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出兵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但诸葛亮并不采纳,后人以此诟病诸葛亮不敢冒险,导致北伐无法成功。
先看魏延的说法。魏延的意思是出兵子午谷,出奇兵袭击长安,军队人数是1万人。魏延的说法是长安主帅夏侯楙是个纨绔子弟,无勇无谋,看到蜀军突然到来必然会弃城逃跑。这种说法就有点太夸张了。夏侯楙作为魏国驸马,虽然能力确实一般,但怎可判定他一定会逃跑呢?如果夏侯楙不逃跑,而是坚守,那怎么办?期待诸葛亮绕祁山和魏延会合?
就算诸葛亮大军和魏延能在长安城下会合,但势必蜀军需要和魏军在关中平原决战,这是诸葛亮最忌讳的。
蜀军人数少,一开始战力也不如魏军,所以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就是尽量不和魏军在平原地区决战,因为打不过啊,蜀军的骑兵不行。
诸葛亮一直走祁山那边,目的就是占有陇右三郡,因为那个地方是产战马的地方。
诸葛亮一开始的战略就是一边通过小规模的战争,一边发展军队,一边发展国内经济,这种远大的战略思想绝不是魏延一个武将所能理解的。
魏延长期担任汉中太守,对那些地方的地理形势比较熟悉,因而提出出兵长安的想法也是能理解的,只不过魏延只算一个战术家,不算一个战略家罢了。
综观历史,诸葛亮和魏延其实也没有什么矛盾,刘备、诸葛亮、刘禅等人都是重用魏延的,魏延的能力也是得到过证明的。只是魏延长期处于军旅生活中,对国内经济不怎么了解,魏延和蜀国内部大部分人的关系也不怎么好,加之他不懂政治,因而诸葛亮死后不可能把蜀国军权交给他,就算是杨仪也比魏延合适。可惜魏延最终还是没有认清形势,因而只能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