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离世50年后,妻子傅涯临终前留下遗嘱:将陈赓墓迁出八宝山
迪丽瓦拉
2025-08-18 05:02:56
0

1961年3月25日,周恩来总理紧急结束在广州的工作,经武汉回到北京。刚落地北京,他就直奔中山公园中山堂。

同时等候在中山堂的,还有邓小平、陈毅、刘伯承、徐向前、罗瑞卿、董必武等一众党和国家领导人。

大家来此,是为了送别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上将:陈赓将军。

公祭仪式结束,陈赓的骨灰被移送至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许多已故的领导人、爱国人士去世后都安葬于此。

陈赓也在长眠,与苍葱翠柏为伴。众人根本不曾预料到,陈赓离世半个世纪后,他的墓又被迁出了八宝山......

图|陈赓将军

陈赓离世

1961年,不到花甲之年的陈赓因为身患心脏病,再加上工作劳累,整个人一下肉眼可见地衰老了。

陈赓不愿停下来,一心养病,他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做一些事情。身边人劝他要好好修养,陈赓总是爽朗地笑道:“对疾病也和打仗一样,对敌人不要怕,坚决和它战斗就能战胜它,消灭它。”

当时中央军委要求所有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都要将自己参加革命战争的战斗经验整理撰写出一篇作战经验总结。

因为陈赓病重,总参谋部就没有通知他。上海警备区的副司令员来看望他,副司令员不了解陈赓的病情,就将此事说了出来。

图|陈赓

自1916年投笔从军,陈赓经历了无数场战斗,他的战斗经验无疑是丰富的。要说些作战经验总结,他当然乐于做这项工作,这也是他能留给后人的财富。

陈赓表示自己要做这个事情,一旁的秘书很担忧:“怕首长身体......”

陈赓直接打断秘书的话:“我还没死!”

作战经验报告由他口述,秘书执笔,妻子傅涯担心他的身体,特意去问医生。得到医生的批准后,傅涯这才让陈赓投入工作。

自陈赓生病以来,妻子傅涯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

图|陈赓与傅涯

陈赓与傅涯,自战争年代成婚,这么多年来,他们彼此照料,相互扶持。

1940年,陈赓在山西武乡县蟠龙镇休养身体,经过好友介绍,与傅涯相识,陈赓向傅涯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赢得了傅涯的好感。

1943年,陈赓向傅涯郑重承诺:

“第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

第二,我不会把你调到我身边做秘书;

第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2月25日,在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见证下,陈赓傅涯举办婚礼。多年的婚姻时光,他们从战争年代到革命胜利,二人一起走过了许多艰难时光。

在陈赓生病后,最担心的人就是傅涯。所以陈赓要开始写作战经验总结的报告,傅涯从一开始就很忧心。

图|傅涯

好在是由秘书整理,陈赓口述出来,秘书再根据他的口述整理出一份材料,可秘书刚写好开头,陈赓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他都不满意。

傅涯晚上下班回来,陈赓立马迫不及待地与她分享:“我觉得我的本意似乎未能充分表达出来。”

傅涯很理解爱人的意思,直接脱口而出:“你这个总结,谈的都是你自己亲身作战的经验,要秘书写这么重要的总结,秘书没有你的战斗经历,恐怕很难体会你的思想。等你身体好些,自己亲自写吧。”

陈赓一听到傅涯这句话,原本躺在沙发上叹气的他立马站起来,坐到办公桌前,立刻兴致勃勃地表示:“我这就动手。”

傅涯劝他不要工作,陈赓就是不听,自己动起笔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做报告中去。他写着,觉得自己也回到过去的战斗岁月,仿佛已经忘记了病痛。

傅涯劝不动他了,身边工作人员劝他好好休息,陈赓眼神真挚地说:“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让我多做些工作吧,你们和蒋医生不要把我管得太严了。”

恳切的态度,真挚的眼神,让人实在不忍心阻拦他工作。

图|陈赓全家福

他每天在桌子前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才将《序言》部分写完。因为连续不断的工作,他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了。

3月的一天,陈赓与傅涯的小儿子陈知涯从托儿所回来,激动地叫喊着爸爸,可陈赓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手捂着胸部,彻底晕倒之前,他赶紧叮嘱年幼的陈知涯:“快,快去叫你妈妈。”

等傅涯焦急地赶到医院,陈赓的疼痛劲儿已经过去。他躺在病床上,还笑着安抚傅涯:“欢迎,欢迎!”

自这次之后,陈赓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他时常觉得自己有不可名状的难受,睡觉都睡不安稳。

图|陈赓与家人

深夜他睡不着,就躺在床上侧身凝望着妻子,他问:“傅涯,你怎么不看看我?”

