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的主角、开创大宋王朝的赵匡胤,最后的结局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说他是突然暴毙,但坊间却流传着诸多版本,有人说他是被弟弟赵光义毒死的,有人说他是被人暗杀的。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开国皇帝离奇的死亡之谜。
根据《宋史》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居正殿时突然感到不适,随即驾崩,年仅49岁。这个说法看似简单,但细究起来却颇多蹊跷。
首先,赵匡胤一向身强体壮。《宋史》中说他“身长七尺五寸,须美,目如紫石英",还能够"手格猛兽"。这样一个身体素质堪比“古代型男"的壮年皇帝,怎么会突然就驾崩了呢?
更有意思的是,《长编》记载他驾崩前后的朝政活动都很正常,既没有生病的记载,也没有久病不愈的描述。这就好比一个经常健身的年轻人,昨天还在健身房举铁,今天就突然去世了,这合理吗?
民间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赵匡胤是被其弟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毒死的。《邵氏闻见录》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赵匡胤驾崩前,赵光义曾经亲自给他端过一杯酒。
这个说法虽然戏剧性十足,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当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已经成年,按理说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赵光义却在太祖驾崩后迅速登基,而赵德昭则“意外身亡"。这前后的时间,未免也太巧了点。
不过,这个说法也有漏洞。《宋史》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感情深厚,曾经“同枕而卧,醒则抱持"。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但下毒杀兄这种事,未免也太不给面子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是被一群大臣合谋害死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赵匡胤在位时曾打算削弱武将势力,这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这个说法似乎更合理一些。毕竟赵匡胤本人就是靠兵变起家的,深知武将们的野心。《宋史》中记载他曾说过:“我太平时节,便要收尽天下兵权,不教一个黄袍加身。"这话要是传到武将耳朵里,那还不得气炸了?
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如果真是武将们下的手,为什么要支持文官出身的赵光义继位呢?按理说他们应该扶持一个更亲军方的人上位才对。
通过梳理历史资料,笔者认为赵匡胤的死因最可能是这样的:
他确实是突然暴毙,但背后很可能有政治阴谋。《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赵匡胤驾崩时“面色如生",这是中毒的典型特征。而且他死后不久,宫中就发生了一系列密集的政治动作,显然是早有预谋。
有趣的是,赵光义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祖生前的近臣们全都发配到边疆。这些人中,可能就有知道真相的关键人物。
更耐人寻味的是,宋朝立国后,专门修改了太医院的规矩,规定给皇帝看病必须有多名太医同时在场。这个规定,说不定就是从赵匡胤的教训中得来的。
赵匡胤的死,到底是意外还是谋杀?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知道真相。但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首先,他死得太突然了。《宋史》中说他是在上朝时突发疾病,这种情况在古代皇帝中极为罕见。
其次,他死后的政治变动太快了。赵光义几乎是在太祖驾崩的当天就开始运作登基事宜,这种速度,就算是提前打好了腹稿也够呛。
最后,关于他死因的记载太简单了。相比其他皇帝的医疗记录,赵匡胤的病历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反常的“精简",反而显得可疑。
那么,赵匡胤的死到底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呢?从历史资料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大。但具体是谁下的手,用的什么方法,可能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位开国皇帝的暴毙,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历史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