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5日,周恩来总理紧急结束在广州的工作,经武汉回到北京。刚落地北京,他就直奔中山公园中山堂。
同时等候在中山堂的,还有邓小平、陈毅、刘伯承、徐向前、罗瑞卿、董必武等一众党和国家领导人。
大家来此,是为了送别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上将:陈赓将军。
公祭仪式结束,陈赓的骨灰被移送至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许多已故的领导人、爱国人士去世后都安葬于此。
陈赓也在长眠,与苍葱翠柏为伴。众人根本不曾预料到,陈赓离世半个世纪后,他的墓又被迁出了八宝山......
图|陈赓将军
陈赓离世
1961年,不到花甲之年的陈赓因为身患心脏病,再加上工作劳累,整个人一下肉眼可见地衰老了。
陈赓不愿停下来,一心养病,他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做一些事情。身边人劝他要好好修养,陈赓总是爽朗地笑道:“对疾病也和打仗一样,对敌人不要怕,坚决和它战斗就能战胜它,消灭它。”
当时中央军委要求所有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都要将自己参加革命战争的战斗经验整理撰写出一篇作战经验总结。
因为陈赓病重,总参谋部就没有通知他。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员来看望他,副司令员不了解陈赓的病情,就将此事说了出来。
图|陈赓
自1916年投笔从军,陈赓经历了无数场战斗,他的战斗经验无疑是丰富的。要说些作战经验总结,他当然乐于做这项工作,这也是他能留给后人的财富。
陈赓表示自己要做这个事情,一旁的秘书很担忧:“怕首长身体......”
陈赓直接打断秘书的话:“我还没死!”
作战经验报告由他口述,秘书执笔,妻子傅涯担心他的身体,特意去问医生。得到医生的批准后,傅涯这才让陈赓投入工作。
自陈赓生病以来,妻子傅涯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
图|陈赓与傅涯
陈赓与傅涯,自战争年代成婚,这么多年来,他们彼此照料,相互扶持。
1940年,陈赓在山西武乡县蟠龙镇休养身体,经过好友介绍,与傅涯相识,陈赓向傅涯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赢得了傅涯的好感。
1943年,陈赓向傅涯郑重承诺:
“第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
第二,我不会把你调到我身边做秘书;
第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2月25日,在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见证下,陈赓傅涯举办婚礼。多年的婚姻时光,他们从战争年代到革命胜利,二人一起走过了许多艰难时光。
在陈赓生病后,最担心的人就是傅涯。所以陈赓要开始写作战经验总结的报告,傅涯从一开始就很忧心。
图|傅涯
好在是由秘书整理,陈赓口述出来,秘书再根据他的口述整理出一份材料,可秘书刚写好开头,陈赓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他都不满意。
傅涯晚上下班回来,陈赓立马迫不及待地与她分享:“我觉得我的本意似乎未能充分表达出来。”
傅涯很理解爱人的意思,直接脱口而出:“你这个总结,谈的都是你自己亲身作战的经验,要秘书写这么重要的总结,秘书没有你的战斗经历,恐怕很难体会你的思想。等你身体好些,自己亲自写吧。”
陈赓一听到傅涯这句话,原本躺在沙发上叹气的他立马站起来,坐到办公桌前,立刻兴致勃勃地表示:“我这就动手。”
傅涯劝他不要工作,陈赓就是不听,自己动起笔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做报告中去。他写着,觉得自己也回到过去的战斗岁月,仿佛已经忘记了病痛。
傅涯劝不动他了,身边工作人员劝他好好休息,陈赓眼神真挚地说:“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让我多做些工作吧,你们和蒋医生不要把我管得太严了。”
恳切的态度,真挚的眼神,让人实在不忍心阻拦他工作。
图|陈赓全家福
他每天在桌子前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才将《序言》部分写完。因为连续不断的工作,他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了。
3月的一天,陈赓与傅涯的小儿子陈知涯从托儿所回来,激动地叫喊着爸爸,可陈赓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手捂着胸部,彻底晕倒之前,他赶紧叮嘱年幼的陈知涯:“快,快去叫你妈妈。”
等傅涯焦急地赶到医院,陈赓的疼痛劲儿已经过去。他躺在病床上,还笑着安抚傅涯:“欢迎,欢迎!”
自这次之后,陈赓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他时常觉得自己有不可名状的难受,睡觉都睡不安稳。
图|陈赓与家人
深夜他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侧身凝望着妻子,他问:“傅涯,你怎么不看看我?”
傅涯听到陈赓说话,赶紧伸手打开台灯,温柔地问:“有事吗?”陈赓只是摆摆手,没有再说些什么。
傅涯也开始望着陈赓,她怕陈赓一直想着工作,就劝他:“不舒服就好好睡一觉,暂时别想写文章的事情了。”
她劝陈赓赶紧睡觉,傅涯知道,如果陈赓一直休息不好,这对他的病情无疑也是个严重的打击。
图|陈赓与傅涯
翌日黎明,陈赓还是因为身体难受翻来覆去,因为身体的剧烈疼痛,陈赓的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医护人员没有赶来之前,陈赓正在忍受着剧烈的滕头,他在床上不断翻腾,大汗淋漓,这是他一个人的战斗,却也是身边所有人的战斗。
傅涯一直紧紧握着陈赓的手,想给他一些力量,傅涯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能缓解爱人的痛楚,只是站在床前默默守候。
1961年3月16日,在剧烈的痛楚中,陈赓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刻。
傅涯呼唤着“陈赓”,她的声音不断颤抖,陈赓离开了,他带着满满的不舍离开了家人,而那份作战经验报告,他还没有写完。
图|粟裕和陈赓在天安门
陈赓去世的噩耗传出,对亲人们、战友们都是极大的打击。
粟裕将军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相距不远的陈赓住处,因为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悲痛的消息,一贯身体不好的粟裕竟直接瘫坐在地上,无法行动。
聂荣臻元帅是在办公室得知这一消息,他从座位上猛得站起来,一言不发,顿了好一会儿又坐下来,双手拍着桌子心痛表示:“这太突然了......”