傅涯听到陈赓说话,赶紧伸手打开台灯,温柔地问:“有事吗?”陈赓只是摆摆手,没有再说些什么。

傅涯也开始望着陈赓,她怕陈赓一直想着工作,就劝他:“不舒服就好好睡一觉,暂时别想写文章的事情了。”

她劝陈赓赶紧睡觉,傅涯知道,如果陈赓一直休息不好,这对他的病情无疑也是个严重的打击。

图|陈赓与傅涯

翌日黎明,陈赓还是因为身体难受翻来覆去,因为身体的剧烈疼痛,陈赓的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医护人员没有赶来之前,陈赓正在忍受着剧烈的滕头,他在床上不断翻腾,大汗淋漓,这是他一个人的战斗,却也是身边所有人的战斗。

傅涯一直紧紧握着陈赓的手,想给他一些力量,傅涯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能缓解爱人的痛楚,只是站在床前默默守候。

1961年3月16日,在剧烈的痛楚中,陈赓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刻。

傅涯呼唤着“陈赓”,她的声音不断颤抖,陈赓离开了,他带着满满的不舍离开了家人,而那份作战经验报告,他还没有写完。

图|粟裕和陈赓在天安门

陈赓去世的噩耗传出,对亲人们、战友们都是极大的打击。

粟裕将军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相距不远的陈赓住处,因为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悲痛的消息,一贯身体不好的粟裕竟直接瘫坐在地上,无法行动。

聂荣臻元帅是在办公室得知这一消息,他从座位上猛得站起来,一言不发,顿了好一会儿又坐下来,双手拍着桌子心痛表示:“这太突然了......”

还有李克农,一听到陈赓去世的消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睁大双眼,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

与陈赓有着多年相交之谊的宋庆龄,得知噩耗后,难掩心中悲痛,直接扑到床上失声痛哭,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1961年的春天,无数的人都沉浸在陈赓永远离去的悲痛消息中,难以从伤心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图|陈赓(右)

3月25日,是陈赓的公祭仪式。

远在广州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报告中共中央,希望陈赓的追悼会能等到他回京后再开。25日周总理回到北京后,一下飞机就直奔中山公园,参加陈赓的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结束,大家送别了陈赓最后一程,而陈赓的骨灰盒也被已送到北京西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长眠。

陈赓离去了,傅涯照顾着年幼的孩子们。同时,她心中也一直记着陈赓离世前的遗愿。

陈赓病重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家人,他愿意听从组织安排,组织安排后事当然是荣耀,但就他自己而言,他想落叶归根,与王根英合葬在一起。

图|陈赓与家人

陈赓与王根英

王根英,是陈赓的夫人,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抗日英烈。

1925年,19岁的王根英加入共产党,在上海做工期间,王根英不仅参加共产党组织开办的工人夜校,学习革命思想,还积极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一名工人运动领导人。

1927年,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王根英与陈赓相逢。

他们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信仰,王根英不仅是个朴实的女工,还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陈赓对她充满欣赏。

在周恩来邓颖超的撮合下,陈赓与王根英走到一起。1927年5月,二人在汉口结婚,结成革命伴侣。

图|陈赓旧照

婚后,王根英奉命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地下交通工作。陈赓在南昌起义之后受了伤,伤愈后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央特科做情报工作。

那是革命环境十分严峻的几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许多革命党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陈赓王根英在上海面临着巨大考验。

他们不曾退缩,在上海的艰险环境中,王根英掩护和协助陈赓工作,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也为党中央提供了情报。

“九一八事变”后,王根英在上海积极组织领导工人运动,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抢救运动伤员等等。

陈赓1933年在上海被捕后,经宋庆龄和中共中央多方努力,最终被营救出狱。出狱后,他与爱人王根英道别,随即前往江西中央根据地,之后踏上长征之路。

而王根英一直留在上海战斗,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狱中她吃了很多苦,却还是坚持与其他同志一起,与敌人展开斗争。

图|王根英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王根英被营救,来到延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

在延安,陈赓与王根英这对阔别许久的爱人终于有了难得团聚的时光。看着王根英在狱中受尽折磨的身体,陈赓看着心疼极了,只能用温暖的话语去安抚她,希望能带给她力量。

而王根英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眼泪不断往下掉,一方面她为两人重逢而高兴,另一方面,陈赓即将率部出师抗日,刚刚相聚,分别的时刻又要到来。

王根英自己就是一名革命战士,她清楚地了解爱人身上背负的责任,所以就算心中再不舍,她都强忍眼泪,送陈赓离开。

而她自己,也渴望奔赴抗日前线,在家国饱受劫难的时候,她要与丈夫并肩作战。1938年,王根英接受组织任命,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

