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6年晋察冀军区为何裁军11万?郑维山回忆:这事真不能怪聂帅
迪丽瓦拉
2025-08-04 11:33:54
0

1946年的晋察冀裁军,是我军历史上一件争论比较多的事情。一般人都认为,在解放战争即将到来之际,主动大规模裁军无疑是自断臂膀,绝非明智之举,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此,不少人把这次裁军的责任归结到了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几位领导人身上,认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

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裁军的历史背景:

1945年10月10日,经过43天的谈判,毛主席与节蒋介石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双十协定》涉及12个问题,军队改编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根据《协定》,我军缩编军队为20个师,国军缩编军队为120个师。

根据之后的整军协议,国共美三方联合成立军调部,对双方的军队整编复员行动进行监督。

国军的整编方法是,将现有的军缩编为师,师缩编为团或者旅。第一期完成陇海路沿线的27个军67个师的缩编计划,第二期完成对长江以南30个军84个师的缩编,第三期为缩编陇海泷路以北的32个军。

蒋介石和陈诚主张裁军,他们看到国军数额庞大,人员冗杂,层次重叠,开支巨大,想通过精简整编增强国军的战斗力;白崇禧反对裁军,他认为内战不可避免。

我军的整编计划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精简掉1/3的员额,第二期再精简掉1/3,。

精简的目的是为了“裁减老弱及无职务、无武器人员,合并机关,减少机关,充实部队,减少财政支出,利于长期打算”,“由各局自己做成计划,电告中央即可执行。”

对于这个计划,我方也有很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保持怀疑,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对整编数额作了保留。

郑维山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说:“我认为,第一期就复员1/3,步子似乎大了些(第二期还要精简1/3)……势必要大伤军队的筋骨方能完成。值得庆幸的是,上述要求基本上没有实行,至少没有一律按1/3实行。”

郑维山举例说:中野在这次精简整编中,只撤销了第二纵队14旅的番号,主力部队由原来的7个旅缩编为6个旅;西北部队将教导1旅和教导2旅合编为一个教导旅,将385旅并入警备3旅……“其它战略区也不见有大量复员的”,有的部队甚至不减反增。

而且,中央很快就作了调整,在46年4月25日下达了关于整军要点的通告,将原先的第一期裁减1/3改为了“依本身具体情况作适当复员”,这就为各战略区具体执行精简政策提供了很大的弹性,保存了我军的基本的实力。因此,在这次精简整编中,我军的总兵力实际并未因此锐减。

只有晋察冀军区是个例外,在复员整编的过程中,晋察冀部队从9个纵队20万人缩编为了4个纵队5万人,也就是说主力部队精简掉了15万人,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4!与之相反的是,晋察冀的地方部队从11万增加到了15万(据聂荣臻回忆,主力部队减掉的5万多野战军实际转为了地方武装)。

减掉15万,增加4万,实际上裁减掉了11万,这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郑维山在回忆录中说:“在复员问题上,晋察冀却是一个例外。它不仅如数复员了1/3,伤了部队的元气,而且早在3月1日中央局就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做了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

“而且大量复员这一行动本身,又增加了部队的和平观念,影响了练兵的积极性。练兵抓得不紧,对战争初期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968年,有人在回忆这件事时说:晋察冀军区执行“和平民主新阶段”最积极,将部队大批复员。指的就是这件事。

对此,聂荣臻元帅晚年在回忆录中特意澄清道:“事实上,46年1月国共停战协议签定后,3月初中央曾指示我们精兵简政,第一期先减1/3,既标明我们的和平诚意,又可以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解放区的巩固和坚持……在中央3月份的来电里,还要求我直接去延安商定精简方案。”

由于聂荣臻事务繁忙,派了军区参谋长唐延杰替他去了延安开会。唐延杰“回来传达了具体方案以后,我们才进行了整编。可见,这是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执行的,怎么能说我们‘最积极’呢?”

