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若是知道杨度的一生,那你一定会认同他就是民国第一奇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杨度从少年时期考取秀才,历经我国近代史上最关键的几个时刻,和数十位传奇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他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神童偏爱帝王术
1874年,杨度生于湖南省石塘村。他的父亲是石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业余时间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但是日子终归过得紧巴巴的。
不同于杨度的父亲,杨度的大伯杨瑞生在湘军内有着总兵的职务。这是咸丰皇帝在位时,杨度的祖父带着杨瑞生参加湘军,一点一滴用血泪拼出来的高位。
杨度从小就聪颖过人,很受疼爱。小小的杨度也很懂事,经常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劳作。但是好景不长,杨度的父亲在他十岁时就去世了。
家族里没有其他人能抚养,杨度和其他弟弟妹妹一起被过继给了大伯杨瑞生。当时的杨瑞生正在湘军总兵的位置上混得风生水起,对于家里突然多了几个孩子虽然称不上关怀备至,也是给了最好的生活条件。
杨度在杨瑞生家中无忧无虑长到18岁,到了考功名的年纪,杨瑞生对自己这个侄子的学习从未过问,没想到杨度却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1892年,杨度考中秀才,一年后考取乡试举人。本来杨度以为这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没想到命运却给了他更多的选择。
杨度进京赶考的那年恰好是1895年,当时的北京政治运动沸沸扬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公车上书"运动。杨度自诩为铁骨铮铮的爱国文人,自然身在其列。
也正是这次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让杨度结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日后搅动风云的人物。当时的他们和杨度一样,都是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选择对朝廷上书,但是日后他们的人生路却大相径庭。
经历过公车上书运动,杨度并未在当时的清廷取得任何官职,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湖南,当时的他已经21岁。凭借着举人的身份,杨度拜在衡阳第一大儒王闿运的门下。
这个王闿运可不是一般人,他饱读诗书但却不是传统的儒生,极其喜爱研究帝王之术。杨度在他的门下学习整整三年,潜心钻研帝王术,这让他有了很大的野心。
但是杨度知道,自己这个人不能做到杀伐决断,并不适合称帝,只能当一个尽心辅佐的臣子。于是他当时就下定决定,要找到一位真正的明君,用自己毕生所学来辅佐他建功立业。
当然,这个真正的明君指的肯定不是清廷的君主,在经历过公车上书之后,杨度对于清廷的软弱无能认识十分深刻。在寻找“明君”的道路上,杨度面临过不少选择,也正是因为这个执念,使得他在后世的风评褒贬不一。
君主立宪惹争端
1902年,国内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阵出国学习热潮,杨度的老师王闿运作为国内著名大儒,对于这种留学风气并不鼓励,对于杨度想要出国留学的想法很是反对。
杨度面对老师的反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自费前往日本留学一年。1903年,杨度回国后被保举参加清廷的“经济特科”的进士考试,考取了第二名,虽然并非明主,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摆在面前,又有几人不会心动呢?
只是命运弄人,杨度没有想到自己官没当成,却差点惹来杀身之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人背后向慈禧进言,说杨度曾经参加过公车上书运动,与革命党人来往过甚。
这下杨度可算是撞在枪口上了,这下不光官位没有捞到,更是被清廷除名通缉,一旦被抓就会面临牢狱之灾,万般无奈之下杨度只好再次逃到日本,等风头过了再回国。
1908年,袁世凯被清政府免职回籍,当时敢去给袁世凯送行的人寥寥无几,但是杨度却冒着风险出现在了车站,这让袁世凯对他印象更加深刻了。
至于杨度为什么会不顾被抓的危险,也要去给袁世凯送行,大概是因为他觉得袁世凯有自己苦苦寻找的“明君”样子吧。等到袁世凯出山后的南北议和阶段,杨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自己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以及和革命党人的密切关系,帮助袁世凯实现了南方革命阵营的分化。
可以说,袁世凯最终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少不了杨度在其中周旋,他将宝押在袁世凯的身上,袁世凯也确实和杨度的想法不谋而合。
1915年4月,杨度撰写了一篇名为《君宪救国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看似专业的分析中国民众素质底下,不利于实现民主共和,实则就是在鼓吹帝制,宣扬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
在求学的过程中,杨度清晰地认识了晚清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端,他一心想要救国,但是他仍旧还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固执的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国。
这篇文章的出现,正中袁世凯的心思。他看完后对杨度表达了高度的赞扬,甚至将这篇近万字的文章,当做改行帝制的理论纲领。
杨度的这篇文章,在很多人看来是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导火线,于是对他都是极尽咒骂,认为他就是汉奸、卖国贼。但杨度却不以为意,他拥立袁世凯称帝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他看来帝制主张是当时中国能走得最好的路,是他所能做到的“救国”。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自己安排好的“民意”的请愿声中走上了帝王的宝座。在袁世凯称帝中出大力的杨度,觉得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成功一半,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中华帝国”的首任宰相,辅佐袁世凯成就一番千古帝业。
他甚至还花大价钱到国外定制了一套华贵的宰相礼服,杨度幻想着每日穿着这件衣服上朝的画面,只觉得自己的努力都已经得到了回报。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所想象的光辉生涯还未开始,就即将草草结束。
名声扫地被通缉
袁世凯称帝后,中国无数的有志青年都对其复辟帝制的行为感到愤怒,其中孙中山是一个不赞同的。于是在袁世凯称帝后不久,孙中山就开始革命。
举国上下的痛骂声、革命党人的反抗,还有南方数省的反叛和军事上的连连受挫,这些都成为了袁世凯在位的阻力。最终,帝制取消,袁世凯也在举国上下的谴责下,寝食难安,一命呜呼。
袁世凯死后,杨度为他写了一副挽联,虽然是吊唁,但是内容却是在为自己的政治主张申辩。杨度称,并不是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只是当前中国的共和制不能被称为共和。
他认为袁世凯说君主立宪害得他千夫所指,但其实是因为袁世凯将君主立宪改得面目全非,这才使得袁世凯背负骂名。
不得不说,杨度的这一论断确实有些道理,但他还是局限于自己的格局,没有看到比立宪更适合中国的道路。
黎元洪在继任大总统职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惩办帝制祸首。除了已经去世的袁世凯,杨度的名字赫然在列。因为他的《君宪救国论》,杨度成为了首位通缉,他名声扫地,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心灰意冷的杨度迫于通缉令的威胁,无奈宣布遁入空门。他躲到法租界内闭门学习佛法,只是这救国的心怎么会轻易熄灭呢?
