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丁戊奇荒”的背后,是官员的不作为和仓储制度的衰败
迪丽瓦拉
2025-08-04 10:04:09
0

自然灾害是人力无法避免的灾难,不过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除了极少数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外,大多数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根源都在于抢救措施执行不及时、不彻底。

也有一些本就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抢救过程出现诸多问题,雪上加霜后,造成异常严重的后果。

丁戊奇荒持续长达四年之久,造成了上千万人饿死的严重后果

丁戊奇荒,是一场持续性旱灾的名称,发生在晚清时期,光绪帝刚刚上位初期。

晚清时期的局面非常混乱,国内慈禧太后干政,国外列强环绕,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清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根本不足以解决旱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这场旱灾持续的时间非常长,通常情况下,旱灾持续的时间都在一年左右,且不会连续出现,丁戊奇荒却持续了整整四年。

这期间,有3年左右的时间发生大面积的旱灾,导致全国各地基本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旱灾发生的时间,刚好在洋务运动兴起时,晚清政府表面上颇有改革之势,实际上内里早已虚空,并没有多少实力。

丁戊奇荒对晚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这种持续性的打击出现的原因除天灾外,还有人祸。

晚清政府内部政治黑暗,腐败、落后,都是晚清政府的弊病。官员内部腐败,赈灾物资在下发过程中被层层卡扣,最终到达灾民手中时,经常不足一成。

以晚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水平,赈灾物资的数目本就严重不足,各层官员的吃拿卡要严重削减了赈灾物资的数量,可谓雪上加霜。

百姓得不到足够的赈灾物资维持生计,自身也没有足以生存下去的储蓄。

晚清时期,上层统治阶级和各层官员肆意挥霍,百姓的负担加剧,为了进一步敛财,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纷纷巧立名目收取税款。

百姓常年生活在高压税赋之中,根本没有余力准备应对灾情的存款和粮食储蓄。

彼时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气候,一旦出现灾情,大量农民的应对手段几乎为零。和农业技术水平同样严重的问题,还有农田数量锐减。

闭关锁国的清朝被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国家大门后,开始同洋人做生意。起初晚清政府主要出口茶叶和瓷器,对西方洋人的商品却并不感兴趣,从中谋利不小。

时间一长,洋人意识到普通的商品根本得不到中国人的喜爱,鸦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鸦片生意成为洋人与中国人做生意时最赚钱的买卖,为了进一步减少成本,洋人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广泛种植鸦片。

鸦片的种植要比普通农作物收益更高、更稳定,很快就得到了许多农民的追捧。

丁戊奇荒出现时,中国领土上已经出现了份额不小的鸦片种植地,本就收成不佳的农业产业打击倍增。

旱灾出现一段时间后,各地政府的私心也对灾情的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朝仓储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前期确实曾发挥出大量积极作用

旱灾初始时,各地政府纷纷上书请求中央政府支援,僧多肉少,中央政府只能先把物资派往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初期灾情并不严重的地方,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情况恶化,逐渐演变为灾情严重的地区。

几番周折后,几乎每个地方的灾情都变得非常严重,旱灾长时间没有任何缓解的征兆,各地政府开始对这次旱灾异常重视。

即使在受到中央政府支援后,灾情有所缓解时,地方政府仍然不敢轻视灾情。

当中央政府不能给予支援时,地方政府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向相邻的地方政府求救。

长时间的旱灾磨灭了百姓的生存希望,同时也消磨了地方政府间的兄弟情谊,许多省份都严令禁止粮食出省,不允许粮食外流。

各自为战的做法让粮食得不到流通,灾情严重的地区粮食短缺、粮价进一步上涨。

灾情较轻的地区初期得不到中央政府资助,逐渐演变为灾情严重地区后只能坐吃山空,同样得不到周边地方的帮助。

丁戊奇荒的最终结果,是上千万人活活饿死,活下来的百姓所能倚仗的食物多为树叶、草根……

很多人将问题归咎到晚清政府的仓储制度上,实际上晚清政府的仓储制度在理念上不仅没有太大问题,甚至算是非常完善的一项制度。

仓储制度,是自满清入关后就开始完善的一项制度。

中央粮仓的粮食来源主要有三:首先是采买,清政府每年都会拿出大笔银钱采买粮食,定时更换粮仓中的旧粮。

其次是捐纳,清政府财力不支后,开始“出卖”官位,只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和钱财就能得到一个官职;最后是地方上缴。

这三种来源同时并行,确实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清政府的中央粮仓充分富足,能够在天灾出现时成为清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清政府建立粮仓和仓储制度的目的非常多,比如保证军需、用于供给官员俸禄、调节粮价进而稳定经济、及时高效进行赈灾活动……仓储制度的具体内容,从理念上确实可以达到效果。

军队的粮食供给对战争的胜负结果影响非常大,因此大量的军粮囤积是必要条件,清朝政府对军粮供给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和军粮同样受重视的,自然是官员俸禄。

