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赓军功远超黄克诚,为何大将排名仅第四?洛阳城下一幕是关键
迪丽瓦拉
2025-08-18 08:04:08
0

开国将帅的排名很有讲究。

十位开国大将排序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陈赓大将。陈大将无疑是开国元勋中极富有个性、极有人格魅力、精神内涵极为丰富的一位,他身上总是弥漫着一股革命浪漫主义气息,这股气息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内敛,也没有被长年戎马生涯消磨掉,直到他人生的晚年仍然如此。

这样一位将军,无疑深受普通大众喜爱。

笔者是众多陈赓大将的崇拜者中的一员,在阅读与对比中常常会本能地觉得,陈赓大将排名在粟裕大将之后没得说,粟裕大将的功劳与才能世所共睹,另外九位大将只有望着他尾灯的份。

徐海东大将的经历比较特殊,他早在全面抗战初期就早早因病休养,缺席了后来所有战争。但他当年是红二十五军的军长、红十五军团长,长征时关键时刻给中央的贡献,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人快饿死的时候吃的一块馒头,其意义怎么往高了说都不为过。这是中央给徐海东的特殊待遇,陈赓大将比不了。

下面我们详细对比一下陈赓黄克诚二位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一、陈赓个人魅力远胜黄克诚

陈赓独特的早期经历,黄埔一期生,黄埔三杰之一。

陈赓与黄埔一期同学在大革命中形成了深厚感情,上海被捕后宋希濂等一期同学出头力保,使其免于一死。

后来陈赓不忘旧谊,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刚出狱,就和他们来往。当然有统战的考虑在内,但看看其他黄埔同学的表现,陈赓的人情味是相当重的。

陈赓的个人魅力在于他不惧权威,他能很灵活很恰当地处理与领导、上级的关系,比如演讲时当众喝毛主席茶缸子里的水,敢和朱德、周恩来开玩笑。他也有怕的,性如烈火的彭总,肚子里开钢铁公司的邓公,那是不敢的。

他不忘前妻王根英之深情,至死奉养岳母,甚为世人称道。又帮助

他也不像有些高级将领过于刻板严肃,,并不讳言感情,当众追求傅涯,勇敢地表达爱恋,这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

陈赓的工作经历在开国将帅中属于比较驳杂的,早期在上海跟随周恩来从事情报工作,日日出入十里洋场而不变色,留下无数传说,他能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能一眼辨出哪个小坏青年是国民党特务的眼线,无数次死里逃生。

回到苏区后,在鄂豫皖苏区作战受伤,回到上海和鲁迅先生面谈革命……

再回苏区,受命当干部团团长,陕北改编又担任红一师师长……

抗战时期是日军切齿欲捉又屡屡捉不到的386旅旅长,八路军众多旅长中,唯独陈赓既能打仗,又有培养出一批谍报人才。

桩桩件件,都积累为陈赓光彩闪闪的人生经历。我们要客观承认,这是相对刻板、相对严肃的黄老所无的。当然,个性的魅力,在新中国大授衔时并不作为参考依据,只是给陈赓增添了好人缘。

我们重点说说陈赓大将革命生涯中能和黄老一较高低的部分。

二、军事指挥陈强于黄

陈赓的黄埔一期资历,无疑为他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军事基础,使其日后无论练兵带队伍,还是作战指挥,都具有黄老所不具有的优势。

两人早期都在八路军的旅长级岗位上任职,陈赓是386旅旅长,黄克诚是344旅政委。资历相同。后来黄克诚转到新四军系统当三师师长,陈赓则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太岳纵队司令、386旅旅长。从客观资历上看是旗鼓相当的。

陈赓是军事主官,黄克诚偏政工干部,在三师虽然是师长,但作战指挥并不是其强项。

反倒是陈赓,专一从事军事主官这个职务,战争方面的巨大潜力逐步显示出来。

一是懂军事科学的基本套路。

二是愿意钻研琢磨,不是死脑筋。

三是指挥打仗眼界比较开阔。

四是注重技术工作,包括军事统计、数据、军事科学、士兵技战术训练等。

这些都可以在《陈赓军事文选》中观察到。如果有兴趣,可以细细阅读一下该 《文选》中1946年初陈赓在晋南作战的一系列电报、电文,诸如:

《与敌顽商谈停战经过》

《我并未攻击高阳镇及孝义》

《从曲沃撤退的真实情况》

《太岳区攻势作战战果》

《对阎锡山部作战经验》等。

既有详细到俘虏人头数的数据,也有全面宏观的对敌作战经验总结;既有军事筹划指挥,也有政治捭阂。将帅的文集选编,可能有的是作战参谋们给领导撰写的,但陈赓这套文选,一封两封或几封可能是工作过程式的文电,但大部分都带有鲜明的陈式风格,即:数据化的统计结果(不轻易定性)、全面性的工作指导(军政财人等)、门类齐全的技战术训练指示、以及带有个人色彩的关注点,比如《富家滩作战战果》中,细致到将两名日本人俘虏的职业都点了出来:一为地质学家,一为电气专家、工程师。

没有系统的、成熟的、全面的军事素养,怎么能指挥参谋们写出这么庞杂细致的电文呢?