1917年,张勋再次想要复辟帝制,邀请杨度入京。但当时的杨度已经幡然醒悟,明白了君宪救国是行不通的,他没有接受张勋的邀请。
果然,这次的复辟帝制又是闹剧一场。杨度虽然并未深涉其中,但这次的复辟让他更加沉闷。他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中国,就在他苦苦探索无果之时,“五四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爱国青年心中燃起了救国的希望之火,这其中也包括杨度。他之前所学的都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从未接触过民主共和的思想,“五四运动”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救国的出路。
他找到孙中山,言辞恳切:“孙先生,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是个罪人,但我也只是想救中国罢了!五四运动的先进思想让我知道,这才是我真正寻求的道路!让我加入你们吧!”
杨度的一番话,让当时的革命党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热切。想来,当初能参与公车上书的革命者,又怎么会是封建帝制的拥护者呢?
在遭遇程炯明叛乱时,孙中山委托杨度成为特使游说曹锟,让其制止吴佩孚援助程炯明。这对于孙中山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政治危机,他能委托给杨度,就说明确实十分信任他。
而杨度,也没有辜负孙中山的信任。他在五四运动期间就多次为其奔走,这次更是通过曹锟的秘书夏寿田直接与曹锟取得了联系,帮助孙中山度过了这次危机。
1922年,杨度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当时的杨度认为,这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他救国的全部期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杨度的政治生命还有一次非常大的转折。
革命情谊认前路
在孙中山电告全党后,那些对他心有芥蒂的革命人士也接受了杨度加入革命的队伍。在加入国民党后,杨度在山东张宗昌那任职,张宗昌对这个知识分子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杨度在革命的队伍中结识了很多有志青年,他开始和一些共产党员来往,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通过孙中山,杨度又结识了李大钊。他早就对李大钊十分崇敬,在五四运动期间曾多次阅读其发表的文章,这次见到真人,自然是十分激动。
杨度告诉李大钊:“我曾十分迷茫,在读过先生您的文章之后,就好像在海上航行的船找到了灯塔一般!“。在和李大钊的接触过程中,杨度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将李大钊抓捕入狱。杨度当时作为张宗昌的秘书员,竟然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找到张作霖求情。
他还将自己在北京的房产出售,用所得的钱款营救李大钊,在杨度的多方周旋下,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参与到了营救李大钊的行动中。
只是张作霖这个大军阀是铁了心要将李大钊置于死地,眼见李大钊就要遭难,无奈之下杨度想到了劫狱。他听说有铁路工人准备通过劫狱的方式将李大钊营救出来,他对这一计划表示十分赞同,自己也加入了进去。
让人没想到的事,阻止他们的劫狱的并不是军阀,而是李大钊本人。他在狱中知道同志们想要劫狱的计划后,托人送信出来坚决反对。
在信中,李大钊写到:“我的牺牲是为革命为党的牺牲,这是我的光荣所在!若是同志们再为我冒险,将自己置于危难之中,那这便是党的损失是革命的损失!”
