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时期的智谋高手,大家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诸葛亮。然而,我们对于诸葛亮的很多了解来源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小说毕竟只是虚构艺术作品,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难以成为事实的考证依据。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这一故事实际上是虚构的。那么在同一时期的谋士中,徐庶和诸葛亮究竟谁更出色呢?
首先,徐庶和诸葛亮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与郭嘉、庞统等人相比较,更容易比较徐庶和诸葛亮之间的才智。为什么关羽和张飞一开始更认同徐庶,而对诸葛亮不太看好呢?这个问题值得探究。徐庶原本是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人,后来投效曹操,并在曹魏任职。徐庶出身寒门,早年曾为人报仇,之后因同党的帮助改名徐庶,到儒家学舍求学。后来,徐庶与诸葛亮等人成为朋友,在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推荐诸葛亮加入。
徐庶后来因母亲被曹操俘虏而无奈辞别刘备,进入曹营。这一段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产生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传世佳话。徐庶也因此成为孝子的楷模。然而,与诸葛亮相比,徐庶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政治、军事、散文、书法、发明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被封为武乡侯,死后更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还追封他为武兴王。他的代表作品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不仅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还改良了连弩,称为诸葛连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箭。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臣和智者的典范。
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那么神通广大,许多事迹并非出自他之手,但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他的功绩。从天赋才智的角度看,徐庶和诸葛亮是同门师兄弟,可以说都是同样出色的天才。
徐庶性格豪爽,谦虚有礼,尽管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同时也擅长武艺,重情重义。他看不惯贪官当道,因为为民除害而惹上官司,最终隐姓埋名四处流浪,与刘备等人相遇。关羽和张飞同样因为对当时官场不满而和刘备结盟,因此他们对徐庶非常认同,加上徐庶的才华令他们十分钦佩。
诸葛亮虽然才华出众,博古通今,但依然带有文人的傲气,有时候显得盛气凌人。他在刘备军中几乎没有其他名士存在,在赤壁之战中收留了与自己齐名的庞统,但庞统却并未得到充分重用,直到落凤坡阵亡,即便庞统也因试图证明自己而造成策略上的失误。但从历史的角度看,真相难以考证。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代,切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情况。
对于谁更加厉害的问题,我们无需过于纠结。就个人战绩而言,三国时期最出色的谋士是郭嘉,因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未失败。相比之下,诸葛亮虽然胜多败少,但在数次北伐中也遭遇过挫折。因此,从胜率的角度来看,郭嘉的百分之百胜率显然要高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