在前往晋冀鲁豫根据地时,王根英在途中与陈赓相见,两人有了短暂的相聚。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战事结束,他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但不幸很快来临。

图|王根英母子

1939年3月,八路军129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在紧急时刻,王根英不顾个人安危,将组织分配给她的一头骡子让给伤员,自己徒步,与一众战友们一起冲出包围圈。

突围刚刚成功,大家都喜悦不已。就在这时,王根英突然发现,一个装着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

脸上的笑容瞬间消散,王根英告诉战友们:“我得回去取。”

要回去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大家都阻拦她,但王根英还是毅然重回原来的驻地,找到那个重要的挎包。

回来的路上,王根英与日军相遇,她以孤身之力与敌人顽强战斗,最终壮烈牺牲。

当王根英牺牲的消息传到正在前线的陈赓耳中,他内心实在不能接受,那天的日记里,陈赓写道:“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悲痛之情,可见一斑!

图|陈赓的日记

后来,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祖国与人民没有忘记英雄王根英,陈赓也不曾忘记他。

临终前的岁月里,陈赓仍然惦记着这位战时牺牲的爱人。傅涯也理解陈赓,当初傅涯与陈赓相识时,了解到他对爱人王根英的怀念,更觉得他对爱情十分忠贞,傅涯才对陈赓更加有好感,最终婚事促成。

就在陈赓去世后,她不仅能悉心照料着孩子们,还每月给王根英的母亲邮寄生活费,关怀老人晚年生活。

图|傅涯晚年

2010年,傅涯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能将陈赓墓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让他实现遗愿,与王根英合葬,叶落归根。

2010年1月4日,在陈赓离世半个世纪后,傅涯也与世长辞。

傅涯去世后,陈赓的孩子们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陵墓迁出八宝山。中央领导考虑到陈赓的情况,最终同意这一请求。

2011年,陈赓墓迁出八宝山,与王根英、傅涯两位夫人的陵墓一同安葬于老家泉湖村后山上,两位生死相守的夫人将永远陪伴在他的身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兴... 提起四川都知道是天府之国,喜辣,美女众多,是有名的安乐窝。可是在很久以前,四川却只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
原创 梁... 北京,行政的中心、经济和历史的发展地、多个朝代的国都,见证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变迁。从发掘于北京周口店...
原创 李... 李达是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一,当年一大在上海召开,就是他和李汉俊负责筹备的,李达也被选举为中央局宣传...
原创 被... “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一家之谈,欢迎探讨。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使是史书也不一定...
原创 毛... 前言:历史的阴影与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如同被迷雾笼罩的宝藏,等待着勇敢者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原创 粟... 粟裕将军半生征战路 1984年初,一则消息在军委高层引起波澜:功勋卓著的粟裕大将病危住院。当时任军委...
原创 朱... 要说古代历朝历代,对于贪污的容忍度最低的朝代,想必明朝洪武年间一定能够“名列榜首”,并且几乎没有什么...
原创 姑... 清朝历史上,共有27位皇后,如果加上被追尊的肇、兴、景、显四祖的皇后,这个数字则变成了31位。在这些...
原创 洪... 1864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连空气都快被点燃了。天京城墙外,清军的炮火声震耳...
原创 苏... 苏联红军,作为二战时期的重要力量,其军纪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为何会有人说苏联红...
原创 古...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更迭,也出现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历史上曾出现了这四位出将入相的奇人,他们无不有着经...
原创 汉... 长沙在汉代叫什么? 1.马楚王国,马楚国都,后梁封马殷殷商的殷为楚王。这里有开福寺,现在还有,地铁有...
原创 东... 西晋统一仅经历了短暂的太康盛世,就进入动乱状态,这与汉朝建立后国家蒸蒸日上迥然有别。在八王之乱的影响...
长知识丨古人为何用“鸿雁”代称... 我们经常能在诗文中看到古人用“鸿雁”代称书信,比如黄庭坚那首有名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
原创 关... 有一句知名的俗语:大意失荆州。讲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丢失荆州的故事,从俗语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关羽是...
原创 古... 1938年3月10日下午,德国陆军的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被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召见到...
原创 诸... 在公元234年,蜀汉的“智者”诸葛亮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悄然陨落于北伐前线,留下了一个“卧龙梦”的未...
原创 杀... 本号之前写过不少关于北宋末年那些事,本来没想再重复这个话题。但最近“被迫”看了一本书,其中按“传统视...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与战国是两个紧密相连却又截然不同的时代。春秋时期,虽然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但...
社交生活上:《曙光时代——意大... 社交生活上 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特别展-浙博佳展回顾之五 “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