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重视中医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毛泽东,有着怎样的养生之道呢?
迪丽瓦拉
2025-08-03 00:32:48
0

前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

“我可以当卫生部长”!

国家部委有着几十个,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只是提出了要当卫生部长呢?

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毛泽东重视中医的原因

1954年6月5日,毛泽东在和时任北京医院院长周泽昭谈话的时候,说道:

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

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于中医的重视他才回讲出自己要当卫生部长的话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上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有所抬头。

甚至有传出了‘中医不科学’、‘中医开出的中药没有科学依据’等传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中国的中医药政策,也导致很多厉害的中医没办法拥有入职资格。

毛泽东得知这种现象的时候,立即就着手全面纠正这种片面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思想。

1953年,毛泽东在听完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人的汇报后,表示:

“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我国一大笔文化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批判。”

1955年4月15日,毛泽东针对中医中医中的针灸还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针灸是中医里面的精华之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前途很广。”

“有些同志坚持努力,是有成绩的,也证实了中医政策的提出是正确的。中国医学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要有同志去整理它。这项工作是难做的,首先是卫生部行政领导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后可能好一些,但还没有具体行动。我是支持的,我可以当卫生部长,也可以把这项工作做起来。”

“不要以为我不懂医就不能做,这不是懂不懂医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毛主席如此重视中医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中医在他看来属于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中的文化瑰宝,是祖先历代辛苦传承下来的,它存在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之中。

中医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历来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毛泽东自然会重视中医。

对于中医,毛泽东有着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我们中国有东西贡献给世界,我看中医就是第一项。”

中医药同样也在战乱年代中挽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帮助红军渡过了那段艰难岁月。马泽东就曾经受益于中医药。

1937年,毛泽东从一个交通不便利的小县城搬到了延安,这里索然说是个城,但是这里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毛泽东也只是住在了一孔石窑洞中,除了土炕也只有一对旧桌椅,以供他工作。即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也保持着旺盛的精力,通宵达旦处理工作。

但是长时间待在潮湿阴冷的窑洞中生活,毛泽东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时候,连胳膊里也抬不起来。

吃了药后,也不见好转,毛泽东每天被风湿折磨得苦不堪言。

这天,李鼎铭来到杨家岭看望毛泽东,李鼎铭是位中医,1918年的时候因病回乡行医,医术高明,在当地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李鼎铭和毛泽东见面之后,知道了毛主席正因风湿病而痛苦,于是就提出要为他诊治。切脉之后,他笑了笑,然后对着毛泽东说道:

“你这病呀,吃四副中药就好了。”

一听这话,毛泽东脸上也露出笑容,但是,当时待在毛泽东身边的都是西医,加之这个时候中西矛盾颇深,很多人都不同意让毛泽东服用中药。

因为在这些学习西医的人看来,中医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万一毛主席喝出个好歹来怎么办,再说,他们都认为中药怎么可能起作用呢!

但是毛泽东却不是这个想法,他力排众议,坚持将李鼎铭开出来的四副中药喝完。喝到第三副的时候,疼痛已经减缓了,胳膊也能够活动起来了。

喝完最后一服药,再加上在叶子龙的要求下,毛泽东已经换离原来潮湿的窑洞,变换生活环境后,毛泽东的风湿就已经完全大好了,再也没有复发过。

经此一次,毛泽东认识到了中医的厉害之处,中医药也成为了部队中不可或缺的医疗方式,而李鼎铭也被邀请留在军中,他为八路军培养了一批中医,在各个团中负责救死扶伤。

不过,毛泽东接受中医治疗最精彩的一幕还是针拨治疗白内障的时候。

1974年底。毛泽东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双目几乎看不清东西。在商讨了无数医疗方案后,中央决定让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为毛主席实施针拨术。

这是中医里的古法,叫做‘金针拨障法’,民间已经失传很久,好在这个方法还是传承下来了,并且在起基础上有所改进,唐由之就是主要的负责专家。

1975年7月23日,在毛泽东的同意下,这一手术顺利完成。

但是据唐由之回忆,那天自己的心跳已经达到了每分钟120下,有的医生紧张到失手打翻了水壶。

但是毛主席却一直很平静,听着古典乐曲《满江红》,心率和血压一直保持着正常。

这对于唐由之,对于中医针灸,毛泽东有着多大的信任啊!