还有李克农,一听到陈赓去世的消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睁大双眼,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
与陈赓有着多年相交之谊的宋庆龄,得知噩耗后,难掩心中悲痛,直接扑到床上失声痛哭,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1961年的春天,无数的人都沉浸在陈赓永远离去的悲痛消息中,难以从伤心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图|陈赓(右)
3月25日,是陈赓的公祭仪式。
远在广州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报告中共中央,希望陈赓的追悼会能等到他回京后再开。25日周总理回到北京后,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山公园,参加陈赓的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结束,大家送别了陈赓最后一程,而陈赓的骨灰盒也被已送到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
陈赓离去了,傅涯照顾着年幼的孩子们。同时,她心中也一直记着陈赓离世前的遗愿。
陈赓病重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家人,他愿意听从组织安排,组织安排后事当然是荣耀,但就他自己而言,他想落叶归根,与王根英合葬在一起。
图|陈赓与家人
陈赓与王根英
王根英,是陈赓的夫人,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抗日英烈。
1925年,19岁的王根英加入共产党,在上海做工期间,王根英不仅参加共产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学习革命思想,还积极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一名工人运动领导人。
1927年,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王根英与陈赓相逢。
他们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信仰,王根英不仅是个朴实的女工,还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陈赓对她充满欣赏。
在周恩来邓颖超的撮合下,陈赓与王根英走到一起。1927年5月,二人在汉口结婚,结成革命伴侣。
图|陈赓旧照
婚后,王根英奉命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地下交通工作。陈赓在南昌起义之后受了伤,伤愈后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央特科做情报工作。
那是革命环境十分严峻的几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许多革命党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陈赓王根英在上海面临着巨大考验。
他们不曾退缩,在上海的艰险环境中,王根英掩护和协助陈赓工作,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也为党中央提供了情报。
“九一八事变”后,王根英在上海积极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抢救运动伤员等等。
陈赓1933年在上海被捕后,经宋庆龄和中共中央多方努力,最终被营救出狱。出狱后,他与爱人王根英道别,随即前往江西中央根据地,之后踏上长征之路。
而王根英一直留在上海战斗,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狱中她吃了很多苦,却还是坚持与其他同志一起,与敌人展开斗争。
图|王根英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王根英被营救,来到延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
在延安,陈赓与王根英这对阔别许久的爱人终于有了难得团聚的时光。看着王根英在狱中受尽折磨的身体,陈赓看着心疼极了,只能用温暖的话语去安抚她,希望能带给她力量。
而王根英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眼泪不断往下掉,一方面她为两人重逢而高兴,另一方面,陈赓即将率部出师抗日,刚刚相聚,分别的时刻又要到来。
王根英自己就是一名革命战士,她清楚地了解爱人身上背负的责任,所以就算心中再不舍,她都强忍眼泪,送陈赓离开。
而她自己,也渴望奔赴抗日前线,在家国饱受劫难的时候,她要与丈夫并肩作战。1938年,王根英接受组织任命,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
在前往晋冀鲁豫根据地时,王根英在途中与陈赓相见,两人有了短暂的相聚。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战事结束,他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但不幸很快来临。
图|王根英母子
1939年3月,八路军129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在紧急时刻,王根英不顾个人安危,将组织分配给她的一头骡子让给伤员,自己徒步,与一众战友们一起冲出包围圈。
突围刚刚成功,大家都喜悦不已。就在这时,王根英突然发现,一个装着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
脸上的笑容瞬间消散,王根英告诉战友们:“我得回去取。”
要回去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大家都阻拦她,但王根英还是毅然重回原来的驻地,找到那个重要的挎包。
回来的路上,王根英与日军相遇,她以孤身之力与敌人顽强战斗,最终壮烈牺牲。
当王根英牺牲的消息传到正在前线的陈赓耳中,他内心实在不能接受,那天的日记里,陈赓写道:“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悲痛之情,可见一斑!
图|陈赓的日记
后来,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祖国与人民没有忘记英雄王根英,陈赓也不曾忘记他。
临终前的岁月里,陈赓仍然惦记着这位战时牺牲的爱人。傅涯也理解陈赓,当初傅涯与陈赓相识时,了解到他对爱人王根英的怀念,更觉得他对爱情十分忠贞,傅涯才对陈赓更加有好感,最终婚事促成。
就在陈赓去世后,她不仅能悉心照料着孩子们,还每月给王根英的母亲邮寄生活费,关怀老人晚年生活。
图|傅涯晚年
2010年,傅涯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能将陈赓墓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让他实现遗愿,与王根英合葬,叶落归根。
2010年1月4日,在陈赓离世半个世纪后,傅涯也与世长辞。
傅涯去世后,陈赓的孩子们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领导考虑到陈赓的情况,最终同意这一请求。
2011年,陈赓墓迁出八宝山,与王根英、傅涯两位夫人的陵墓一同安葬于老家泉湖村后山上,两位生死相守的夫人将永远陪伴在他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