当然也有人指摘过陈赓大将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响堂铺战斗,比如宛东之战没打好,比如这比如那。老天爷,陈赓大将再强,让他和徐帅刘帅这种元帅级的人物比自然不行,和林粟这种不世出的战争天才比,那更是强人所难。

陈赓在抗战后期已经略略显示出远超同级别军事指挥员的能力,在晋冀鲁豫军区系统内,大概无人能与之相比。

解放战争之初陈赓就受命领导指挥一个兵团,即由四纵、九纵和孔从周部队一个军组成的亚野战军级别的兵团。陈赓兵团起初被中央直接指挥,作为西援彭德怀、南辅刘邓、随时入陕北保卫中央的重要战略部队。

有点类似军委总战略预备队的定位。

中央一直没舍得把陈赓兵团归还刘邓建制,即使在刘邓挺进大别山后主力受到较大损失时,陈赓兵团受命南下,仍然处于半独立作战状态,没有直接接受刘邓指挥。

与此同时我们再看黄克诚,在东北基本没有什么出色的能战役指挥,因为东北系统的猛将太多了,根本不需要黄克诚强人所难去干指挥的活,他那时做的是主持西满军区的工作。

三、洛阳错失重要机会

如果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陈赓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授衔必然不是第四名,很有可能会超过黄克诚。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作战指挥上。

1948年2月20日,毛主席一封电报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该电明确中原各军(即刘邓、粟刘、陈唐、陈谢)的作战任务,该电奇峰突出,明确陈谢集团受陈唐兵团指挥,任务系西出郑州,在郑洛之间作战,不要寻求与其他兵团配合。

陈赓资历一向比陈士榘老,陈赓有两个纵队,陈士榘亦只有三八两纵。两家兵力相同,为何叫陈士榘指挥陈赓呢?

理由无法可考。

但接下来的洛阳战役中,似乎证明了毛主席此一部署的正确性。二陈各打洛阳的一面,陈赓在西面进攻屡屡不克,陈士榘指挥华野三纵立了大功,用集火攻击将洛阳邱行湘206师的核心阵地轰成废墟。率先攻入洛阳城的荣誉,给了三纵。

陈赓能不恼火吗。指挥关系就有点别扭,之前毛主席怎么考虑的不知道,但这下子坐实了陈谢集团不如陈唐兵团。

历来两个不同系统的部队协同作战时,明确指挥关系有这么几条原则要照顾:

第一,兵力多寡。

第二,部队战斗力高低。

第三,兵力和战斗力大致相当时看作战任务的主从关系。

第四,各部主官的相对地位或历史地位。

两个陈的对比,只有第二条陈士榘能占上风。

无语凝咽啊!

说明了什么问题?相比陈士榘这种作战指挥能力特别突出的战将型人物,陈赓的全面能力固然强,但单项或许真的不是特别突出,这一点在解放战争末期也有所反映,陈锡联、杨勇等资历稍浅一些的战将,已经能和陈赓并驾齐驱了。

再者,四纵作为老牌劲旅,综合能力固然很强,基本没有败过,但遗憾的是没有特别鲜明的标签,比如中野三纵特别能冲锋,一纵特别能缠斗,又如华野三纵攻坚能力、爆破能力特别突出,四纵善打恶仗等等。

总之,第一次解放洛阳战役结束后,陈谢集团的地位实际上是逐渐能降低的,先是孔从周三十八军剥离出主力纵队,就地转为二级军区了。洛阳战役结束两个多月后,秦基伟九纵也脱离陈谢建制,归刘邓直接指挥。

再之后,刘邓挥兵北上解放郑州,四纵和一、二、九纵一齐打,都能看出1947年叱咤中原的陈谢集团不复存在了。

四、战略能力黄胜一筹

陈赓军功远超黄克诚是没得说,但是没有远超到粟裕对黄克诚的绝对优势上。

与此同时,黄克诚的战略眼光、战略级能力却稳稳压了黄克诚一头。

几个典型的事。

一是全面抗战初期关于恢复政委制的提议。

黄克诚最早意识到取消团以上部队政委的危害,建议中央一定要顶着压力重新设立政委,不能以副师长、副团长代行政委之职,就要光明正大地把政委恢复了。

这个问题的学问在哪里呢?当时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明白怎么回事,认为遵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暂时做个让步,把政委名号,以副职的名义行使政委之职,中央确实也没打算撤销政委。但中下级干部和普通士兵不一定明白这个啊!