从聂荣臻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晋察冀军区的精简整编,并非完全是军区的领导同志们的本意。如果不是为了落实中央军委的精神,没有人会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部队这样被裁掉!

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央在全国其它战略区都没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唯独对晋察冀军区这样呢?

郑维山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道出了真相:“中央之所以指示晋察冀率先复员1/3,恐怕意在给全国树立一个复员整军的榜样,以事实使设在北平的军调部看到,我党执行整军方案是切实的。”

“有人说这是晋察冀的损失,有人说这是晋察冀的贡献,从大局着眼,我认为后者是正确的。”换言之,郑维山将军认为:晋察冀军区实际上是牺牲了自己,为全局做出了贡献。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14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宝贵的和平,为了维护这一局面,我党做了一些必要的让步。我们的这些让步是有必要,因为不如此,则不能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不能最大程度地表达我们争取和平的诚意。

晋察冀军区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

然而,随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国民党的保守势力开始原形毕露,以CC为主干的少壮革新派,以何应钦、白崇禧为首的军人派,开始公然破坏停战整军的协议,蓄意挑起内战。

针对这一现象,中央于46年5月1日向全党发出同志:国民党除在东北扩大战争后,正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必须有充分准备。准备工作中,除精简老弱、充实部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整理财政外,各地必须抓紧练兵。3个月来各地练兵工作抓得很不紧,没有造成热潮,此种现象应立即检讨改正。

一个多月后,即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30万大军包围了中原军区的李先念部,解放战争从此拉开了帷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黄河对于我们的意义,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就是黄河。这条河不仅记录了它起源的事迹,更是历...
原创 丰... 很多人将丰臣政权覆灭的锅扔给石田三成,认为他如果不盲目发动关原合战,而是选择韬光养晦,把德川家康熬死...
原创 孙...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15) 主笔:闲乐生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降曹还是抗曹,这是一个大问题...
原创 洋... 编练新式陆海军和筹建海防是洋务运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从1861年起,洋务运动全力开始建设陆海军和海...
原创 俄... 在考古学家们的挖掘和研究中,李陵古墓的发现确实带来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和猜测。那么,为什么李陵会葬身...
原创 南... 【历史】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上最激烈的事件那就是南斯拉夫的被三次肢解,先后爆发斯洛文尼亚战争,克罗地亚...
原创 朱...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朱元璋 这首诗是朱元璋早年所写的...
“先秦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 第... 音视频——先秦历史与文化第30讲-上 音视频——先秦历史与文化第30讲-下 《...
特殊的侨批 恒久的侨情 66年前侨批 反映新中国侨汇政策演变 这是一枚1958年9月5日由泰国暹京天外天横街门牌四五四号天外...
中共一大在他的家中召开,他的后... 11月28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第十四期格物弘源藏品鉴研活动,本次活动以“为了真民主真和平而奋斗到底...
原创 许... 皆知曹操身边有两位著名的保镖,早期是典韦,后期是许褚!若论名气,恐怕是典韦占上风。 因为在宛城之战中...
郑伯克段于鄢:中国第一个历史故... 1923年在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河南省博物院藏) 视觉中国供图 □ 杨早...
原创 元... 标题:元曲中的故事:元朝写曲的那些人们,都有过什么经历? 在元朝这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元曲作为...
让黄河文化焕发新活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大力保护...
原创 什... 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一块约9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藏南——一个淡漠在公众视野的中国固有领土。 有...
原创 原... 唐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逼迫唐高宗李渊禅位,李世民造了李渊的反,以...
原创 《... 作者:安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一部《越女剑》,这便是陪伴众多70、80、90后...
《黄埔军校史(1924-192...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广东...
让更多文物“浮出水面”(编辑手... 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工作时间受限等原因,相较陆地考古,水下考古对能力和技术的要求更高。 要掌握潜水等基...
忽必烈有位非常贤德的皇后察必 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元世祖忽必烈的后宫中,有一位温柔贤淑的皇后,她的名字叫察必。察必皇后来自弘吉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