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小平烟瘾大爱打桥牌,牌友却说:他打桥牌时,有两个规矩要遵守
迪丽瓦拉
2025-08-19 01:33:17
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香港回归25周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第43个年头。

无数镜头都在演绎

中国的大变革,各种热搜都显现出邓小平同志的身影,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日子,人民回忆起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而除了我们熟知的这两个的身份外,小平同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两个陪伴他已久的爱好:

一是与香烟的牵绊,二是与桥牌的情缘。

他早年极为嗜烟,而到了晚年因为一些原因,却成为了禁烟的使者。除此之外,他在打桥牌方面,还有两个有意思的习惯和规矩。

与烟为伴

三支邓小平没来得及抽完的香烟,至今还放置在他的

故居陈列馆中。

香烟陪伴他近70年,未戒烟时几乎从不离身,去哪儿都要带烟,与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一样都是“烟瘾君子”。这位世纪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呢?

具体的时间无从考证,而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得出的结论显示:上世纪20年代法国读书期间,邓公已开始接触香烟了。

从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十年如一日对烟爱不释手,有时候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吸烟。

长征路上,条件极为艰苦,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没有饭吃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更别论抽烟了。这可愁坏了离不了烟的邓小平同志,没有烟抽他全身难受,有时还会被烟瘾磨的睡不着。

一天半夜,风呼呼地吹,他难以忍受,长久不抽烟睡不着,就想起来吸一口烟。但是他手上没有烟叶,不得不把警卫员叫醒。

他多番询问小警卫员:“这一路上见过烟叶吗?”。

小警卫员也知道小平同志已经好几个月不抽烟了,心里面也急得慌,但还是无可奈何,满脸愁容地告知:

“没有发现谁有烟叶”。

小平同志没有为难他,只得连连叹气:

“诶,我也知道这时节,烟叶不好找,况且一路上不是经过雪山,就是高原,烟叶这东西,稀罕着呢”。

他四处搜罗,耐心耗尽之前,终于让他在营地的附近找了一点废弃的碎纸片。

他眼前一亮,灵光一闪,死马当活马医,想到了可以用纸片当做烟叶制作香烟。

他心里面这样安慰自己:虽然纸片不是真正的烟叶,但燃烧起来起码有一点烟,可以作为替代品,这条件下,有烟就不错了,哪有嫌弃的道理。

将稀少的纸片一片片地拾起来,捧在手中,先搓成一段段,再接起来戳成长条,连碎末也不放过。制成“烟叶”后,他又犯了难,没有东西把“烟”包住。

当时所处的地点,环境不是一片白茫茫的,光秃秃的,还有一点绿色的存在,身边还有树木。

他观看四周,发现可以用干树叶包住纸张条卷起来当作烟来抽。于是,他就利用身边有限的条件,做成了“香烟”。

有“烟”抽还不忘记战友。

他知道战友罗荣桓也馋烟很久了,连忙跑去把已经熟睡的罗荣桓弄醒,在他的耳边喊他:

“老罗快,快,快起来,看我手上是什么?我搞到烟了,不起来就没烟抽了”。

罗荣桓听到烟字就被惊醒了,坐起来看一眼,发现是一支歪歪扭扭的“烟”。

二人眼神对上,哈哈笑起来,巴巴地轮流抽起来,你抽一口,我抽一口。

邓小平同志还调侃自己:

“我是香烟制造厂的。”得到烟抽了,他的心里别提多么得痛快,喜滋滋的,什么艰难危险都抛到了脑后。

虽然这不是真正的烟,但是对于邓小平同志来说,这种精神上的寄托,解了他的烟瘾,这种精神上的寄托,给予了他极大的慰籍,支撑他过雪山,踏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邓小平同志的烟史比较长,与之相匹配的他与烟的幽默佚事也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件。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嗜烟的习惯仍然没变,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很多重要会议、仪式上,他的桌面总要放上一根香烟。

有时为了释放压力,舒缓内心的苦闷,

有时是为了缓解现场氛围,谈判

国家大事

但就是这样一个“嗜烟如命”的人,在改革开放时期成为了禁烟使者。

人类认识到吸烟对于身体健康有害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禁烟运动在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中国此时已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面向世界,也受到其影响,进行戒烟宣传活动。

这时邓小平同志的年纪比较大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在不断下降,吸烟对他的健康无益,家人和医生经过各方面的考量,决定让他少吸烟。

为了达到目的,他的医生费了很大的功夫。

特别是在烟的构造方面上,医生对滤嘴进行改动,使它变得更长,这样可以过滤更多的有害物质,让他减少尼古丁的吸入。

而不久后,邓小平体检中查出患上慢性气管炎,并伴有哮喘疾病,最终医生决定让他戒烟。

对于一个已经抽烟近70年,有长期的烟史的人来说,要戒掉是很难的,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

