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8年,75岁的武则天,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上——是选侄子武三思或女儿太平公主当太子,还是放出儿子李显或李旦,来当这太子?武则天为这事,已经头疼了好多年。
武则天很清楚,自从当上这女皇之后,拥立李唐的势力,就一直是呼风唤雨,一呼百应。哪怕为此,她杀掉了近二十位宰相也是没用,杀了一个,又蹦出来一个,根本杀不完。如今自己已是75岁了,此事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
?但实则这仅是史书故意让后人相信,或期待看到的结果罢了。因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竟然是张昌宗和张易之。
这对兄弟是何许人?咱就不细谈了。都应知道,他俩是武则天最宠爱后宫美男。也都清楚,自古以来封建专制下的皇帝大大一贯要求“后宫不得干政”,那么武则天这位天后咋就能允许“后宫干政”了呢?
原因很简单,相比于那些皇上大哥来言,武则天更孤独更如临深渊,自然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之中,张氏兄弟的话,就远比朝廷上的大臣,甚至包括狄仁杰在内,就都起作用了。
必须要强调一下,大唐宰相吉顼,是让张氏兄弟舍掉武三思或太平公主,拥护李唐后人的关键人物。
他由于一贯比较“看得起”张易之,因此两人就成为了好友。于是,吉顼就以好朋友的身份,向张氏兄弟发出了灵魂拷问。
公家以幸进,非有大功於天下,势必危。吾有不朽策,愿效之,非止保身,且世世不绝胙。(出自《新唐书》)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虽是皇上的最爱,却从来没啥大功劳于天下。现在把人都得罪光了,以后会是啥结局呢?身为哥们,真替你俩担心!
一句话,让张易之都快哭了,道:“大哥啊,我们对此也清楚,但该怎么做呢?你就教教我们吧,别绕弯子了。”
吉顼便意味深长地表示:“现在就有个绝好机会摆在眼前,想必你俩都知道,拥护庐陵王(李显)的势力异常强大,连陛下也有这意思,你俩何不趁把陛下服侍得舒舒坦坦的时候,吹吹枕头风。赚一个从龙之功,以后还有什么能可担心的呢?”
?张氏兄弟顿时茅塞顿开。
于是《新唐书》大笔一挥写道:
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武则天)意乃定,乃还中宗(李显)。
意思就是说,正是因张氏兄弟,也跟着力挺李显,才使得武则天下了决心,传位给儿子。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不得不说一声:吉顼啊,你个老家伙奸诈的很呐!
但大唐却要感谢你。至于张氏兄弟——很抱歉,你们俩只能是炮灰了,所以神龙之变时他俩都被杀了!
想想也是,大唐皇帝怎么能够因为区区男宠的枕边风而回归呢,为了显得不过于儿戏,只能将张易之兄弟两个在其中的作用摧毁了。
随着武则天解决完难题,便开始放飞自我,彻底且毫无忌惮的享受人生了。
据《新唐书》载:后(武则天)每燕集,则二张诸武杂侍,摴博争道为笑乐,或嘲诋公卿,淫蛊显行,无复羞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