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3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为明朝灭亡敲响丧钟。然而,在他传奇崛起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谜团,努尔哈赤到底是如何崛起的?他到底是不是被红衣大炮轰死?接下来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起走进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
公元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其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本是斡朵里部的首领,后率部南迁至辽东,被明成祖朱棣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子孙世袭。到了努尔哈赤这一代时,女真诸部已经陷入了连年内战之中。当时女真分为三大部落,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落又分裂为诸多小部落,他们之间互相征伐,干戈不止。努尔哈赤这一支与明朝的关系颇为密切,尤其是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可以说,在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中,李成梁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努尔哈赤幼年丧母,与弟弟相依为命,由于不堪忍受寂寞的排挤,在19岁这一年,努尔哈赤便开始分家生活,迎娶了佟佳-哈哈纳札青为妻。在朝鲜和明朝方面的史料中,又称努尔哈赤为佟奴儿哈赤。由于分家之后家境贫困,她和弟弟只好靠着贩卖人参、松子等特产维持生活。
1583年,李成梁围剿古勒寨,没想到却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极为悲愤,于是质问明军,我的父亲和爷爷为何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明军为此给了努尔哈赤30道敕书,30匹马作为补偿,又让努尔哈赤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所谓敕书,就是允许诺尔哈赤与明朝通贡的许可证,可以让努尔哈赤通过贡市获得必要的物资。而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则代表着明朝对努尔哈赤的承认。当然,明朝对努尔哈赤的补偿也就到此为止了。
于是他只能拿着父祖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打着为父祖报仇的名义讨伐尼堪外兰。那么这个尼堪外兰和努尔哈赤父祖之死有何关系呢?原来在明军包围古勒寨时,尼堪外兰在城门外向士兵喊话,只要杀死城主阿台就有重赏。于是城中守军哗变,杀死了阿台,放明军入城。当时正在城中寻找孙女的觉昌安父子因此死于乱军之中。努尔哈赤带着13副铠甲和几十个人向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发起进攻,在猛将额亦都的强攻之下,尼堪外兰弃城而逃。当时女真诸部处于连年混战,对努尔哈赤攻打尼堪外兰的行为,明朝并未太过在意,辽东总兵李成梁更是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了叶赫女真身上。
为了遏制女真壮大,明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有意拉一部打一部。就在努尔哈赤攻打尼堪外兰的不久,李成梁打倒了当时女真最强大的叶赫部与哈达部,间接为努尔哈赤的崛起之路扫清了威胁。努尔哈赤采用恩威并行的策略,先搞好与明朝的关系,然后攻打建州诸部女真。在五年的时间里相继吞并了建州五部。
1588年,李成梁攻打叶赫部那林孛罗,这是她最后一次对女真用兵。在此之后,李成梁转而扶持努尔哈赤,让朝廷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的日渐强大,引起了海西女真的警惕。
1593年,叶赫部集结九部联军讨伐诺尔哈赤,结果却在古勒山遭遇大败。努尔哈赤一战成名,声势更加壮大,相继吞并了哈达、辉发、乌拉诸部,又招服了北方的野人女真。建立了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为民,具有很强的战斗力。1618年,经过30多年的征战,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诸部,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定国号天命,与明朝分庭抗礼。
两年后,努尔哈赤宣读七大恨檄文,起兵反明,接连攻占了抚顺等地。明朝得知事态严重,连忙从各地抽调兵力,任命杨镐为主帅,统领10万兵力进攻后金,杨镐对外打出47万大军的名号,分四路进攻,而努尔哈赤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利用主场优势,以逸待劳。分别攻破了四路大军,明军惨败,阵亡四万五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自此,明朝再也无力遏制后金的崛起,只好派出熊廷弼镇守辽东,稳定了辽东局势,使得努尔哈赤不敢贸然进攻。但是由于党争倾轧,又换成了袁应泰。这个袁应泰只是一个庸才,无力应对后金的进攻。明朝又丢掉了沈阳、辽阳两个重镇,尽失辽西之地,后金由此迁都到了沈阳。此战失败的后果不次于萨尔浒之战,明朝大为震动,当时仅是一个主事的袁崇焕自请镇守辽东,后来兵部尚书孙承宗也前去辽东经略。孙承宗镇守期间,不仅为明朝收复失地,还打造了宁远,锦州防线。有效遏制了努尔哈赤进军的步伐,但是孙承宗也因为朝廷党争被召回北京,留下了袁崇焕镇守。努尔哈赤以为有机可乘,率大军进攻宁远,结果却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之下,死伤惨重。努尔哈赤大受打击,在撤军后不久病死,终年67岁,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