但小平同志做到了。

戒烟期间的邓小平同志俨然成为了一个老小孩,有时候会独自一人发呆,有时被发现想抽烟的时候会耍赖皮,“嘿嘿”笑,幽默地为自己“找借口”,还说自己受到子女的“管束”。

“他有时一个人坐在书房,拿起一支烟伸到嘴巴,还没有点火,就开始摇摇头,叹气,随后又放把烟锁进柜子里,看着柜子发呆”,他的女儿毛毛(邓榕)回忆。

1989年,他在上海虹桥宾馆会见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期间,觉得口干想吸烟,偷偷看了一眼桌面,发现没放有烟,也没有点烟灰的碟子,心情有点低落,回头用眼神刮了一眼儿子。

而妻子在看到他的眼神后,就发现了他想抽烟。

为了打消小平同志的念头,

在休息期间走到他身旁,俯身在他耳旁,随后

假装严厉地跟他说:“爸,医生建议不能吸烟,我们说好不能再抽烟了!”

邓小平同志也是没想到会被儿子看穿心思,觉得有点理亏,但也知道大家是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只好无奈无奈地说

:“我这个人不自由啊”,还建议其子:“要装装样子嘛!否则,外国记者就会乱写,说我身体不行了”。

虽然有时耍耍赖皮,但是邓小平同志的原则性是极强的,说不抽就不抽,认真遵守,十分配合。

“我给了小平同志戒烟的建议后,他就没有吸过烟,还叫身边老战友一起戒烟”,据给邓小平同志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一次访谈中透露。

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他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评价,也深刻影响国民的举动。

从嗜好抽烟70年,到成为禁烟使者,一个幽默率真、原则性强的领导人形象映入心中。而除了嗜烟70年这个爱好以外,邓小平同志也爱桥牌。

但是他打桥牌不是随意而为,而是会坚持一定的底线。

牌友邓小平

想要更深刻地了解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的爱好桥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切入点。

当把他当成一个牌友看待,不期而然地我们或许能从侧面上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真实生动的小平同志。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急需人才,

当时邓小平在西南局主政,正是在这个契机下,他在工作之余学会了打桥牌,从此开始了他与桥牌的美丽情缘。

而桥牌也成为他晚年养生健康的三大法宝之一。

桥牌的每一局都变幻莫测,巧妙多样,千百种组合中是需要脑力的竞技。

每次打牌,他总不放过任何小细节,在静中有变,变中有动的牌局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他的个性。

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导人,每天要思考很多事情,殚精竭虑,有时会工作到深夜,常常用脑过度。

他觉得只有

打桥牌才是真正的休息,如果是读书、看报,他总是会难免地想到工作,

才能让他保持头脑清楚,处理政事决断。

据曾任北京市政协主席王大明回忆,他与小平同志做了几十年的牌友,几乎每周末都会到大院与小平同志打上几圈桥牌,有时来的人多就轮流打,有时人少就多打几圈。

当时大家一致给他的评价是:

“小平同志的牌技是我们见过最高的,总是单手握牌的同时注意力集中,先看一眼对手出什么,环视一周后将牌沉稳地打下去。他牌风也好,准时守规,下牌后就不悔牌,不拖延时间。”

王大明也说:

“虽然有时他口里喊着‘打错了,打错了’,但是却没有将牌拿起来重打,迅速改战术,换一种打法,最后还是赢了”。

大家所熟知的是,和领导打牌都是需要“暗箱操作”,畏畏缩缩,不敢计算赢面,要让牌的,胜负是不重要的,让领导开心才是关键。且平常人在家都是尊老爱幼呢,让领导人几局牌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小平同志却说:“大家不要让我,我喜欢和高水平的人打,这样才有过瘾,才有挑战,如果让来让去,那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味道?”

王大明还谈论小平同志打牌的规则:

在他家打桥牌必须遵守两条原则规矩。

打牌就是打牌,不谈工作,也不谈国事、家事。

不管输赢,绝不会发脾气,不埋怨人

关于邓工的规矩,其实在第一次来时,警卫员就会提前告知,“大家要守纪律,不要违反首长的两条规则。”

“不要在牌桌上借着打牌谈私事,或者趁机反映什么事情,不论大小。不管是和谁一起打牌,总能把

打牌和工作分得很清楚,打牌就是打牌,不允许谈论工作上的事,不可在牌场上为谁求情。”

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他还举了个例子,透露在一次牌局中,有人曾犯过忌讳。

那时改革开放后不久。当时北京部分小胡同的楼房因年代久远,已经损毁,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不得不拆迁重建。

当时有干部的房子在拆迁计划内,想让小平同志出面为自己美言几句,摆平补偿款问题。

起初,小平同志只是想关心晚辈,但被一人钻空子,以为可以谈论私事。

那人跟他提起家里四合院拆除问题,随口说道:

“最近不太顺心,诶,你们知道我发生什么了吗?我准备迁居了,因为拆除问题,但是烦人的钱款问题没有解决”。

说完,他看似自然地抬头瞥了一眼对面的邓小平,

又补充道:

“难解决啊,没有人拉一把”。

大家都没想到,那人会说出这些话,脸色大变,停下手中的牌,全都用眼神示意他停止说下去。

此人不是第一次来打牌,当然知道小平同志的规矩,但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自私地说完了这一番话。

