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口才最好的是诸葛亮。
曹操要攻打江东的时候,诸葛亮为了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先来了个舌战群儒。诸葛亮一个人,把包括张昭在内的东吴文官,说的哑口无言。
诸葛亮第一次见到周瑜,就用口才把周瑜气的直蹦高。
当时鲁肃带诸葛亮拜见周瑜,周瑜故意说他主张投降曹操。这时诸葛亮来了一句,周瑜说的对。为啥呢,因为东吴根本不需要投降,只要送出两个美女给曹操,就可以让他退兵。
周瑜好奇啊,就问是哪两位美女。诸葛亮说,大乔和小乔啊。你们不知道吗,曹操下江南就是专为二乔而来,是找美女来了。
周瑜不信,你当我傻啊,不可能。
诸葛亮则背出曹植的铜雀台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你看,曹操的理想,就是抱着二乔,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周瑜听了诸葛亮的话,暴跳如雷,决心与曹操势不两立。
因为口才好,诸葛亮还气死了曹魏大将,王朗。
当时王朗听说诸葛亮领兵前来,对众人夸下海口,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必定能够使得诸葛亮不战而降,非常霸气!
没想到诸葛亮口舌功夫,不仅让王朗无话可说,还骂的王朗口吐鲜血,直接坠马而死。
所以,有人评价说,《三国演义》里,就对骂而言,诸葛亮三国第一。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老是琢磨着咋把诸葛亮给干掉,但总是不成功,结果被诸葛亮给气死了。
至于说《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则是个最顶级的老实孩子,连关羽都说不过,还被周仓埋汰过,所以在口才上,只能排第三。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口才最好的,应该是鲁肃。
鲁肃口才好的第一个证据,是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是关羽的高光时刻,也证明了鲁肃烂泥扶不上墙。
说鲁肃为了讨要荆州,请关羽吃饭。关羽的部下都说,这肯定是鸿门宴,到时候鲁肃来个摔杯为号,刀斧手冲出来把您一围,这是要逼着您还荆州啊。
关羽大义凛然、英雄气概,鲁肃,土鸡瓦狗尔,能拿俺怎么样。
关羽只带着周仓,乘着一条小船,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肃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这时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关羽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明叱周仓,实在鲁肃!
接着,关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鲁肃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如痴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但真实的历史上,单刀赴会的是鲁肃。
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不高兴,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增援。
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去见关羽。
和关羽见面后,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要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
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
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然后把那人赶了出去。
鲁肃说:“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
关羽哑口无言。
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是真正的孤胆英雄。
证明鲁肃口才比诸葛亮、周瑜好的,是劝说孙权对抗曹操。
当时,因为曹军强大,孙权在张昭等人的劝说下,琢磨着是不是投降了事。
然后诸葛亮、鲁肃和周瑜,都劝说孙权不要投降,联刘抗曹。
诸葛亮用的是激将法,对孙权说,“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孙权反问诸葛亮,刘备为啥不投降?
诸葛亮就是刘备是皇室之后,身份高贵,而且坚忍不拔,不可能投降。孙权上当了,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然后诸葛亮又分析两军的情况,告诉孙权,曹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所以曹操必然失败。
那么诸葛亮的劝说有用吗?基本没有。
虽然孙权当着诸葛亮的面,表示要对抗曹操,但实际上并没有下定决心。
在其后的东吴决策会议上,因为所有的文官,都认为应该投降曹操,孙权有点犹豫不决。
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鲁肃。
趁着孙权上厕所的时候,鲁肃对孙权说,我们都可以投降,但你不行。俺们投降了,曹操为了安定团结,咋也能封个官。哪怕小点,坐牛车上班,靠混日子、论资排辈,靠个七年八年的还能当大官。你不行啊。曹操能放心你吗?你看看那些投降的主公,哪有一个好下场的。
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之后,害怕袁绍杀他,都得抑郁症了,跑到厕所了去自杀。
吕布要投降,曹操都不干,干脆把他吊死了。
还有袁谭,投降曹操,也被干掉了。
孙权一听,有道理,撸胳膊挽袖子,和曹操对着干,然后才有了赤壁之战。
至于周瑜,劝说孙权的那些话,比如曹操有后患,不服水土,不善于水战等等,和诸葛亮的说法差不多,都有贬低曹操,拔高自己的意思,说服力并不是那么强。
这三个人了,只有鲁肃是真正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江东实力不弱,如果直接投降的话,曹操对孙权不放心,肯定会想办法整死他。
而和曹操打一仗,赢了啥也不说了,高兴。输了也没啥,可以投降啊。
一般来说,没有啥实力的君主,投降后的日子,还都不错。而且因为没有什么势力了,也让人放心。比如阿斗,还有他的后代孙皓,投降后生活都不错。
诸葛亮、周瑜是为孙权树立信心,而鲁肃是设身处地,从孙权的角度进行思考。所以,鲁肃成功了,然后才有了赤壁之战。
鲁肃,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智者,其实不简单。
关注《历史有坑》。这里有《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圣人只产生在远古时代和圣人的生活作风问题》、《要么当风口上的猪,要么别当猪,上屠宰场的滋味,你肯定不想享受》、《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得稀烂?真不是匈奴》、《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