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是三国演义中最重的兵器,加上关羽精湛的刀法,年轻时的关羽,其攻击力是无与伦比的,能扛住关羽暴风骤雨式攻击的人少之又少。
黄巾军大将管亥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才被杀,算是个例外,从中也可看出管亥的武艺是很高强的。
纪灵与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显然是不想与袁术撕破脸皮而放水了。否则,纪灵喊歇关羽岂会配合?这是战场决斗不是友谊比武。
到长沙大战时,关羽与老将军黄忠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关羽明显武力已在衰退,没有了年轻时那种无人可挡的攻击力。
后来,襄樊大战,关羽接连与庞德、徐晃战平,只能用"英雄迟暮"来形容了。
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后来,一刀斩颜良,一战封神;到三合诛文丑时,关羽威震天下了!
华雄、颜良与文丑,都不是善与之辈,他们都是杀出了威风的人物,但面对关羽时,三人都表现得好似不堪一击一般。事实上,面对三位强敌,关公都是竭尽全得,智勇兼用,才取得胜利的。
那么,这三场拼杀,哪一场难度最大?其实,书中写得很清楚。
一,温酒斩华雄
华雄,董卓西凉军中的上将,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从外表上看,华雄就是一个体型高大且敏捷的大将。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眠,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当时,张飞、赵云都是身高八尺,刘备身高才七尺,可见,华雄与关羽都是当时身材高大的人。而且,华雄是唯一有关羽的身高,加上马超的身材(虎体猿臂,彪腹狼腰)的大将。
这位西凉上将一出马,便威震敌胆。他手起刀落,立斩想夺头功的鲍忠。
威名赫赫的江东猛虎孙坚率众迎战,不料中计败阵,华雄还一刀将祖茂砍于马下。
接着,华雄不三合又斩骁将俞涉,被诸侯寄以厚望的上将潘凤上阵,也很快被斩杀。
这位西凉大将与人交锋,总能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地取胜,可看出华雄力大刀沉,武艺高强。这颇像关羽的打法。
正当诸侯心惊失措时,马弓手关羽请战:愿斩华雄之首献于麾下!
盟主袁绍嫌关羽身份低,不愿让关公上阵,无奈他麾下的上将颜良、文丑都不在此,只能让关羽一试。
用人不拘一格曹操倒是对关羽寄于厚望,温酒一杯壮行。
关羽傲然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大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一一其酒尚温。
二,一刀刺颜良
当华雄在汜水关耀武扬威时,袁绍曾说:"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这并非虚言!勇冠三军的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之武艺,只在华雄之上,不在华雄之下!
白马大战,颜良独率十万精兵迎战曹操。
这位河北名将三合杀宋宪,一合斩魏续。曾是吕布麾下的八健将的二人,在颜良刀下毫无招架之力。这表现比汜水关的华雄还要勇猛。
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大将徐晃出战,二十个回合便被打败。
不久前,徐晃还与曹营第一猛将许褚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操只有把曾在土山奋力杀退了许褚和徐晃二人的关羽请来。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栓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三,三合诛文丑
兵多将广的袁绍岂会忍下大将被杀之气?他马上派另一上将文丑率大军来为颜良报仇。
曹操深知与颜良齐名的文丑之能,便先用计让士兵逃跑,将马匹、辎重全部丢弃。河北大军争先恐后去抢丢下的物资,文丑喝止不住,一时大乱。
接着,曹操直接派手下二员大将张辽与徐晃迎战文丑。这次不用小将去试探,免得被杀了伤士气,直接上顶级战将,而且是二对一。
可文丑临危不乱,花式吊打二员大将。
张辽、徐晃飞马齐出,文丑拨马便走,二将追赶。文丑见二将赶上,放住铁枪,拈弓搭箭,一箭射中张辽的头盔,将盔缨射去。张辽再追赶,文丑又是一箭,射中张辽的战马面颊,战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徐晃急抡大斧,截住厮杀。文丑后面军马齐到,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紧追不舍。
关键时刻,还得看关公的。
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四,写在最后
斩华雄、刺颜良、诛文丑,是关公一生的杰作。通过这三场大战,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位刀法绝伦、智勇双全、神威凛凛的关云长。
据说,颜良出征前,还在袁绍处避难的刘备便拜托颜良留意一位红脸长须,身着绿袍的使刀大将,因为那是他失散的二弟。
这应该是评书里的情节,小说里没有。但两军交锋,通常要"来将通名",互相报名后才动手,免得杀了无名之鬼。
这是惯例,所以颜良见关羽冲来,便要问话。并非颜良大意,而是关羽太狡猾,他倒提刀而来,使刀行家的颜良知道这并非立即要动手的招式,一时视迷惑,疏于防备。可赤兔马突然加速,关羽就用这怪异刀法,直接将颜良"刺"于马下。
关羽出战前,曹操便向关公介绍了颜良武艺高强。但关羽不屑一顾,认为颜良就是在"插标卖首"。凭二十合打败徐晃之能,公平决战,二人最后谁"卖首",还真难说。显然,关羽出战前,就定下了智取的策略,原本一场龙争虎斗,关羽一招就解决了。
延津之战,本为报仇而来的文丑箭射张辽,打败徐晃,正在独自一人乘胜追击的文丑遇上了关羽,而且关羽还带十几骑。这时,文丑一人要面对关羽和徐晃、张辽,以及十几位骑兵。已经与徐晃、张辽二人大战一场的文丑体力上就处于劣势,面对关羽凶猛的攻势,心理素质本就差的文丑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逃跑,但文丑没有超强的冲阵能力,战马又跑不过赤兔马,结果被关羽斩杀。
凭文丑与赵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之能,关羽要战败文丑也是要经过一番苦斗的,文丑就算最终不敌关羽,从青龙刀下全身而退还是可以的。但文丑面对神威凛凛的关羽,不三合就泄气了,坐骑又跑不过赤兔马,结果被关羽追上斩杀。
华雄是关羽遇到的第一个劲敌,关羽出战前便立下了军令状,要献上华雄的人头。所以关羽这一战是没有退路的,他只有硬碰硬斗华雄。"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大惊。"可见,二位同是打法凶狠的使刀高手拼杀的激烈程度。
如果关羽没有赤兔宝马,颜良也许不会被刺于马下,文丑也有可能逃得性命,但赤兔追风马改变了一切,让结果变得简单明了。关羽战华雄时,可没有赤兔马,他只有经过恶斗才可成功。
所以,虽然颜良、文丑的武力都高于华雄,但关羽斩华雄的难度却是最大的,远高于刺颜良、诛文丑,主要原因便是赤兔马!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