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战争的成败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身在现代的我们也被古代的战争所吸引,《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古代的战场之中。
那么大家有没有发现古代虽然经常会发生起义、投诚、投降的事件。但是起义、投诚和投降的区别是什么呢?虽然投诚和投降只有一字之差,听上去也大致相同。但是它们确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带来的结果也是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在起义、投降和投诚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起义是一方内部的武装战争,是指内部人员对统治者的政策或行为引起不满。而双放没有调节的情况下,直接发动武装攻击,是主动的反抗原属势力。投降和投诚则是归顺其他敌对势力,带来的结果就是起义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战败之后,他们有可能会选择投降或投诚。或者会被编入到敌方阵营。
再来看下投降和投诚的区别,投降是指你使用了强大的武力击败了对方,而对方无力抵抗为了保命向你举白旗。而投诚是你用强大正义的力量逼迫下,对方觉得你是正义的,主动提出来向你示好,并且举白旗拥护你。
虽然说两种方式带来的结果都是向对方举白旗,但是这两种举白旗后对方对待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
从主动性上来看投诚是主动的,而投降却是被迫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投降之后的人会被称为战俘,战俘的下场就会很凄惨了,但是这个情况也不是一定的。
就比如在曹操打败关羽之后,关羽选择了投降。但是曹操却生起爱材之心,不仅没直接斩杀关羽还委以重任。最后关羽执意要去找刘备的是后,曹操也没有故意为难,反而放任离去,这也算是投降之后的不同结果了吧。
投诚之后则会将投诚的部队重新编制,组成新的军队成为对面的重新势力。就比如说傅作义在北平,面对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一看大势已去,不等交战,就主动投诚。后来就被改编成了中国解放军,这就算是一个投诚的例子了。
还有就是指战斗已经打响,其中一方已经开始出现了劣势。再这样的局面下,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劣势方会选择放下武器投靠对方这样的行为一般成为投诚。这个行为通常比起义低一个档次,因为这个时候形式已经很明显了。或者说失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但毕竟还没有失败的一方还有一定的谈判本钱。这样的情况下放弃抵抗,就可以说成为投诚。
就比如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长春战役,人民解放军刚围困长春的时候,还没开始战斗,结果也尚不明显。这个时候,国民党某军长曾泽生率领部下投向人民解放军,这种情况就可以成为起义。随后解放军发动总攻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覆灭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这时长春国民党郑洞国宣布全程守军停止抵抗,这个行为就叫投诚。如果在这场战役中敌军奋力抵抗,完全陷入了绝境,并且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在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的结果下,最后迫不得已而做出停止抵抗的选择,则称为投降。
这样一来三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如果你真的是司令,兵临城下的时候你怎么选择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并且加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