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知道,汉武帝时期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汉武帝其实也不信儒学,他要的就是用儒学来控制天下人的大脑。
正因为如此,当董仲舒准备用天人感应的理论来限制汉武帝权力的时候,就遭到了汉武帝的坚决打击。
汉武帝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是我在利用儒学来控制别人的大脑,不是让你们用儒学来限制我的权力。天下的权力都控制在我的手中,谁敢来抢夺我的权力,谁就是自己找死。
在汉武帝之前,西汉的国学就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当时的朝廷大臣有很多都是这一派的,这就让汉武帝非常头痛。
汉武帝想建立自己的班底,就必然要打击信奉黄老学说的这些人。但是要达到一个思想,就必须用另外一个思想,最后汉武帝找到了儒学。
汉武帝强调儒学是国学,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王公贵族和大臣们知道,大汉朝是我刘彻的,我要你们信什么思想你们就要信什么思想,我让你们谁当官,你们才能当官。不管是谁当官,都必须听我的话,为我所用。
汉武帝把民间的很多儒学大师都找了出来,并把那些对儒学研究比较深厚的人放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所用。
汉武帝这么做,就是要和反对自己的人划清界限。既然你们信奉黄老学说,那么我就坚决打击黄老学说,坚决支持儒家思想。
如果你们跟我站在一边,那么我就重用你们,如果你们反对我,那就不好意思了,回家去养老吧。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控制了舆论就是控制了制脑权,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可以夸赞一个人,也可以打击一个人。
当然打击谁和支持谁,主导权都控制在皇帝的手中。
因为历史上的皇帝既控制别人的思想,又要控制别人的权力,也就是说皇帝们的江山是政教合一的江山。
西方的思想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意思就是说皇帝只控制世俗的权力,思想控制在教皇的手中,皇帝的权力就受到了教皇的制约。
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皇帝不仅拥有世俗的权力,也掌握了思想的解释权,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制约他。
皇帝们宣传一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在甄别人群,看这些大臣们是支持我还是反对我,到底是什么思想不重要。
赵高的指鹿为马就是如此,到底是鹿还是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信赵高的还是信别人的?
后世的皇帝同样如此,他在意的是别人的态度,要的就是听话的大臣,从根本上说就是听话照办的大臣。
为了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皇帝们就会控制舆论,从而控制了制脑权。很多人的脑子都不是自己的,他们的脑子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嘴巴不过是别人的复读机,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