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前后发生鲜为人知小插曲,其中原因太复杂
迪丽瓦拉
2025-08-18 06:32:42
0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经过软禁副总统黎元洪、解散国民党、废除《临时约法》、取消国会、削兵权、军民分治等手段,到1914年末,大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里。

1915年没有大的战事,民国相对较平静,因战乱奔波的老百姓终于过上安定的日子。

这一年,袁世凯进行了货币改革,发行了印有袁世凯图案的银币“袁大头”,财政基本平稳。老袁还恩威并施,粉碎了俄国策划外蒙古国独立的阴谋。

袁大总统接着改革了官制,大封幕僚一百余人。如徐世昌为上卿、汤化龙、杨士琦为中卿。

一切就绪,袁世凯终于可以享受大总统带来的荣耀。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老袁的美梦。

本来“一战”战场在欧洲,袁世凯总统又想趁机加入协约集团,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捞个战胜国,以此收回清政府租借给德国的山东胶州湾,并终止《辛丑条约》对德国赔款。这个愿望很美好,但东邻日本没有让袁世凯的计划实现。

世界列强都在欧洲打仗,但亚洲的日本可没闲着,也在觊觎邻居大国的胶州湾。因为日本害怕民国成为战胜国,那样,民国就与战胜国关系亲密,日本在华利益就会被削弱。因此就鼓动老袁中立,而且派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相威胁。

英国海军也在山东崂山湾登陆,准备和日本联合对付盘踞在山东多年的德国人。结果日本人直接占领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袁世凯的国民政府对此严正抗议,可德国人很快惨败,日本人就开始向袁世凯要求利益了。

1915年1月18日,袁世凯在中南海接见了日本公使日置益,他呈给袁大总统一份文件“二十一条”。

老袁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意思?”日置益却不以为然的说,大总统不必生气,先看看,随后再谈,要保密。

这二十一条概括起来是:

日本人控制山东;日本人优先在东北、内蒙东部一带买地、租地;租借大连、旅顺99年;中日共管汉冶萍公司、中国沿海岛屿港湾不能租借他国;中日合办警察;中国军事、外交、内政要请示日本。

总结一句话,中华民国把主权交给日本人。

袁世凯为啥上心山东?

山东青岛有一家德国银行,经理是德国人,袁世凯在这家银行有大量存款,大约2000万马克。准备将来复辟帝制提出来使用。当听说日本人想占领山东青岛,还有日本人正干涉这家银行的营业情况,老袁害怕存款被日本掠去,将来复辟帝制无款可用,帝制将无望。

于是,袁世凯通牒正在山东对峙的英国、德国、日本三国,必须停止对抗。理由是,青岛战事已毕;胶州、莱州、龙口基本稳定,日本必须撤军;中国准备派兵防守。

没想到日本政府发来电报说:“袁总统一定有大志,为啥亲近德国,我们日本国也可以帮助你”。这个电报正说到老袁心里,于是请来他的日本顾问有贺长雄、坂西利八郎商议。由他们联络日本请求赞助,还要求驻日本公使陆宗舆疏通日本内阁。

日本人如果赞成袁世凯复辟帝制,2000万马克就安全了。

哪个日本人拟定的“二十一条”?

当时日本的首相叫大隈重信,是军人出身、擅长外交,当得到有贺长雄发来的电报,认为机会不可失,正是控制中华民国的大好时机,于是向元老院提出“二十一条”,以此向袁世凯要挟。

如果袁世凯在日本帮助下复辟帝制成功,必须答应“二十一条”,这是交换条件。

袁世凯是否会答应,日本政府心里没底。因为,甲午战争以前,袁世凯在朝鲜摸爬滚打近二十年,平定朝鲜国内叛乱、抗击过日军,还担任过大清驻朝鲜公使,一直是个反日派,日本人从心里是不欢迎袁世凯的。