毛泽东重视中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医是有预防作用的。

中医里面有常说的三个方面,即“中”“本”“预”。

‘中’实质上说的是阴阳平衡的中,中医讲究的就是从整体上看,不走极端,重视人体的平衡。

‘本’就是注重本源,以人为本。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中医重视将病人本来的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说治病。对此,毛泽东曾经说:

“医生看病是先诊断,中医叫望、闻、问、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后处方。”

‘预’是毛泽东最看重的一点,说的就是预防疾病。

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毛主席也曾经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作出的报告中提到:

“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和医药卫生事业。”

1965年,毛泽东在和身边医务人员谈话的时候,了解到,医疗卫生资源现如今都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里的医疗条件差的时候,就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批评。

毛泽东说到:

“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

“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

“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

在毛泽东的关心下,去往农村的医疗队渐渐变得多了起来,‘赤脚大夫’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村子里大批成长起来,他们注重于针灸和中草药,村民们也开始懂得了防病治病的道理。

人民,在毛泽东的心中的分量比天大、比地重的,那么人民的健康在他心中也是有着很大分量的,他深知,预防疾病要比治疗疾病重要的多,而中医文化中首要的就是预防疾病,所以,毛泽东自然是十分看重中医。

毛泽东提议中西医结合创造中国新医学

在毛主席的极力支持下,1955年的12月份,中医研究院成立了!同时,中西医结合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毛泽东表示:

“中西医要团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一点西医是好的。”

“西医也要跟中医学习,具备两套本领,以便中西医结合,有统一的中国新医学、新药学。”

“要尊重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看得起中医,也才能学得进去。”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工作一定要制定出具体措施。”

其实,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十分看重医疗卫生工作,那个时候他就提出:

‘边区中每个乡镇都要有一个小的医务所’。

另外他也十分重视中医,还曾经提出过中西医结合的主张。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疫病流行,得知情况后的毛泽东立即指出:

“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并且想办法加以解决。”

怎样解决百姓间传染的疫病呢?

心急如焚的毛主席提出既要发挥西医的作用,更要发挥中医的作用。

他说道:

“我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同志是中医,还有些人学的是西医,这两种医生历来就不大讲统一战线。我们大家来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统一战线?”

“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

“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

如此之下,边区成立了中西医药研究会,两方医生深度合作,很快就将疫病治好。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确定了新中国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中西医结合。

毛泽东认为中医和西医可以相互促进,新中国有着中医的基础,在结合西医的改造,毛主席深刻知晓:

“我们是有条件创造自己的新医学的。”

正是毛泽东对于中西医结合的重视,才鼓舞了一大批西医投身于学习中医的浪潮之中。‘西医学中医是开倒车’的谬论也渐渐消失。

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底到1956年初的时候,卫生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举办了6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而全国参加此次学习的只有300多人。

毛泽东在1958年在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上做了批示后,1960年,全国范围内西医学习中医的约有3.6万余人,这些极大得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毛泽东自身的养生之道

毛泽东重视中医的发展,重视人民的健康,同样他也很懂得自我的保健。那么,毛泽东又有哪些养生之道呢?

担任过毛主席保健医生的徐涛有着很强的发言权,他回忆了一些当时毛泽东经常进行的保养方式方法。

一,散步。

毛泽东最多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而且习惯于快步走,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时候,他也会坚持。

毛泽东很耐寒,大冷天出来散步的时候从来不会带手套、围巾等御寒的。他尤其喜欢在银装素裹的雪天里踏雪而行,有时候院子里面有了积雪,他不会让人扫掉,等雪停之后,就会卖着步子在里面穿行,随着脚下出来咯吱咯吱的声音,毛泽东脸上的笑容就会露出来。

不过,每次毛主席散步的时间不长,大概5~10分钟,散步结束后,他就立即恢复工作状态。而散步的地点也不远,就是他卧室‘菊香书屋’的门前小院里,里面还种着几棵柏树,为小院增添了不少绿意。

外出巡视的时候,毛泽东散步的雅兴也没有少过,他经常会到郊外、田间或者是茶园中去。在田地间散步的时候,他会看看庄稼,和田间地头的老农门交谈一番。

散步的习惯,到了晚年的时候仍会坚持下床来走一走。

二,自由体操

毛泽东在散步的同时还会做一套自创的体操动作,徐涛见过之后将它命名为了‘毛氏体操’。毛主席一边行走,一边活动着颈部,过一会儿后就会换成另一个动作。

他屈伸肘腕关节,双肩旋转,以肩带动臂肘做大回环运动,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转动,同时毛泽东还会做腰部的旋转扭动,看着比扭秧歌的动作还有趣。

做操时候的毛泽东和他平时严肃稳重的样子根本不一样,看着特别可爱。

三,跳舞。

50年代的时候,星期六晚上,就会有一场舞会,得空的时候,毛泽东就会去。那个时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几位领导人也会经常跟着群众一起跳舞。

