿,只花了10个月,就收复了除伊犁(被沙俄占去了)在外的所有新疆地区。
两年后,伊犁也通过谈判和军事威胁(就是著名的抬棺出征),回归到清朝疆域。
1884年,在左宗棠的督促下,清朝成立了“新疆省”。
一年后,左宗棠去世。
左宗棠这个倔强的老头儿,被称为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
他收复新疆,保留了我国领土的完整,这历史贡献是无法用文字来书写的。
他的爱国情怀,领土寸土不让的赤诚之心,也是无法用言语来歌颂的。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样一位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