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9日山东野战军攻打泗县,因遭遇连日来的暴雨,加上防守的国民党军是第七军172师,战斗力十分顽强,因而这一战虽然取得了歼敌3000余人的战果,但是却未能实现攻取泗县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面对国民党军重兵压境,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各自为战,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却未能实现彻底击破敌人进攻的目的。
随着涟水、两淮的失守,华东战局一下子进入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对于山东军区的主要领导者,陈老总这一时期也备受质疑,中央也甚至计划,调徐向前前往接替陈老总的职务,负责华东地区的具体任务,面对着一切批评,陈老总也都虚心接受,只是如何才能打破华东战场的僵局,还需要针对环境进行战略战术的改变。不过时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的陈士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华东战局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原因在于两军战略思想上的不统一。
抗战胜利以后,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在罗荣桓的率领下开赴东北,为了支援山东战场,陈老总率领新四军军部开赴山东,新四军军部兼领山东军区,并同时建立了山东野战军,与此同时1945年10月25日华中军区成立,并组建了华中野战军,其中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隶属于华中军区,但是在战略行动上受陈老总指挥。 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两大野战军各自在战略上的认识不同,陈士渠指出,华中军区以及野战军领导干部,强调华中地区的重要性,而山东军区以及山东野战军则强调山东解放区的重要性,双方都希望对方主力能够赶赴自己作战区域,由于无法决断出哪一作战区域的重要,因此两大野战军在战役初期几乎都是各自为战,因此组织上缺乏统一的指挥。陈士榘同时指出,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蒋介石的战略目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通津浦铁路,以便于打通与东北战场的联系,与此同时集中兵力清除南京周边的隐患,而苏中、苏北、两淮等都是国民党军重点夺取的目标,而我军却盲目采取了重点城市防守,和敌人拼消耗的方式作战,从战略上来看,是极其不明智的。
其实从战役初期的结果就能看出,1946年7月初华东野战军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而山东野战军却步履艰难,淮阴一战中,山东野战军面对整编七十四师的猛烈进攻,几乎束手无策,而当时华中野战军正处于苏中战役关键时刻,无法及时进行驰援,加上大雨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淮阴失守。除了盲目进行城市保卫战外,两大野战军互不统属,无法在战略上进行协调,是战役初期失败的重要原因。 华东战局前期处于不利状态,除了双方实力差距外,战略上相互不统一是一个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华中局在总结战役失利的经验时,也未能很好地认识这一点,除了主观上与敌人的差距外,还盲目将战役失利的责任归咎于陈老总,使得陈老总这一时期的工作相当艰难。 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自1946年9月开始,两大野战军以及军区与中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究竟是坚持山东地区的作战,还是坚持苏中、苏北地区的作战,或者是出击淮北地区,彻底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陈士渠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集中兵力,坚持山东地区的作战,并提出了两点理论,即:苏中、苏北地区靠近沪宁地区,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应该尽量避敌锋芒,而山东地区原理国民党军统治中心,加上群众基础好,地形条件也要由于苏皖地区。陈士榘在最关键的时刻,支持了陈老总的工作,并极力促成了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的合并,1946年12月中央军委在反复征询意见以后,明确指出要在集中主力于鲁南地区作战,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8万余人,直至1947年5月之前,华东野战军连战连捷,为跳转外线作战建立了充足的自信心和准备,1955年9月陈士榘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