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784年,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刻着5个汉字,日本人翻译后不愿接受
迪丽瓦拉
2025-08-03 00:02:57
0

“山冥鱼梵远,日正辱楼空;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徐福东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是秦朝时期著名的方士,相传还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

因为他本人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所以深受秦始皇的重用。

在公元前219年,他还受命前往东瀛,为秦皇寻找可以长生不老的宝药。

徐福东渡虽然本意是为了秦皇的利益,但却间接地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他算是历史上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如今我们看到的日本文化,有大部分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譬如茶道,生鱼片,甚至是日文。

除了学习了我们的文化,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我们的附属国,不过对于自己国家是古时中国的附属小国这件事,日本人一直都是比较排斥的。

或许是因为国家教育故意忽略了这段历史,课本上并没有相关记载,所以如今的日本人并不认可附属国的过往。

直到在日本本土挖出了一块金印,金印上刻着的五个汉字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但尽管如此,受强烈的自尊心影响,大部分的日本人也不愿意接受这段真实存在的历史,甚至还有人觉得这块金印是仿造品。

那么金印上刻着的五个汉字究竟是什么?这块金印又是否是仿造品?

这枚金印,是江户农业时期的一个农户发现,在1784年的某一天,他与往日一样下地耕作,地还没刨几下,就翻出来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金色“砖头”。

农户没文化,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能分辨出材质是金子,心里清楚应该值不少钱,于是便带回家了。

按理说捡到这样一个东西,就应该上交给国家,尤其是这枚金印上还刻有文字,说不定就是日本某个时期留下来的文物。

不过农户没有这个意识,加上家里条件一般,便动了私心,毕竟这是一块分量不低的金子,等日后遇到困难了,可以买了救救急。

农户起初只是将金印带回了家私藏了起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后,需要用钱了便将其卖掉了。

买家在买了这块金印后又加价卖给了其他人,就这样一来二去的,经过不少人的手。

最终有个买家看出来金印的来历应该不简单,于是便将其上交给了国家博物馆。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这枚金印的底部刻有的文字是汉字,即“汉倭奴金印”。

通过这枚金印可以证明,日本以前是中国的附属国,而这枚金印正是汉朝时期,皇帝赐给日本前来出使得使臣的。

金印的消息一经公布,日本人炸了锅,他们不承认自己的国家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更不愿接受“汉倭奴”这几个字。

对于日本人来说,倭是矮小的意思,奴是奴隶的意思,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汉朝矮小的奴隶的意思。

在日本人看来,这枚金印是种侮辱,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直言金印是仿造品。

但实际上,倭这个字在汉朝时期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代表着美好,这枚金印也象征着汉王朝和日本友好相处的关系。

在《汉后书》中曾有记载,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时,倭奴国又派遣使者来汉朝庆贺,这个倭奴国就是日本。

使者来汉后,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特意赏赐了金印,之后,使臣便带着金印回了日本。

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最终这枚金印流落到民间,还被埋在了地下,直到1784年才被发现。

但以为有了中国的史料记载,日本人总算能够承认这段历史了,可没想到他们却说中国的史书没有说服力,很有可能是故意编造的。

总而言之,他们拒绝承认这段自以为“屈辱”的历史,直到后续在中国的土地上又相继发现了几枚相似的金印,这才狠狠的打了日本人的脸。

1956年,考古队在中国发现了“滇王印”,这枚金印和在日本发现的那枚,大小材质基本上都一样。

经考古,确认这枚金印是汉武帝赏赐给滇王的,说明了当时汉武帝不仅仅只给了日本金印,还给了其他附属国亦或是异地的藩王。

一枚金印造假,那第二枚还能是造假吗?更何况这种有年头的文物都是可以经过专家与专业仪器检验的,究竟是否是那个朝代遗留下来的,一测便知。

除此外,在1981年,中国又挖掘出了一枚金印,即“广陵玉玺”,这枚金印和滇王印以及汉倭奴印,都是同一种材质。

且看切割形状与构造,能推断出十有八九出自于同一人之手。

有了这两枚金印做证据,日本人即便不想承认也不行,无论他们如何嘴硬,也改变不了日本曾经是中国附属国的事实。

作为汉王朝的附属国也并非是丢脸的事,只不过日本人的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承认自己低人一等。

