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什么想迁都,如果成功能改变北宋的命运吗?#
由于后周建都于开封,因此赵匡胤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后,为了保持稳定,依旧以开封为都城。
迁都原因一
但开封的四周全是平原,属于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北方游牧民族一旦南下,唯一的屏障就是黄河,冬季黄河一结冰,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屏障,游牧民族骑兵可以长驱直入,宋朝步兵只能硬着头皮平原列阵,
打赢了追不上,打败了逃不掉
,作战难度非常大。
实战经验丰富的赵匡胤显然知道开封的这个弊端,因此在稳定局面后,他有了迁都洛阳的想法。
洛阳位于开封的西部,处在山区之中,三面环山,只有东北方向是平原,易守难攻,没有被四面包围的风险。
因此,假如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守开封和守洛阳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
试想一下,即便是开封,当初金军第一次南下攻打开封时,李纲也率军打赢了开封保卫战,是宋钦宗自己作死,臆想求和撤掉了李纲的职位,才导致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失利。
假如宋军守的是洛阳,容错率很高很多,打赢第二次都城保卫战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
这就是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迁都原因二
当然,在军事层面之外,还有一个迁都的原因就是赵匡胤感受到了赵光义的威胁。
赵匡胤英明一世,却看错了他的亲弟弟,一直以来赵匡胤都是一个“宠弟狂魔”的形象,给他弟弟最好的待遇,封赵光义晋王兼开封府尹,却
没看透赵光义的“狼子野心”
,导致赵光义在开封迅速聚拢起庞大的私人势力,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因此当赵匡胤考虑传位问题时,不得不顾及到赵光义的威胁。
咱们用倒叙的角度看一下,赵匡胤去世后,得到消息的宋皇后第一时间派太监召皇四子赵德芳入宫继位,以宋皇后的贤德以及她跟赵匡胤之间的恩爱程度,可以猜想赵匡胤生前就是想让赵德芳继位。
既然
赵匡胤想传位给他的儿子赵德芳
,那么他一定会考虑,在他去世后,赵德芳能在开封顺利继位吗?显然因为有赵光义的势力盘踞在开封,继位难度很大。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迁都
,如果迁都到洛阳,赵匡胤亲自布置洛阳的守卫,让赵德芳在洛阳继位,届时赵光义就只能干瞪眼。
这就是赵匡胤想要迁都的第二个原因。
结语
只可惜,由于赵光义势力的阻挠,迁都一事终未能成行,赵匡胤自己也在不久之后就神秘去世了,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叹息。
假设赵匡胤早一些发现问题,早一些开始迁都计划,并顺利迁到洛阳,可能宋朝的历史真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南宋赵匡胤一脉的皇帝质量看,赵匡胤的子孙普遍比赵光义的子孙有血性。宋高宗(赵光义子孙)和宋孝宗(赵匡胤子孙,赵德芳六世孙)前后两位帝王的反差最为明显,一个手握岳飞韩世忠等一群勇将屈膝求和,另一个为岳飞平反,推翻和议北伐金国。
因此如果赵德芳在洛阳成功继统,凭他的聪颖,不会像文弱的赵光义那样继续打压武将地位,导致宋朝在“文武”两端失衡过重。
也不会上演“高梁河车神”的故事,赵匡胤留下的精锐部队都能得以保全,北宋不至于在面对辽夏时束手无策。
甚至,北方金人连南下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