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解放书单|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心是相通的
迪丽瓦拉
2025-08-19 01:03:15
0

鲁迅是一个无法穷尽的精神存在,也是一个永远不会穷尽的话题。就以阎晶明的鲁迅研究来说,他继《鲁迅还在》《鲁迅与陈西滢》《须仰视才见:从五四到鲁迅》《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之后,又推出了《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这又是一部从内容、视角到风格都别具一格的鲁研著作。

是历史也是现实的鲁迅

不一定要从事专门的鲁迅研究,即使普通读者,都可能对近百年的鲁迅研究有大致的了解。因为,从思想到文学,到教育,一直到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鲁迅话语”的影响,并且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对鲁迅话语的不同记忆。

在这些丰富的话语中,鲁迅被不断解读,又被不断叙述、被不断塑造。这是鲁迅的接受史和阐释史,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发展史与建构史。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讲述了鲁迅与一些中国共产党人交往的故事,有鲁迅与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陈赓当年的交往,也有鲁迅与毛泽东、周恩来远隔时空的精神对话,还有鲁迅与方志敏,虽未曾谋面,却有着无须说明的信任与托付。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是阎晶明鲁迅研究的收获,浓墨重彩地凸显了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且对人们理解鲁迅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的意义固然在于鲁迅的研究,更在于鲁迅的普及,尤其对广大青年理解鲁迅、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帮助甚大。因为我们曾经“神化”过鲁迅,我们又曾经努力“恢复”一个“人间鲁迅”,我们又曾经致力于“重返”文学鲁迅……其实,鲁迅就是鲁迅,他是历史的鲁迅,又是现实的鲁迅。

了解鲁迅,首先应该知道鲁迅当时的现实生活,因为鲁迅一直处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我们当然不能将鲁迅政治性地单面化,但离开了政治、离开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就无法认识鲁迅、读懂鲁迅,所以,“作为不同程度参与了‘社会斗争’的鲁迅,他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交往无论如何是绕不开而且是很重要的课题”。即使研究鲁迅的创作,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位经典作家的魅力所在,其生平中的所有故事及其细节都值得挖掘、追究、追问,所有的故事又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创作有关”。这应该是这本书研究鲁迅与阅读鲁迅的意义。

强调思想上的“神交”

“同怀”是该书的核心概念,它准确地表达了鲁迅与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的关系。阎晶明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分成两类,一是现实的交往,二是精神的交往,也就是“神交”。因此,从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友谊,比如书中写到的鲁迅与瞿秋白。未曾见面时,他们就相互仰慕,一旦见面,更如老友重逢。精神上相互启发、相互砥砺,生活上相互帮助。瞿秋白在上海白色恐怖下,鲁迅冒着生命危险予以庇护;瞿秋白被捕后,鲁迅设法多方营救;瞿秋白牺牲后,鲁迅又为其编辑、出版文稿。

在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与一些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未曾见面却成知音的佳话,如鲁迅与毛泽东。鲁迅在毛泽东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鲁迅的眼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所以,他“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而毛泽东熟读鲁迅,对鲁迅的作品信手拈来,并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他对鲁迅的评价更是高屋建瓴、影响深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也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不管是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现实生活中近距离的交往,还是遥远的知音,阎晶明强调的都是精神层面,是相同的情怀,是思想感情上的“神交”,用他的话说,就是“某种精神上的联系”,是“精神和思想上的共鸣”。在鲁迅和一些中国共产党人之间,“你可以说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又可以说深情似海,令人难忘”。他们就是这样,处在“现实交往之‘无’和神交之‘有’之间”。作者探寻的主要是鲁迅与相关人物文字上的往来以及精神上的联系。这是本书的研究与叙述方法,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由于这样的“有”与“无”的关系,因此,本书的叙述就近于知识的考古。这样的考古当然要从资料出发,但又不为现有的资料所束缚,因为现有的资料本身就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既可以从书中看到基于确凿资料的翔实叙述,感受到历史真实的强大力量,又有基于逻辑的想象、推理,情感上的认同与感受,有着对现有叙述的质疑与商讨,展现出叙述上的空白与分叉。

在许多问题上作者认识到,考证与推论的不断出现,“使事件的真相看似越清晰,事实上却越来越趋于复杂,难以有公认的说法”。所以,无论是本书的内容,还是作者的学术态度与研究方法,都让本书的叙述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强作定论。而这又从另一个层面证明,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值得长久言说下去”。

让鲁迅真正地走近大众

这是一部严谨的鲁研著作,但有着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首先体现在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课题上,因为这一课题本身就蕴含着人际交往,让读者对它一定会出现的故事和人物充满着阅读期待。

其次是本书的话语风格,你可以说它是资料考证,也可以说它是推理研究,但它的主体话语是叙事,是当今人文科学“叙事转型”的一种风格。它面对的是一个个鲁迅研究学术史上的公案,却都有着完整的叙事框架,有着生动的人物、事件、细节、场景与氛围,它们引领读者进入历史,面对人物,感受他们神交已久、心有戚戚的智慧与深情。因此,书中的话题系列可以说是专题性论文,也可以说是学术随笔。我以为这是阎晶明在学术普及上的努力,更是他让鲁迅走近大众的文心所在。(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

阎晶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
原创 彭... #深度好文计划#项羽,秦末乱世中的璀璨星辰。他曾威震四方,犹如烈火燎原,梦想着征服天下,铸就霸业。然...
世界历史|二十世纪初欧洲反犹那...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
原创 此...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此人不死,便无三国!” 乍一听觉得很厉害,毕竟三国乱世人才辈出,谁让天下重归一统...
有1400余年历史!这种泥玩具... ◎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
把坚韧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坚韧”,位居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第一位。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之重大,不言而喻。 什么叫坚韧?看...
原创 郭...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长河中,郭沫若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 新中国建...
原创 邓... 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
原创 光... #深度好文计划#身为帝王,若无实权在手,岂能名副其实?理想主义者若屡屡被他人利用,难道只能无奈目送理...
原创 刘... 1375年,刘伯温喝了太医的药病重,自感时日不多,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给朱元璋送去两样东西,可让...
原创 刘... 建国后一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观看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江姐》。第五场开始,已经成为叛徒的甫志高,趾高...
原创 清... #深度好文计划#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
原创 陶...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
原创 赵... 一些人总觉得背靠大树,自己不仅可以吸取大树的养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殊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许多...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遇见一个穷兵黔武的皇帝和一个狼子野...
原创 改... 高澄,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但却也是历史上一位极其卑微的人物,因...
原创 关...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提...
原创 韩... 韩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为何一出手就打败了项羽? 1.早期学习积累。韩信早期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
原创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