但实际上古时中日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中日最早的文化交流就是在秦朝,即前文所说的“徐福东渡”,如今徐福在日本的雕像还依然存在。

因着徐福东渡,日本才见识到了秦王朝的繁华,至此两国之间交往密切。

到了唐朝时期,我们对于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开始效仿唐朝的各种制度与习俗。

譬如当时他们效仿了唐朝的“租庸调”与“府兵制”,即农民只需向天皇缴纳租赁田地的费用,以及兵农合一。

而在饮食方面,他们在朝中的宴席都开始选用中国料理,包括制作一些精致的点心都是从唐朝学过去的。

可以说,如今的日本文化有不少都能看到中国的影子,没有唐朝的影响,日本文化也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不过,虽然自尊心不允许他们接受日本曾是中国附属国的过往,但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承认日本文化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的。

这一点远强于只会“偷窃”他国文化,还贼喊捉贼的诬陷中国的韩国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邻近的国家多多少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韩国。

但如今的韩国却反咬我们一口,不仅偷窃我们的文化,还诬陷我们才是“小偷”。

中医他们改为韩医,汉服硬说是韩服,甚至还想将孔子以及丝绸之路据为己有。

但实际上他们却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这些文化是自己的证据,全靠一张嘴去编造不存在历史,简直是笑话。

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全力去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国家的文化财产不被偷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胡...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秦始皇驾崩,这个秘密存在于李斯、赵高、胡亥及亲信的宦官一共...
原创 甄...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珠格格》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很多人都特别喜欢,而其中的老佛爷让很多人也有着很...
原创 欧...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作为个人来说,要懂得观察大势,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
原创 此... 陈友谅这个人做事不讲究,也没有朱元璋地道。而且因为急着称王,结果被朱元璋釜底抽薪,干死在了鄱阳湖之上...
“海昏文化进校园”让历史课 “...   江西民生新闻讯“大家知道这枚钥匙扣的原型是哪一件文物吗?”一枚小小的钥匙扣成为连接古今的神奇纽带...
原创 一... #历史开讲# 文|迷史 编辑|迷史 前言 李世民政治军事集团在李世民统一天下和消灭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过...
原创 西...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近代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世界居民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但是因为国民依旧...
原创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杨树庄、陈绍宽等海军将领的努力之下,海军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开启了海...
原创 魅... 一口水井流淌着千年的神韵... ——块石碑见证着帝王的胸襟... 在濮阳老城的中心有一个国家级文...
原创 东... 近日,爱沙尼亚被曝在首都成立“反俄宣传中心,大肆招募俄罗斯公民,打造大量的信息武器,对俄罗斯发动“信...
原创 岳... 绍兴七年,岳飞面见宋高宗赵构,请求皇帝早立皇太子,以安定民心。为什么岳飞要上书言皇储之事呢? 原来...
原创 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已经名存实亡,群雄并起,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争之世。在这个乱世中诞生了许多...
原创 这... 《宋朝名将系列之二十三》 说起宋朝有名的部队,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肯定是杨家将、岳家军等等,不过,有这么...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孙敬明研究员...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中华民族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夏朝是...
原创 诸... 夷陵大战失败以后,诸葛亮曾经哭着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
原创 赫... 要说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大家都十分清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一直将苏联亲切地称之为老大哥,可见两国关系还...
原创 朱... 人物简介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县人(属安徽),1330年-1369年(洪武二年),享年四十岁。官职,...
《史记》永恒魅力的内在奥秘 张峰 《〈史记〉精华十五讲》陈其泰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记》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世界文化的...
原创 科... 科举考试,这一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经典制度,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期间涌现出不少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