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以舌言取城,足见其智谋。但遗憾的是,他最终却因韩信而丧命。在刘邦的谋士中,郦食其和张良谁更胜一筹?
一次谈话或许可以见分晓。郦食其向刘邦提出分封六国后人为王的计划,声称能得天下之势。然而,张良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良首先提到,周武王能成功分封纣王后人是因为有把握能够击败纣王,而刘邦对项羽的胜算并不确定。
其次,他指出周武王取得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仁政,如释放囚犯、增添忠臣坟墓土、分发粮食、放养战马和拉粮的牛,展现出胜利者的仁德。
而刘邦却不能做到这些,因此不能轻率地分封六国后人。最后,张良更进一步指出,跟随刘邦的人都是为了建功立业,如果刘邦分封六国后人,这些人将离开跟随他,致使刘邦失去重要的支持力量。
因此,他强烈反对此计划。张良的一席话让刘邦意识到,分封六国后人并非上策,最终刘邦放弃了这一计划。
后来,刘邦面对缺粮的困境,想到了谈判和项羽达成和平协议。虽然刘邦与项羽已商定了条件,但项羽却突然改变态度,再度围攻刘邦。
这使得刘邦感到十分困扰。然而,刘邦记起了曾经疏远的都尉陈平,他曾在刘邦军团中提供了重要情报。陈平的聪明才智让他成为刘邦重要的智囊,即便离开刘邦,他依然通过魏无知传递情报。
刘邦在紧急关头重新启用陈平,通过他得知项羽的真实意图,最终帮助刘邦摆脱了缺粮的困境。
在这一过程中,刘邦深刻认识到陈平的重要性,他的智谋和情报为刘邦提供了关键支持。因此,刘邦决定再次启用陈平,并对其表示感激。
陈平的聪明才智成为刘邦战胜困境的关键因素,也显示出刘邦对人才的重视和善于调动资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