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林甫如果不死或晚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叛军只有永远的利益
迪丽瓦拉
2025-08-19 00:32:57
0

李林甫死不死,安史之乱都会爆发。安史之乱的爆发,甚至有李林甫的功劳。

李林甫是唐玄宗起用的第一个奸相,他有才能,但只知道排挤异己、打击政敌、阻塞言路、陷害忠良,这也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李林甫当宰相长达19年,他怂恿唐玄宗一天之内逼死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他诬陷前宰相张九龄荐人不当,导致张九龄被免官。

李林甫两度打压太子李亨,诬陷李亨结交外臣图谋不轨,逼死李亨妃子的父亲杜有邻及其女婿,导致李亨正妻的兄弟韦坚以及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赐死,还导致一大批地方官被杀。

李林甫让人诬告王忠嗣图谋拥兵尊奉太子,导致王忠嗣被免官,不久忧郁而死,李林甫诬陷杨广玄孙杨慎矜谋反,导致杨慎矜被族灭。

李林甫

李林甫还干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的大事:

《旧唐书李林甫传》:开元中,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开元年间,有不少地方节度使因为有才能,而进入朝廷担任宰相,比如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人。

李林甫担心这些人威胁到自己宰相的地位,准备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于是李林甫上书唐玄宗:

文臣如果当武将,不敢上战场,不如用寒族和胡人担任将领,胡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羽支援

李林甫这个人为人相当厉害,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他不仅把安禄山的小心思猜得清清楚楚,而且早就把唐玄宗的心思摸透了。

唐玄宗

唐玄宗靠政变上台,最忌讳有人威胁到皇权,李林甫建议唐玄宗任用寒族和胡人担任节度使,他的主意是不让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相位,但他所说的话看起来却像为唐玄宗量身定做的。

因为唐玄宗也担心这些有才能的豪门大族,这些有才能,担任过节度使,上过战场打仗,如果还能进入政治中心当宰相,这些人的权势不是越来越大吗?

从唐玄宗的角度来看,李林甫的建议简直是提到心里去了,自然获得唐玄宗的认可,正因为如此,一批胡人开始担任节度使,包括但不限于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瀚,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而且还身兼数职。

这么做最大的坏处是:原本节度使可以升任宰相,不会长期待在节度使的职务上,现在制度改了,节度使不再进入朝廷担任宰相,那么就只能继续担任节度使,这一制度导致了节度使固定化和长期化,为节度使专权创造了条件,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

节度使作为掌控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长期化和固定化的结果,必然造成大量的割据势力,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就因为他长期在河北担任节度使,而且还是身兼数职,安禄山甚至拿国家的钱为自己培养了属于他的私人武装。

安禄山

李林甫为了一己私利,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漏洞,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同样导致了唐朝一直被藩镇势力左右,直到唐朝灭亡,藩镇势力都还存在,这有李林甫的一分功劳。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五十》: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把安禄山压得死死的,朝廷中的大臣也没有人敢违背李林甫,李林甫命令大夫王鉷做好礼拜,王鉷顺从地接受,直接把安禄山吓得直喘粗气,本来不想弯的腰渐渐地弯下去了。

李林甫能够控制安禄山靠的是权谋,他能够揣摩安禄山的心思,并且提前说出来,安禄山是个胡人,思想简单,看到李林甫这么厉害,就以为李林甫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

杨国忠

因此安禄山每次见到李林甫都非常害怕,哪怕是寒冬天气,安禄山也会吓得汗流浃背,安禄山每当派出使臣到朝廷之中时,总要先打探李林甫说了什么,如果是好话,安禄山就高兴,如果是不好话,安禄山就撑着床说:哎呀,我死定了!

安禄山怕不怕李林甫,确实怕,李林甫不死的话,安禄山敢不敢反叛?

答案是敢,实力撑大了野心,叛军眼中只有永远的利益。

安禄山反叛的资本是手中近20万唐朝精锐边军,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北三镇节度使,除了河东节度使刚刚兼任不久之外,其余两镇安禄山经营多年。

安禄山的实力在当时已经大于唐朝廷的中央军了,手中强大的兵权是安禄山反叛的资本和底气,如果安禄山没有这个兵权,他压根就不敢反,是兵权撑大了安禄山的野心。

安史之乱

人性如此,当你的力量很弱小的时候,你是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当你的力量越来越强,甚至超过了中央军的时候,你就不反,手底下也会不断有人劝你反叛。

张九龄一眼就能看出安禄山将来会祸害唐朝,没有理由李林甫看不出来,况且李林甫本来就精于权谋,善于揣摩别人的思想,李林甫一定知道安禄山这个人不安好心,但李林甫并不打压安禄山,至少在表面上,安禄山是顺从李林甫的。

李林甫虽然能揣摩安禄山的心思,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安禄山,安禄山反叛,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整个集团的事,安史叛军的信念不比唐朝军队差多少,真要反起来,管你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一样照杀不误。

安禄山不会因为李林甫而不敢发动叛乱

安禄山同样也很怕唐玄宗,但这同样是他在皇帝面前装出的温顺样子,安禄山都敢谋反了,还会怕唐玄宗与李林甫不成,接替李林甫的宰相杨国忠虽然有逼反安禄山的嫌疑,但这不过是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即使没有杨国忠紧逼安禄山,难道安禄山就不会谋反了吗?

安禄山谋反这事,是一项长期的政治谋划,是安禄山整个利益集团的共同选择,不是几个人阻挡就能改变的,安史之乱的爆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
原创 彭... #深度好文计划#项羽,秦末乱世中的璀璨星辰。他曾威震四方,犹如烈火燎原,梦想着征服天下,铸就霸业。然...
世界历史|二十世纪初欧洲反犹那...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
原创 此...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此人不死,便无三国!” 乍一听觉得很厉害,毕竟三国乱世人才辈出,谁让天下重归一统...
有1400余年历史!这种泥玩具... ◎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
把坚韧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坚韧”,位居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第一位。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之重大,不言而喻。 什么叫坚韧?看...
原创 郭...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长河中,郭沫若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 新中国建...
原创 邓... 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
原创 光... #深度好文计划#身为帝王,若无实权在手,岂能名副其实?理想主义者若屡屡被他人利用,难道只能无奈目送理...
原创 刘... 1375年,刘伯温喝了太医的药病重,自感时日不多,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给朱元璋送去两样东西,可让...
原创 刘... 建国后一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观看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江姐》。第五场开始,已经成为叛徒的甫志高,趾高...
原创 清... #深度好文计划#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
原创 陶...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
原创 赵... 一些人总觉得背靠大树,自己不仅可以吸取大树的养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殊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许多...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遇见一个穷兵黔武的皇帝和一个狼子野...
原创 改... 高澄,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但却也是历史上一位极其卑微的人物,因...
原创 关...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提...
原创 韩... 韩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为何一出手就打败了项羽? 1.早期学习积累。韩信早期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
原创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