封建社会时期,官员的俸禄分为两种,一种是真金白银,另一种是粮食谷物等食物。这两种俸禄有时并行,有时只有其中一种。

调节粮价的最终目的是稳定经济,避免因为灾情等原因导致粮价大涨后进一步引起经济混乱。灾情只关系到受灾地区,经济不稳却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

晚清政府内部出现许多问题,仓储制度的执行过程也弊病频出

清政府的仓储制度,从内容上看是一项比较完善的制度,在建立和完善的初期也确实对清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发挥出大量积极作用。

可惜随着时间前进,清政府内部的诸多问题愈加明显,仓储制度的执行力开始减弱,最终沦为“纸面上的法文”。

晚清仓储制度的失败,并不是仓储制度本身的失败,而是执行的失败,是晚清政府的失败,并不能归咎到制度本身。

晚清时期对仓储制度的执行,从上到下几乎每个步骤都出现了问题,仓储制度的衰败早已成。丁戊奇荒的出现,只是加快了整个衰败的进程,并不对衰败起决定性作用。

采买,是清政府仓储制度中最重要的粮食来源。捐纳的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会造成冗官现象。

地方上缴的前提是首先满足地方存粮需要,古代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地区又有针对性的免税政策,地方上缴的粮食数量和质量都没有保障。

晚清时期,中央粮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采买不及时。

其实对于粮仓的采买时间和周期,仓储制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规定进行采买,本可以保证粮仓储蓄量,可惜采买人员严重渎职。

中央粮仓和地方粮仓的管理都非常混乱,仓库的修缮工作常年搁置,根本不足以存储大量的粮食。

粮仓的修缮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工作人员时时查检修复,晚清政府中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官员,多数只关注如何中饱私囊,根本不关心粮仓状况。

粮食的腐烂问题也非常严重,连粮仓的修缮工作都不太关注,官员们当然更不会关心粮食的储存问题。

粮食腐烂如果不得到及时处理,必然会对周围的粮食产生影响,长时间不加以处理,必然会导致整个粮仓内大半粮食不能食用。

官员们常年变卖、挪用粮仓内的粮食,监守自盗情况十分严重,粮仓的存储量不足,余下的粮食有很多已经腐坏,根本无法成为清政府的坚强后盾。

灾情出现之前,许多粮仓都存在大量的以钱代粮,也就是用囤积银钱代替屯粮。

按照仓储制度,这种行为是违反规定的,但在晚清政府内却非常常见,粮仓中的粮食逐渐被取代为银钱,官员们趁机谋利。

清朝仓储制度的失败,背后主要是执行过程的各种失误,根本原因是晚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都不是一项完善的政治制度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没有足够的执行能力背书,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都会落空。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晚清灾荒与财政应对;申学锋;财政监督;2020年07期

2、中国知网;晚清赈灾体系探析——以丁戊奇荒为例;朱思锦;时代报告;2020年02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公元618年,腐朽的隋朝为唐所灭。唐朝统治中国近300年之久,其版图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黑龙江...
原创 回... 【前言】 “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 这句话,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亲眼目...
原创 蚩... 我们对于远古时期的印象是其乐融融的,人们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男耕女织,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但事实上...
原创 总... 每当战乱发生时,一个国家的其他士兵们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本国的最高领导人保护起来,不让他受伤。毕竟领...
林东海:奔光明两岸一心,盼团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献旗的林东海(右一) 受访者供图 ...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将六国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和宗亲。刘肥被封为齐王,建立齐国,封地七十三...
原创 回... 1983年1月,湖北省政府发生巨大震荡,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行长关广富,被破格提拔为省委书记。 从一...
原创 老... 国家的建立历经了时光的蹉跎,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有一段段传奇的故事之外,留给后人的还有深远的文化底蕴。...
原创 为... 中国有两个非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其一是元朝,而另一个便是清朝。对于元朝的历史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
原创 原... 苏联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
这位基督徒是元朝四个大汗的母亲... 殒命钓鱼城的大汗蒙哥,统治波斯,攻灭巴格达的伊尔汗旭烈兀,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以及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之...
廉政播报第416期 | 清风朗... 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循吏李拔》记载的李拔,为官数十载,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提任,也有贬黜。但他始终秉持...
原创 历... 很多人认为,贝加尔湖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给了俄罗斯,是清朝最早的一...
原创 中... 上个世纪,凭借《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震惊世界的南美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还在学校上学时,有一次...
原创 杨... 宋朝的建立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战乱,而古往今来征战沙场的将士总是去时多归时少,能够活着从战场上回到家乡...
原创 慕... 文/寂寞的红酒 《天龙八部》是金庸大师的一部经典小说作品。小说中武林高手如云,刚开场的时候,武功最高...
原创 赵...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
原创 上... 上将第一之争:杨得志凭啥反超不败上将韩先楚?他至死也没明说 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讨论武将的战力,自古...
原创 林... 林黛玉在死前说了6个字,“难倒”学者100年,至今都没有答案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给我们厚后代留...
原创 卫... 在二战结束以后,很多德军将领在回忆录中都提到没能在1941年攻占莫斯科,是德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