毛泽东去的话,一跳就是两个小时,他和他的忘年交左大玢就经常会跳舞。

四,爬山

在徐涛看来这是毛泽东最喜欢的一项运动了。

1954年的时候,徐涛跟随毛泽东到杭州,期间有一天,刚睡醒的毛泽东就要去爬山。徐涛看着年过六十的毛泽东,害怕他爬山太累,就连忙劝到不要爬,但毛主席坚持。

经过商议之后,就让他去爬丁家山,这是一个小山,大概几十上百个台阶就可以到达山顶。毛泽东爬山的时候,很轻松,闲庭信步,不一会儿就走完了。

没爬尽兴的毛泽东第二天还要去,于是工作人员就为他安排了一个较高一点的山,名叫桃花山。但没让想到的是,毛主席爬山似乎成了瘾,在杭州的时候,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爬山。

作为保健医生的徐涛就和毛泽东提了两个条件:

1,要中途休息;

2,他得在需要的时候给毛泽东查脉搏、呼吸,了解心脏功能。

一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并不同意,但看徐涛始终坚持后就同意了。测过之后,徐涛知道了,毛主席的心肺功能其实挺好的。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毛泽东就对着徐涛说道:

“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着两只脚底板走过来的!”

毛泽东之所以喜欢爬山,也许是和当年跋山涉水的战时经历有关,而那一年,待在杭州的毛泽东几乎爬遍了周围的大小山峰。

五,游泳

毛泽东游泳的很多壮举就不用多说了,63岁首次横渡长江,十年后,又再次横渡,前前后后大约在长江中游过十七八回。

除了长江,毛泽东还在很多地方畅游过,58年在邕江冬泳,家乡的湘江也曾多次进去,碰到大的水库也会起兴致游上一番。

对于毛泽东游泳的事情,徐涛在文章中写道:

“他游泳的特点是:游大不游小,游长不游短,游远不游近,游急不游缓,游险不游易。身在水中意在泳外。他常以游泳作话题表达他的政治观点、意志、情趣,但语言含蓄、幽默,又富于哲理。他只要有机会就要游大水库、大河、大江、大海,每次游泳只下水一次,但时间可长达一两个小时。”

另外,毛泽东也很喜欢在繁重的脑力劳动后,请工作人员帮他按摩。也许正是他有着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为了一位长寿老人吧!

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体育锻炼。毛泽东主席平日的保健观点与方法,不仅表现了他卓越的预见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愿每位老人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宋朝名将系列之二十三》 说起宋朝有名的部队,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肯定是杨家将、岳家军等等,不过,有这么...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孙敬明研究员...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中华民族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夏朝是...
原创 诸... 夷陵大战失败以后,诸葛亮曾经哭着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
原创 赫... 要说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大家都十分清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一直将苏联亲切地称之为老大哥,可见两国关系还...
原创 朱... 人物简介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县人(属安徽),1330年-1369年(洪武二年),享年四十岁。官职,...
《史记》永恒魅力的内在奥秘 张峰 《〈史记〉精华十五讲》陈其泰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记》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基和世界文化的...
原创 科... 科举考试,这一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经典制度,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期间涌现出不少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乌...
原创 中... 引言: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欧洲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城市文明得...
原创 为... 【历史】提到加拿大,其实很多人会想起,一百多年前,加拿大打败美国,冲入首都,火烧白宫,成为美国历史最...
原创 他... 他一生6次易主,被认为是重情重义,留下一典故后人常挂嘴边 秦琼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之一,也许很多人...
原创 用... 他用13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为明朝灭亡敲响丧钟。然而,在他传奇崛起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谜团,努尔...
原创 一... 陈振龙引入甘薯史实辨析 日前发表一篇小文《 陈振龙冒死“偷”甘薯 》,本就是感于陈振龙急公好义,拯民...
原创 这... 【历史】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都喜欢办大事,我们看到,世界著名的工程,那都是大工程。即使一些小国,心也...
原创 林... 林如海的出场并不多,他的出现就是为了交代一下黛玉的身世。 可是虽然如此,他的身世却不容小觑,也是出自...
原创 萧... 吕后用萧何计诛韩信,汉高祖尚在邯郸军中,听长安来的使者报告韩信已诛,于是派使者到长安将萧何从丞相提升...
山西发现两处北齐时期石窟 中新社太原11月21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1日对外公布山西武乡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调...
原创 家... 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深处,潘先生珍藏着一枚蕴含着家族传奇与民国风云的双旗币——中华民国...
原创 德... 关原合战2年后,也就是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此之前,毛利辉元书状中说“内府大人就任将...
原创 如... 秦帝国和古罗马共和国(帝国)是亚欧大陆两个强盛一时的伟大国家,其军事实力也代表了当时亚欧大陆的顶尖水...
周世宗柴荣在位仅仅六年,因何被... 文|老达子 本文共2950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莽莽凌川酬天宇,开封万里鹍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