那人没想到的是,小平同志听完后,没有什么反应,继续打下一张牌,随后

打岔道:

“我们在一起互相对方谈论的牌技,这场牌如何打才高超,这个牌应该怎么叫,有关桥牌的事可以随便谈,其他的什么钱款一概不知道”。

听到这些话,那人低下了头,满脸通红,不敢与小平同志对视,连摸牌的手也是一颤一颤的。一局结束后,他便借口家中有事,灰溜溜地走了。

那人走后,小平同志没说什么,也不做批评,继续玩他的桥牌。

在场的人包括他对小平同志的敬意油然而生。大家都知道他的规矩是不能被打破的,但他没有训诫,也没有惩罚,却用了温和的态度,生动地给了不守规矩的人上了一课。

人生难得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王大明表示,有小平同志这样一位如此好的对手,是他一生最为幸福的事。

小平同志逝世几周年后,王大明时不时怀念起这段欢乐的时光,体味这位老人的和蔼可亲,甚至有时候,感觉他从未离开。

从这些小细节能够窥见小平同志“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的品格,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爱好也不放弃该有的原则和底线。

当时,国内桥牌界最出名的趣闻便是小平同志定下的两条规矩。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晚年他会凭借桥牌获得世界大奖--

“戈伦奖”。

“桥牌外交”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活跃度不足,领导人一直在想方法向世界各国伸出“橄榄枝”。

而桥牌成为邓小平同志向世界展示中国愿与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一种好方式,是友好交往的桥梁。

他在一次公开场合上曾说:

“桥牌应该要成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就像音乐一样,成为世界交流、沟通的语言。”

桥牌是国际比赛的项目之一,邓小平同志作为桥牌的爱好者,对中国的桥牌事业极为关注,并且大力向国民推广,使桥牌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桥牌曾一度受到销毁和打击,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桥牌才重新面世,呈现在大众的视野。

小平同志一到了周末就手痒痒,忍不住要打牌,于是就组织牌友重聚,将桥牌规模扩大。

令这位打了几十年桥牌的老人惊喜的是,国际桥牌新闻协会给他发来消息,为了感谢他将桥牌在中国推广,决定给他颁发这个领域的奖项。

恰巧的是,收到警卫员给他带来消息的当日,他刚好打完一场桥牌。

小平同志为中国桥牌的发展添上了重要的一笔,也给世界带来了光辉,以至于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乔斯·达米亚尼还发来的悼念电文:

“桥牌界能拥有他这样的朋友,我们感到非常骄傲。”

回顾历史,邓小平同志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他曾因为被家人发现想抽烟而憨笑;也曾在牌场上为了出什么而精准计算,而后英姿飒爽般掷下一张牌……

百种形象汇成一个魅力十足的人,他是平凡人,也是推动中国历史转折的伟人。

前几年大火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们再一次目睹伟人的风范,真实看到伟人的伟大之处。

电视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有几位同志议论真理。

邓小平同志听到了,跟身边的同志讲:“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嘛!”

而后,在会议上我们看到由马少骅饰演的小平同志,气场十足,力排众议地

做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并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

这段情节是取自真实的事件。改革开放的43年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太空探月,小康社会,5G时代……一系列的新变化无不证明着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

有人曾说:历史层面上,他是推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家;政治角度上,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而到了生活上,他又是这样一位随和、幽默风趣的老人。

耳边回放《春天的故事》,思绪飘去远方,时空重叠,希望能与

具有伟人风范和高尚品格的小平同志

相遇在这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盛世,告诉他一声“小平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对于邓小平同志的两个爱好,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
原创 彭... #深度好文计划#项羽,秦末乱世中的璀璨星辰。他曾威震四方,犹如烈火燎原,梦想着征服天下,铸就霸业。然...
世界历史|二十世纪初欧洲反犹那...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
原创 此...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此人不死,便无三国!” 乍一听觉得很厉害,毕竟三国乱世人才辈出,谁让天下重归一统...
有1400余年历史!这种泥玩具... ◎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
把坚韧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坚韧”,位居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第一位。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之重大,不言而喻。 什么叫坚韧?看...
原创 郭...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长河中,郭沫若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 新中国建...
原创 邓... 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
原创 光... #深度好文计划#身为帝王,若无实权在手,岂能名副其实?理想主义者若屡屡被他人利用,难道只能无奈目送理...
原创 刘... 1375年,刘伯温喝了太医的药病重,自感时日不多,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给朱元璋送去两样东西,可让...
原创 刘... 建国后一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观看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江姐》。第五场开始,已经成为叛徒的甫志高,趾高...
原创 清... #深度好文计划#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
原创 陶...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
原创 赵... 一些人总觉得背靠大树,自己不仅可以吸取大树的养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殊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许多...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遇见一个穷兵黔武的皇帝和一个狼子野...
原创 改... 高澄,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但却也是历史上一位极其卑微的人物,因...
原创 关...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提...
原创 韩... 韩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为何一出手就打败了项羽? 1.早期学习积累。韩信早期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
原创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