李大钊的坚决,让杨度十分感动。在这一刻他才真切体会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体会到了他们坚持真理的视死如归。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众多革命志士光荣牺牲。他们的死让无数革命人都悲痛万分,也让杨度认清了北洋军阀的黑暗和反动。
他彻底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自此之后,杨度那颗曾经迷茫的心被再度唤醒,他和李大钊的这段革命友谊,改变了他也成就了他。
在李大钊去世后,杨度将家财全部变卖,拿着这些钱财救助牺牲的革命人士家属,留下了“毁家纾难”的佳话。可以说,杨度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次转变,是李大钊的鲜血促成的。
秘密入共少人知
1928年,杨度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他成为了杜月笙门下的一名“清客”,靠卖字画为生。因为杨度文采出众加上曾经的经历以及身份特殊,所以找他求字的权贵特别多。
杜月笙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对杨度这样的文化人非常重视,经常带着他参加各种名流宴会。要知道,当时的杜月笙黑白两道通吃,不但和蒋介石是结拜兄弟,甚至于租界也有密切来往。
杨度利用自己和杜月笙走得很近的优势,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在后来更是结识了上海各界名流,将一手绝密情报告知共产党。
这其中不是没有遇到过危险,但杨度却依然坚持。因为他知道,只有共产党的胜利,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发展的未来。1929年秋天,杨度在周恩来的批准下秘密入党,当时正是白色恐怖最猖獗的时期,他的家人对他帮助共产党的行为十分不了解,这可是一不小心就会丧命的事。
杨度却完全不在意,他告诉家人说:“我从清廷到现在,见过多少政党,多少革命,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是让我看到了希望的。若是想要救中国,那就只有他们能够做到!我若身死,也是为中国的未来而死!”
因为杨度身份特殊,当时在党内知道他的入党一事的只有少数几人。但仅仅这少数几人中,也有人对她很是讥讽,认为他这是投机行为。
杨度面对这样的揣测,只是反驳到:“白色恐怖,我算哪门子的投机?有人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投机的吗?“。后来,杨度更是用自己的行为,让讥讽他的人闭嘴。
加入共产党后,杨度持续在一线为党提供情报。杜月笙对杨度很是重视,在租界中给杨度购置洋房,而杨度利用杜月笙对自己的庇护,保护了很多被国民党追捕的共产党人。
一次,杨度在为我党送完情报后,被当街拦下。为首的国民党军官对他十分不客气,声称掌握了证据,知道杨度在为共产党传递消息。
杨度心里虽然十分紧张,但是面上不显,对着那人就是一通骂:“我放你娘的屁!你可认识我是谁?通共?你通共我都不会通共,那群共党怕不是到现在都恨我恨得牙痒痒吧!”
不得不说,杨度真的很机智。他的几句话就让人想起了当初他复辟帝制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的杨度可是革命党们人人喊打的对象,自然也就很好的撇清了和共产党的关系。一场危机就这么被他轻松化解,事后杨度找到杜月笙称有人污蔑自己是共党,让其出面给自己担保,这也让他之后的革命工作更加畅通无阻了。
只是,杨度因为早年的奔波,患有严重的肺病和胃病。1931年9月17日,杨度在上海租界去世。他去世前一直在说,自己这一生错事有二:一是没有早点和孙中山合作,二是坚持主张中国需要皇帝来统治。不过好在,在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做出了些许的弥补,也算是无愧于国了。
只是杨度应该没有想到,在自己去世后的数十年内,他的政治形象还是一直都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周总理下令编入辞海
杨度病逝之后,共产党并没有对外公布其党员的身份,因为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复杂,出于对杨度家人的保护,这件事暂时瞒了下来。
甚至到建国初期,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因素,杨度的真实身份依旧不为人知。但是党是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对革命有贡献的人的,周恩来本人更是对杨度的后人照顾有加。
但是对于杨度的后人来说,杨度的身份始终是他们耿耿于怀的一根刺。他们只知道杨度在晚年时期和共产党走得很近,帮助过共产党,但对于他是不是党员,杨家人也并不清楚。
杨度的长女杨云慧就曾为这件事专门拜访了章士钊,她说:“到现在为止,每每有人提起我的父亲,还会提到袁的筹安会一事,他的恶名仿佛永远都洗不掉了。”
面对杨云慧的询问,章士钊非常明确的告诉她,毛主席曾经亲口说过,杨度就是共产党员,只是一直没有对外公开。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杨云慧松了口气。她并不要求对父亲的党员身份进行公开,只要自己知道结果就足够了。
杨云慧本以为父亲是共产党员的秘密要永远隐藏下去,没想到党和国家却一直惦记着为杨度正名。1975年,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还放心不下杨度的党员身份问题,下达通知要将杨度编写进《辞海》。
此时,杨度已经去世整整44年,他当年入党就没几人得知,现在周围的同志们就更不知道了。虽然周恩来的说法很权威,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这个曾经力推袁世凯称帝的人是共产党员一事表示怀疑。
因为缺少佐证材料,杨度的名字没有立刻被写入《辞海》。但是共产党是不会遗忘任何一名同志的,最终在1978年,人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里面明确提到了杨度晚年经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
随后,杨度当年的联络人也被找到,撰写了一篇《杨度同志二三事》,也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有了这些文章的佐证,杨度尘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党员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
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辞海》的条目中,写着“杨度于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
杨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本是晚清举子,却一直求救国无门,他历经一次次失败,终于还是完成了自我革新。从力推君主立宪到信仰共产主义,从帝制余孽到共产党员,杨度的一生是值得我们所铭记的!
对于这样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隐身”党员,记住他的付出,记住他党员的身份,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