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种沿用千年的刑罚,是一辈子的屈辱,现在年轻人却非常喜欢
迪丽瓦拉
2024-11-02 20:39:44
0

原标题:古代一种沿用千年的刑罚,是一辈子的屈辱,现在年轻人却非常喜欢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便开始萌发,这使得社会中开始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奴隶制度也应运而生。

没有人甘心当奴隶,在压迫之下,便会萌生反抗之心,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惩罚作奸犯科之人,便制定了一系列的刑罚措施。

因此,刑罚则成了社会中维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保障当权者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刑罚的本质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其实质也可以看作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缩影。

如果要对刑罚进行溯源,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在舜禹统治时期,相关的文献记载便出现了关于刑罚制度的确切记载,比如《尚书·尧典》中有云: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 钦哉!惟刑之恤哉。

夏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更加意识到了刑罚的重要性,便确立了五刑制度,即:

墨、劓、剕、宫、大辟。

在此之后,刑罚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但也更加具有严酷性,秦朝之后,在上古五刑的基础上,又确定了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经济、株连八大类

在此之后的封建制度下,刑罚的种类也走向了多样化,当我们细细研究这些刑罚时,便能发现大多数的刑罚都是很残酷的,是对身体极大摧残,好让触犯法律的人受到惩罚,以警示其他人。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一些在古代被称之为刑罚的制度,在现今的社会已经习以为常,比如说沿用了数千年的墨刑,一旦受刑便是一辈子的屈辱,现在很多年轻人却非常喜欢。

墨刑

墨刑,又称黥刑、刺字,是上古五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才被彻底废除,在中国古代社会沿用了数千年。

作为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墨刑可谓是对人体伤害最小的一种刑罚,施刑的方法是在犯人的脸上或者身体上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汁或者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符号。

由于这种刑罚所需要的墨汁颜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便将其命名为墨刑。

墨刑最初的刑具是刀,后来才慢慢成为改用针刺。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刑罚的目的就是惩治犯人和警示他人,相比较其它几种刑罚,墨刑在痛苦指数上并不突出,那么为何它能跻身进上古五刑之一?

这是因为墨刑虽然看似很轻,但也要伤及皮肉,更是要施加于身体最明显的地方,这就使得脸部和额头成为了这种刑罚的首选部位。

人的面部神经极其敏感,在脸上动刀也好,动针也罢,其痛苦是相当剧烈的,由于脸部无法很好的包扎和护理,因墨刑而去世的犯人更是大有人在。

当然,相比较其它几种刑罚,墨刑的致死率还是比较低的,统治者之所以钟爱这种刑罚是因为它能让犯人一辈子顶着屈辱生活,对犯人精神上的折磨是永久性的。

即便是刑罚到期,墨刑也不会消失,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知道受过墨刑的人是犯人,进而被人指指点点,蒙受流言蜚语的折磨。

到了五代之后,统治者们认为,墨刑的惩治力度实在不够,便将其定义为刑罚制度的一种附加刑。

这样一来,折磨犯人的力度就比较大,而对犯人的惩治也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地步,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在刑罚制度上暴露无遗。

刺字

受了墨刑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辈子是犯人,如果心理素质强大,还会有一番作为,比如说汉初名将英布。

他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犯了事就被处以墨刑,在脸上刻了字,后来从军之后,军队的人都因此称呼其为黥布。

英布在军中并没有理会旁人向他投来的异样目光,反而一路勇猛向前,最终成就了黥面将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不过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黥面也有别的用途,并不单单适用于犯人,还开始走向军队之中。

在古代,选拔士兵的时候,也有一道道流程,必须全部合格之后才能入伍为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顶替的现象,毕竟当时没有指纹和人脸识别,要掉包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负责选拔士兵的官吏,便想到了在脸上刺字,然后配以军籍,这些士兵被黥面多数还是资源的,以表达效忠朝廷的决心。

唐朝末年,盘踞在山东郓城的军阀朱瑾为了对付朱温的大举进攻,便征召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壮汉,然后在他们额头上刺两只大雁,因此这支队伍还被称之为雁子都。

朱温也不甘示弱,他挑选了一批亡命之徒,脸上同样刺字,为这支军队取名为落雁都。

后来到了宋朝,士兵刺字的现象更加普遍,宋仁宗时期,黥面的狄青更是成为了北宋军队的一把手。

纹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脸上刺字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不仅掌握了刺字的技巧,还掌握了褪字的方法。

很多人在当士兵时被刺字后,等到官位晋升后,便会用褪字的秘方,将其褪掉,狄青在成为统兵大将之后,也有人建议褪掉刺字。

可是狄青不愿意,他认为脸上所刺的字是与士兵共勉的最好的“证据”,有时候,在巡查队伍时,他害怕脸上刺字不明显,还故意灌酒使其更加明显。

一直到清末时期,墨刑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再是刑罚的具体手段,也不再是士兵表露心迹的方式。

可是现如今,曾经被称之为上古五刑之一的墨刑却拥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并被很多年轻人追捧。

想必您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纹身、刺青。

在年轻人的印象中,纹身是一件非常炫酷的耍帅方式,这使得很多人热衷于在手臂、腿部、背部、脚踝等部位纹各式各样的图案,甚至一些非主流的年轻人,将全身都给纹满,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现在一些人根本无法欣赏到纹身的美,当然也包括我,但是在社会潮流的大开放之下,年轻人也终究有追逐自认为美丽的方式。

只是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纹身是一种在古代沿袭了数千年的刑罚……

参考文献:《尚书》、《汉书》、《宋史》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男子普遍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让现代人无法理解。如果放到现在,可能还...
原创 为... 前言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每一位英雄都曾在动荡的年代中,以独特的方式披荆斩棘,创造了属于自己...
原创 1... 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
原创 历... 1929年冬天,国民政府一道命令下来,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春节,突然就成了“违禁品”。 不准贴春联,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常常提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多人都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各自分庭抗礼,但如果细细分...
原创 战... 1950年3月,李文,这位曾担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和第五兵团司令的将领,在重庆西南军事政治大学高级研...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了十(九)位同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中,我提到过西汉初年有十(九)位同...
原创 封... 在封神世界中,姜子牙受命于元始天尊,封神三百六十五位,每位正神都各自守护一方。 随着历史的演变,...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种极具历史背景的仪式,既令人毛骨悚然,又长久地在社会中流传。尽管它的残忍性受...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