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11月爆发的淮海战役中,敌人黄百韬第七兵团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兵力人数的原因,成为了我华东野战军首要歼灭的目标。从所处地理位置来说,黄百韬第七兵团的驻地新安镇是华东野战军大举南下发起攻势的要冲,其远离徐州便于分割围歼;从黄百韬第七兵团的兵力人数来说,当时下辖有第二十五军、第六十三军、第六十四军、第一百军等四个军,如果加上不久划归黄百韬第七兵团战斗序列的第九绥靖区第四十四军的话,那么就共有五个军,将近十二万人的兵力。
从淮海战役的局势发展而言,黄百韬第七兵团撤退徐州的过程,就是其被歼灭的过程。当黄百韬第七兵团从新安镇撤退到碾庄之时,被追击和拦截的华东野战军重重围困,敌人为了救援黄百韬第七兵团,不得不放弃原先制定的退守蚌埠作战计划,由此为淮海战役的顺利打响和持续发展开创了颇为有利的条件。后来,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第七兵团最终全军覆没,兵团司令黄百韬也死在了战场之上。那么,当时黄百韬第七兵团下辖的五个军的军长都是谁呢?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第二十五军的军长是陈士章,他是河北赵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经历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士章一直在第二十五军(当时的军长就是黄百韬)任职,后来黄百韬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员之后,陈士章被提拔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在淮海战役中,陈士章第二十五军在碾庄战斗中被全歼,但陈士章本人则乘乱成功逃脱,还奉命重组了第二十五军。不过,后来在福州战役之中,陈士章第二十五军再次被歼灭,这次陈士章则沦为了俘虏,被送到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直到1975年才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被予以释放。后来,陈士章移居到了美国洛杉矶,于1992年病逝,享年90岁。
第六十三军的军长是陈章,他是广东罗定人,毕业于广东讲武堂,在粤系大佬陈济棠手下任职,经历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1948年8月间),陈章被提升为第六十三军军长,不久淮海战役爆发,陈章在率领第六十三军在撤退途中,不愿意与黄百韬第七兵团大部队在运河铁桥之上拥挤,而选择了在运河下游的窑湾地区渡河,结果被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全部歼灭,陈章兵败自杀,时年47岁。
第六十四军的军长是刘镇湘,他是广西防城港(原属于广东)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经历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镇湘升任第六十四军军长,淮海战役爆发之后,刘镇湘率领第六十四军跟随黄百韬撤退到了碾庄地区,刘镇湘极力向黄百韬主张利用碾庄的既有共事留下打,使得黄百韬损失了撤退的时间,结果在碾庄被包围,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刘镇湘在被俘虏之后,经过了长时期的改造生涯,直到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特赦战犯重获新生,担任广西自治区政协秘书处专员,于1986年因病去世,享年80岁。
第一百军的军长是周志道,他是江西永新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周志道被提升为第一百军军长,淮海战役爆发之后,周志道率领第一百军在碾庄地区被全部歼灭,周志道本人则成功伪装逃脱,后来又逃到了台湾省,担任一些闲职。不久,周志道选择退役,做起了生意,生活还算富裕。1984年,周志道在台湾病逝,享年84岁。
第四十四军的军长是王泽浚,他是四川西充人,其是四川军阀王缵绪的儿子,参加过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第四十四军有川军的底子,所以王泽浚得以被推荐上任为第四十四军军长。在淮海战役中,王泽浚第四十四军被划归到黄百韬兵团建制,在跟随黄百韬兵团撤退的过程中被歼灭,王泽浚则沦为了俘虏,开始了改造生涯。1974年,王泽浚因病在监狱中去世,享年71岁,没有等到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