相当一部分将领都觉得这是向国军靠拢了,甚至以获取国军的军衔为荣,一些不良习气冒了出来,黄克诚在115师敏锐地发现了倾向,立即向毛主席疾呼。毛主席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调整了策略。

二是挺进东北。

这个著名的例子大家都是熟知的,我就不多说了。主要的学问在于,黄克诚的眼界太广了,善于站在中央的角度看问题,而且与很多口号家理论家不一样,他是从做事情的角度看问题,提出挺进东北的意见,自己第一个冲上来表态我先去。

我先去意味着牺牲,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跳出舒适圈跳进激流啊!好好地在华中当三师师长,好好生活在鱼米之乡不好吗?这是黄大将超出侪辈的光辉之处。

三是在东北的避免决战、建立根据地的战略。

1945年底初进东北,从中央到东北局再到一线部队,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而最大的危险就在这个时期。

认识不对,就有可能制定错误的发展策略,一旦方向错了,那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那就是南辕北辙。四平血战,丢长春,远遁黑龙江,都是思路不对造成的混乱。

当然我们要承认,这不是不可原谅的,换谁来东北也得有一个理清现状、摸准问题、找对方向的过程,区别是不同人的反应过程快慢不一样。

这个过程决定着东北我军的生死命运。

黄克诚无疑是个中的佼佼者,率先提出了不能和国民党军硬顶的建议,率先提出了迅速划区建立根据的策略。并且像一年前挺进东北一样,率先在西满打开了局面,独立建成了一个敌军百般进攻而不能得手的钢铁根据地。

黄克诚在东北期间没有再担任一线战斗部队的主官,因其能力方向已足以胜任全局事务,是东北野战军重要的后勤系统领导。当然,没当过兵团司令,确实是黄老军事生涯一点瑕不掩瑜的小小美中不足。

1955年授衔之前的几年里,黄克诚逐步做到军委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担任极其重要的综合协理工作,其地位之高,授衔之前其实已略高陈赓一筹了。

资料来源:

《陈赓传》

《陈赓军事文选》

《黄克诚传》

《黄克诚自述》

《1955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优质作者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乌...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兴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上的,若粮食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而歉收,则...
龙亭区:打造精品民宿集群 “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青竹 通讯员 薛佳楠 焦彦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千...
原创 舍... 舍己为人张思德,29岁为救战友牺牲,毛主席: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1944年9月的一个雨天,延安山区的窑...
原创 这... 本源 正史引证 本相 实地考证 本论 客观论证 力证西域 本来本真 西域本纪 漫隅子 作品 第一部 ...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玄武门之变是一段深具戏剧性和政治意义的篇章。这一事件标志着唐朝由开国之初进入了新的阶...
原创 为... 二战初期,德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迅速击败了波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巴尔干等诸国。这样的辉煌战绩让骄傲...
原创 西... 西路军是长征结束后,经过军委批准,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成立的工农革命队伍,全军共有两万多人。西路军成立...
原创 蒙... 蒙古国虽然很穷,但是他们的矿产资源却十分丰富,只是蒙古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最近,蒙古国内的20亿吨铜...
原创 岳...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南宋初年,战火纷飞,抗金民族战争激烈展开。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原创 为... 一个月前我写了这个头条。今天我再写一个头条,我通过观察、分析石破茂近一个月首相的履职情况,我认为石破...
【侠客岛年终观察②】对话郑永年... 1、侠客岛:在我们的下一本新书《侠客岛对话郑永年(II)》里,我们是从世界秩序“封建化”这个概念谈起...
原创 能...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受邀,前往美国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的...
原创 湖... 1937年,林伯渠在西安办事时,偶然遇到一位湖南妇人。 妇人讲述了自己和丈夫的故事,末了,深深叹了口...
原创 以... 以首长名字作为命名的,赵尔陆纵队有几个旅长,他们又是谁? 说到赵尔陆不得不提一件趣事儿,也许大家不知...
原创 君... 刘邦心头最怕的人,非西楚霸王项羽,也不是兵仙韩信,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萧何。刘邦刚是个地痞流氓时,萧何...
原创 秦...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到中国古...
原创 二... 二战苏德战争,德军到底有没有后悔过进攻苏联?这个问题还真有,古德里安在他的著作《装甲指挥官》里,就曾...
原创 诸...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出兵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但诸葛亮并不采纳,后人以此诟病诸葛亮不敢冒...
原创 秦... 秦始皇,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统治者,他统一了六国,开创了秦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者。...
原创 这... 这是一场让唐朝彻底走向灭亡的血案,三十多名朝廷重臣同时被杀,尸体也被投入黄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