1913年,有一个日本人叫中岛端氏的曾经写过一本书,在书里嘲笑袁世凯一文不值,袁世凯能不知道?可为了帝制,袁世凯面子不重要了。

外交总长孙宝琦辞职

几天后,日置益又拜会老袁,请袁世凯答复“二十一条”。老袁告诉日置益:关于主权的问题,自己不能做主,得开会讨论后再决定,最好你先找外交总长孙宝琦,他负责外交事宜。

两天后,日置益拜会民国外交总长孙宝奇,提出要求签订条约,并告诉孙宝琦“为两国利益,要保守秘密,不能泄密外国。”随后日置益解释说:“中国排斥日本,和英国美国交好,为不引起国际矛盾,日本政府交代秘密不可泄露。”孙宝奇无奈,只好推脱,等请示大总统后再决定。

为啥日本人害怕泄密?因为日本借欧洲人打仗无暇顾及东方时,强迫袁世凯同意条约,等西方人得知消息,日本已经控制中国,这时生米做成熟饭,西方国家已无能为力了。

孙宝奇找到袁总统,请示如何答复日置益。袁世凯就召集国务卿开会讨论。大家看到日本人的条件都发蒙了,无人说话。只有陆军总长段祺瑞气愤地说:“这条件坚决不能答应,应早些退回,免生祸端。”

段祺瑞怎能知道袁世凯的打算,为了帝制,一切都不重要。袁世凯说:“倘如不答应,恐和日本人闹矛盾,引起国际争端。”这时,老谋深算的徐世昌出了一个馊主意:“这是外交问题,理应有外交总长处理。”徐世昌把皮球踢给孙宝琦。孙宝奇一看,自己麻烦大了,这明明是让自己做卖国贼,不行。孙宝奇计上心来:“宝奇不才,恐难胜任,请大总统另选才能,宝奇情愿辞职。”老袁看着孙宝奇问:“你若辞职何人可用?”“陆子欣可用”。孙宝琦推荐了陆徵祥(字子欣)。

第二天,孙宝琦转任审计院长,改任陆徵祥为外交总长。陆徴祥心里清楚,坚辞不受,可架不住袁世凯好言相劝,只好答应2月2日就任外交总长。

陆徵祥接过这个烫手的馒头可大费心机了,到后来才其正体会了其中的麻烦与无奈。

兄弟带头联络反对

这陆徵祥经过九九八十三天的舌战、力争、讨价还价、修改再修改,初稿才定。没想到老袁的兄弟、江苏将军冯国璋联络19省将军,还有长江巡阅使张勋、广东惠州镇守使龙觐光等人通电全国,坚决反对“二十一条”。

陆军总长段祺瑞还通电各省,愤然主战。

老袁一看,矛盾多多,就回电各省,再三解释,签约实属无奈,国力不济,不敢不从。老袁也不能不考虑这些军阀们的意见,只好交给外交总长陆徵祥与日本公使日置益谈判交涉。

日置益马失前蹄差点没命

“二十一条”迟迟没有结果,令日置益十分生气,威胁陆徵祥:“既然你们政府没有诚意,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不久,日本政府调集海军假借换防为名,增派陆军到山东、奉天,大有一场大战在即之势。

袁世凯得知消息,心慌的不行,就照会日本政府,询问增兵理由。日置益告诉袁世凯,因为条约中关于内蒙、满洲、汉冶萍公司的条件你们没有答应。

随后,日置益不可一世的上马离开,路上忽然坐骑前蹄腾空而起,日置益应声落马。多亏马夫眼疾手快,将马带住,否则日置小命不保,但左脚还是受伤,无法动弹,只好让仆役把他抬到使馆休息养病。

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二十一条”

转眼间到了4月6日,日置益的足疾见轻,又到外交部和陆徵祥商议南满洲杂居问题,但事关国家主权问题,陆徵祥婉言拒绝。

26日下午,日置益又乘马来外交部,陆徵祥赶忙迎接。日置益警告陆徵祥:“奉我国政府训令,所有条案已经修正,必须答应,否则免谈”。

陆徵祥接过一看,认为有几处有关国家主权的条文仍然不妥,需在修改。日置益根本不听陆徴祥解释,自顾离去。

当晚,日本又增兵山东、奉天,日本军舰在渤海口外游弋。一时间,国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袁世凯、陆徵祥被逼无奈,又做让步,但事关国家主权仍没有答应。

