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老总居于十大元帅之首,为何建国后,没有主持过军委日常工作?
迪丽瓦拉
2025-08-18 00:04:04
0

朱德朱老总在人民军队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他长期是全军的总司令,元帅中排名第一,还有着“红军之父”之称,可以说我军全体指战员都是他的部下。

但是,在建国以后,朱老总却从来没有主持过军委工作。

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是元帅第一人,为何没有负责全军事务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毛泽东担任主席,

副主席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五位,军委日常工作由周总理主持。

或许很多人都没想到,周总理不单行政能力强,管军队也是把好手。抗美援朝最激烈的那段时间,总理兼顾着军委这边,志愿军和中央之间的电报往来,基本是要他先过一遍。

那段时间,我们既要跟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作战,又要清理数以百万计的匪患,还要在东南沿海与美蒋对峙,稍有不慎,就危机重重。

幸好,在周总理的协调下,整体没有出现乱子,所有难关都安然度过了。

但,周总理不是神,他本来就已经管着政务院和外交部,在百废待兴的建国伊始,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急需把军委这边的工作给分出去。

1952年4月12日,彭老总因头上长了个瘤子、已经压迫到神经,选择回国治疗。检查过后,专家诊断那个瘤子只是普通的脂肪瘤,进行手术切除后就无大碍。

周总理非常高兴,一是为老同志身体无恙,二是为有人能接自己的班。他立即前往301医院,慰问过后就表示中央决定让彭总留在国内,把军委的担子挑起来。

彭总对此毫无准备,接连推脱了两次,最终还是毛主席出面才把人说服。就这样,彭老总成了首位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元帅。

在彭老总之后,林总、贺老总、叶帅都肩负过此重任,叶帅是排名第十的元帅,他都可以,为何排名第一的朱老总却没有过呢?

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来朱老总很早就不直接管军队的具体事务,他已经更上一层,坐镇中央、执掌核心了。

1945年的七大上,朱老总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了著名的“五大书记”之一,此后他基本上就不基本不再参与一线指挥,最多只是到地方上去帮忙。

比如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打得不好,他过去帮忙整军,随后就拿下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摆脱了被动的不利局面。

朱老总是我军全体指战员心里最高最鲜明的那面旗帜,他的存在,就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既然战争年代他已经逐步转政、转向全党,建国以后当然不会再退回去只管军队。

朱老总当时的职务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都是极其关键的岗位,同时也能看出他的工作重心。

1959年后,朱老总不再兼任国家副主席,但他也没有去管军队,连军委副主席都卸去了,转而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相对来说,工作量是减轻了,但一心为公的朱老总根本闲不住,坚持到全国各地调研、视察。在中央会议上,他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建议。

这个职务,朱老总一直担任到去世那年。

二来朱老总年纪已经很大,身体状况很难再承受高强度的工作。

在政治局里,虽然管的事情多,但也有别的委员帮忙分担。如果去负责军委,那很多事情就要他来拍板,三军大大小小的事都得他过目,这种压力是巨大的。

作为一个参加过辛亥革命重九起义的老前辈,朱老总建国那年已经63岁了,精力方面有些跟不上。

聂荣臻1899年出生,比朱老总小了13岁,抗美援朝那几年担任代总参谋长,都忙得吐血晕倒。军委比总参任务还要繁重,朱老总怎么可能承受得起?

最早主持军委的周总理,那年只有51岁,彭老总回国接任时也才54岁。他们二人都是精力旺盛的工作能人,处理起来都颇感吃力,中央在任命前,肯定也会考虑朱老总的实际情况的。

三来中央和朱老总本人都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一点的干部“挑大梁”。

其实第一代核心领导们很早就想过要培养年轻干部,不希望将来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主席建国后的历次南巡,都特别注重选拔新人才。后来的领导班子也刻意打造“老、中、青”的模式。

朱老总不看重名利,当年放弃旧军队中的优渥待遇来投奔革命,就是希望建设出一个全新的国家。既然愿望已经实现,他就不在乎自己的职务,组织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

在一次领导层讨论会上,朱老总说过:

“作为一名老兵,我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我也明白,军队需要更多的活力和新鲜血液。”

这就是他的所想所求!

虽然没有主持过军委工作,但朱老总的历史地位无法动摇,他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也是独一无二的三军总司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赤... 吐蕃于长庆元年(821)、长庆二年(822)与唐会盟后,敦煌古藏文写卷记载了吐蕃与唐朝、回鹘、南诏,...
原创 新... 1942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位名叫杨德裕的新四军女战士,凭借着出色的报务技能,成功打入敌军电报站...
他是开国少将,64岁时企图发动... 从英雄到叛徒,他的名字几乎成了背叛的代名词。张宜爱,这位曾经的红军将领,一度是无数战士心中的“神”,...
穿越冰与火:俄北方海航道演变史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2月15日刊发题为《穿越冰与火: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鲜为...
原创 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英雄豪杰四起,最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异军突起,经过几...
重庆江北寸滩发现一条清代官道 王爷庙遗址出土的清代官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近日,位于江北区寸滩街...
原创 有... 《明亡之思:靖难之役的深远影响》 一、靖难之役的爆发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
《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兰州举行 12月20日,在陇上乡贤、康熙名臣慕天颜诞辰400周年之际,由平凉市委、市政府策划,平凉市委宣传部、...
原创 “... 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之中,有三位“杨”姓将军合称为“三杨”,也被称为“三杨开泰”,三人分别是杨得...
原创 汉... 提到汉武帝刘彻,他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强汉”二字 。他乃中国历史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后世赞其为“...
原创 明... 朱善,明代初期的杰出文臣,出生在江西丰城。他从小勤奋读书,成为当地闻名的大才子。然而,正当他准备迎接...
原创 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用一生诠释了忠诚与勇气的意义。杨得志,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
原创 原... 1956年,西藏拉萨机场上空,一架飞机缓缓降落。机舱门打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官走了下来,他就是张廷发...
悦见贵阳·触摸文脉 贵阳历史文... 12月23日上午10时,一场主题为“悦见贵阳·触摸文脉”的《贵阳历史文化丛书》分享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
原创 3... 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再回头看那段时光,仿佛世界末日一样,明明是面对面的距离,却依旧不能靠近彼...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在历史洪流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而赵秉忠作为一位状元,他所创作的《...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通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然而,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你是否曾...
原创 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林... 林徽因与梁家:不是高攀,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19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梁思成身陷囹圄,生命垂危。...
原创 慈... 清朝,一个封建王朝的落幕,是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1912年,太和殿内,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