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雁门关围攻萧远山一家的高手,是各大门派的潜力股,武功却并不上最高的
在《天龙八部》一书中,雁门关一战对武林未来三十年的走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少林、丐帮、慕容家,乃至最神秘的逍遥派,以及与逍遥派关系密切的灵鸷宫,江湖上的无数小门派,都因为这一战改变了许多。
甚至是大理、辽国、大宋和西夏的局势,也因为这一战而改变。那么,当年有资格参与围攻萧远山的21名高手都是什么水平呢?
这二十余名高手的武功在同辈中是佼佼者
当年参加此役的,知道姓名的有玄慈、汪剑通、智光、赵钱孙、王维义、鹤云道长、方家三兄弟等,其余的估计武功也差不多,不然也没有资格参加伏击。
他们听信慕容博的传言,前去伏击进攻中原武林的契丹武士!结果,二十余名高手,居然被萧远山一个人打得丢盔弃甲!如果不是萧远山有妻儿牵挂,他可以轻松团灭这些人!
此役过了三十年之后,按照道理,玄慈等人的武功应该有很大的提升吧?结果没有一个是萧峰的对手!萧峰的武功,与当年的萧远山大致差不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玄慈等人的功夫,并没有很大的进步。
别人不说,玄慈作为少林重点培养的青年高手,不会缺少秘籍和高手的指点,可在萧家父子面前依旧是不是菜。而智光、赵钱孙等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萧峰全力出手,可以秒了他们。
那么,是不是这二十余名高手的武功真的很差呢?当然不是,他们与江湖上绝大多数人相比,已经是相当厉害的高手了,主要还是因为萧家父子都是天赋极高的武学奇才!比较之下显然他们其弱无比。
雁门关伏击战背后的江湖规则
雁门关一役,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前来伏击萧远山的,都是各派的年纪差不多的青年高手。没有一个是掌门级别的前辈高人。
难道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难道就没有一个掌门级的高手赶来?实际上,这是各门各派有意为之!
一个门派想要长盛不衰,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保持后备人才的培养;二,维护好与其它门派的关系。
如何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除了给他们指定武功高强的师父、为他们量身选择武功秘籍、督促他们勤练武功之外,还要让他们去江湖上历练,这种做法类似于干部挂职、下基层。
让武功有一定基础、在同辈中武功比较出色的弟子在江湖上行走,代表的就是门派,除了能够见识江湖中的险恶以增长经验外,他们还要代表门派参与江湖事务,在提高门派影响力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江湖名声,刷足经验值,为将来担任更高的职务打下基础。
而这些优秀的弟子在江湖上广交同辈的朋友,并肩战斗、共御强敌,建立起深厚的私人感情之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或成为一派掌门、或成为门派中坚,或成为门派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种感情建立起来之后,无形之中变成了利益同盟。
江湖血雨腥风、争杀不休,能够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让门派在遭遇灭门之灾的时候得到帮助。
例如玄慈和汪剑通,一个成为少林掌门,一个成为丐帮掌门,这不就是两大门派联手吗?天下有几个门派能够和他们抗衡?
所以,当年在雁门关外伏击萧远山一家,对于这些青年高手来说无非是一场历练而已,门派顶尖高手根本没有出手的必要,总不能事事都让他们出面吧?不经历风雨,这些青年高手如何成长起来?
高手的小算盘
玄慈是少林派安排到江湖上历练的,但是很显然,少林派这样的超级门派,派到江湖上的弟子绝不可能仅他一人。
这些少林弟子,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他们在江湖上的名声、战绩、人脉,决定着他们将来在门派中的地位。玄慈难道不想当主持吗?当然想了。所以他才会成为带头大哥伏击萧远山一家。
汪剑通是丐帮杰出弟子,难道他不想当帮主吧?难道他不想学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吗?当然想了。所以他才会积极参与伏击战。
因为有了欲望,就会患得患失,就会心魔渐生。玄慈和叶二良有了私情,叶二娘还怀了他的孩子,可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不敢承担起丈夫的责任。
最终,虚竹变成了孤儿,叶二娘变成了心狠手辣、江湖人人唾弃的女魔头,难道这一切不是拜玄慈所赐吗?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高手虽然有私心却天良未泯,在发觉这有可能是慕容博的阴谋之后及时收手,收养了萧远山的儿子,还把他培养成为一代高手。
如果他们心狠手辣一点,直接把萧峰杀死,也不会有后来那么多事了!可他们终究下不了手,而且还因为心怀愧疚,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沉默”,并且处处维护带头大哥。
他们共同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康敏发现了汪剑通留下的书信,一切水落石出……那些被萧远山杀死的高手,在临死前一定会想:该来的终究会来啊!
结语:围攻萧远山的二十余名高手,是当时青年一代的精英,他们武功远远没有练到大成的境界。
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能够学到门派内最强的武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与一般的江湖人物比起来,已经是极为厉害的高手了。
可惜,努力在天赋面前一钱不值!天赋在运气面前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