5月1日,日置益接到答复,问陆徵祥:“是最后答复吗”?陆徵祥答道:“是最后答复”。

日本人一闹腾,英国、法国、美国能不知道?这些列强害怕日本人在华得到更多利益,就给日本人压力,要求日本外尽快签约,不能影响它国的正常商业活动。

1915年5月7日,日本人向袁世凯政府下达最后通牒:“条案已定,不能更改,必须在5月9日下午六点前答复签字,否则兵戎相见。”

期间,日本人撤回在华经商的商人,增兵山东、南满,准备开战。各国公使慌忙探听消息,劝袁政府和平解决,万万不要开战。因为它们不想在战争中损失利益。

5月25日,外交部迎宾馆。陆徵祥代表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即《民国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缔结之中日条约及换文》,简称《民四条约》。

袁世凯政府《民四条约》签订后,为平息民愤,袁世凯还把5月9日定为国耻日,说要卧薪尝胆等等忽悠国民,实则为复辟帝制服务。

日本人有贺长雄还写了《新式国家三要件论》,鼓吹帝制,为老袁复辟帝制打造声势。

《民四条约》签订后,民怨沸腾。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外交总长陆徵祥辞职、参议院议长黎元洪引咎辞职、陆军总长段祺瑞请辞。

袁世凯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虽热不是大隈重信提出的“二十一条”,是陆徵祥、曹汝霖、陆宗舆等民国代表在日本的武力威胁下艰难苦撑四个月,讨价还价,经数十轮谈判后的“二十一条”,但仍然是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中有多个出卖诸如山东青岛等地主权的条款。

常言说:弱国无外交,国弱更无主权。当时的中华民国积贫积弱,国力衰微,无力和日本抗衡,但主要原因仍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在作怪,以出卖国家利益为复辟帝制寻求日本人支持。

袁世凯倒行逆施,祸害国人,最后众叛亲离,在全国人民的反袁声浪下,1916年3月25日,宣布取消帝制,中华帝国时代谢幕。

因为复辟帝制,老袁也积劳成疾,袁世凯皇帝没做好,却一病不治,6月6日,黯然离世。中国近代史袁世凯民国时代画上句号。

本文属个人观点

资料;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2》、江城《历史深处民国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听... 1991年7月,华沙宣布解散,同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举行秘...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成果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雪燕 记者 宋浩 12月24日,“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
原创 下... 【前言】 辉煌的历史总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多少珍贵的东西,在历史长河里就这么消失了,它们曾经的荣耀和...
原创 开... 《隋唐英雄传》这部古装侠义电视剧当年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啊,剧中黄海冰主演的秦琼无疑是非常备受观众们关注...
原创 从... 战国进入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其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曾经独霸中原的第一强国魏国已经失去霸主的...
探秘西汉酿酒史,海昏侯国国家考... 当蒸馏术与酿酒术融为一体,或已经改写了中国酿酒史。 “这是两个市交界的地区,之前都是三不管的地方,海...
原创 农... 在中国古代,很多达官显贵和王公贵族死后,都要在墓里面放一块石板,石板上面刻有他们生平事迹和个人介绍,...
原创 志... 作为朝鲜战争历史中的重要部分,朝鲜人民军长期以来都给人一种存在感不强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
原创 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虽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作为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世之良将。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是大唐河东节度...
原创 新... 经过了漫长的奋斗,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到了。就在举国欢庆展望未来的美好生...
原创 傅...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出身贫寒,本是一个基督徒,也曾是一所医院的院长,而且他从未打过...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国... 抗战时期,蒋介石始终热衷于搞内战,很多老蒋部下和国军将领不想违背初衷,成为蒋介石手里的利刃,残害自己...
原创 李... 在考察大唐历史中,李渊和李世民这段父子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原创 解... 解放前的一次绝密行动,押着敌方中将师长,在对方军队中穿行而去 1947年深秋,河南郏县城外。一辆破旧...
原创 4...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有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犯下大错的战犯受到了我军战后公审。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师...
琵琶伎乐石造像:我,要弹出人间...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
原创 考... 考古界挖掘定陵后,为何不再敢挖帝陵了?专家:被一物吓到了 对生命的誊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类造就并接...
原创 孙... 在襄樊之战中,孙权采取了出乎意料的行动,突袭盟友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孙权围猎关羽的过程中,他下...
原创 左... 1942年5月25日,彭德怀、左权等人带着部队到了十字岭地区,正在休息时,日军突然包围过来,除了黑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