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临终前,提拔一员虎将,不但为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迪丽瓦拉
2025-08-19 09:03:41
0

细说刘备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仁义之君”还是占到了大多数。

论出身,刘备是魏蜀吴三国创立者中最低的一个。

有人说他是汉室后裔,但和平民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另外两个人一个祖上是大官,一个是继承哥哥的天下,这有可比性吗?

论影响力和实力,刘备还是三国势力中最弱的那位。

孙权曹操都有自己的势力队伍,刘备虽然有,但很长时间都依附于其他诸侯,真正拥有话语权的时候并不算多,可就是这样他后来也能成为争夺天下的“佼佼者”。

当然,最具争议的还是“纵横家”的名号是否属实。

你说他不是纵横家,刘备却能凭借个人才能,在当时仅有的天下中拥有一方话语权,这样的逆袭之举值得每个人深究;

你说他是纵横家,可刘备在关羽被杀后,不顾他人劝阻,执意发动讨伐东吴之战,最终落得满盘皆输的局面。

心志愈发憔悴的刘备在白帝城大病一场,无力主持大局,只得白帝城托孤。

其实,刘备早已在暗中下好了“一盘大棋”,临终之际他提拔了一员虎将,不仅为二弟关羽报了仇,还为军师诸葛亮出了一口气。

王平其人

最初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相信诸位脑海中出现的都是魏延,但这个人却犯了大忌:不忠。

一次不忠终身不用,封建时代下这是对待君主的底线和原则,诸葛亮早已看出了他的真实目的,在将想法告诉刘备后,这才暗中提拔了另外一个人。

没错,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平。

回到鼎力初期,王平最早依附的是曹操,没想到建安二十四年于刘备征战时败下阵来。

作为败将,自己无非两个选择:要么坚贞不英勇就义,要么保全性命投靠对方。

思来想去,王平选择了后者,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比较欣赏刘备的为人,另一方面自己也有心志尚未完成。

刘备十分了解王平的性格,刚刚归顺就对其进行封赏,同时给予他打天下的机会。

王平刚刚加入,急需一场胜仗证明自己,刘备早已猜到了他的心思,便将汉中委任给他。

因为王平本来就是益州人,对这里的地形自然是再熟悉不过,多次谏言后,刘备持续对他进行提拔。

战乱时期职位越高,则代表着自己拥有更大的兵权,心中抱负就更有机会实现,后来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大破曹军。

这可是自己的“老东家”,别提王平的内心有多痛快。

这场胜仗后,刘备对此人愈发欣赏,每次与诸葛亮的交谈中,都会对其进行叮嘱,表示王平这个人一定可以用下去。

讨伐东吴之战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大病,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久,开始交代后事,其中就包括对王平的提拔。

后者并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表明了“效忠”的决心,至于坐什么位,还要对他进行考量,一切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体现。

扬名立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禅虽然成为了帝王,但实权还是掌握在诸葛亮手里。

为了完成光复汉室的伟业,诸葛亮集结兵力进行北伐,王平被任命为先锋。

镇守街亭的马谡大意失守,王平却率剩余的士兵平安归还,只因自己预料到了对方有诈,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形中也抬高了王平的能力。

诸葛亮想起了刘备对自己的叮嘱,随即对其进行提拔,封亭侯。

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大,王平却从来没有丢掉初心,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不幸离世,魏延借此机会在军中作乱。

王平得知后,随即率军征讨魏延,后者的军队得知实情后纷纷选择了归顺,魏延最终被斩,王平的地位再一次得到提升。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曹魏政权觊觎了许久,于延熙七年集结十万兵力发动进攻。

要知道,蜀汉镇守汉中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王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丝毫慌乱,拒绝了大臣们以退为进的作战策略。

既然占领着地形优势,那就要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王平下令汉中的士兵以拖延时间为主,等待援兵的到来,最终成功击败了曹魏大军,替刘备报了关羽被杀之仇,借此威名远扬。

从这个时候起,汉中就一直被他们镇守,行事谨慎的王平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赏识和重托。

当然这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毕竟自己是归顺而来,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全面。

奈何诸葛亮的离去让蜀汉丢掉了主心骨,在刘禅的带领下,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还是刘备的善于辨识。

如果没有对王平的提拔,就不会有镇守汉中的胜利,更不会有蜀汉政权的延续。不足三万兵力大破十万魏军,不但为关羽报了仇,还为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出了口恶气。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有为之士不轻为,好事之徒不懂事,人活着一定要谨慎,王平的一生恰恰诠释了这个真理。人生不可不“慎”,用谨慎的态度对待人生,什么事情都考虑周全,相信你也会成为胜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上午,时任北洋军阀统帅的袁世凯拿着《清帝逊位诏书》急匆匆地来到养心殿并将它呈给了...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共传十二位皇帝,统治时间长达296年。从努...
原创 明... 前段时间小编在网上看到了网友的这样一个提问:在我们国内历史上,明朝末期的国土面积仅有350万左右,而...
原创 马...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八十岁大寿,在期间,使团带来了英国的工业制品,并且表达了...
原创 慈... 慈禧太后对大清帝国影响巨大,正是在慈禧的统领下,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一步步走向灭亡。当时的清朝国库空虚...
光绪帝为台湾宫庙封神颁匾 光绪帝为台湾宫庙封神、颁匾,一一记于《清实录》: 1.光绪元年(1875)正月十日,以保护城池,敕封...
原创 雍... 从1636年到1912年,清朝延续了276年,在这276年间共产生了12位皇帝,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
原创 清... 导言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
原创 她... 历史的车轮在人们的想象中似乎总是难以停滞,旧的王朝崛起繁荣,再加上分分合合的无常,王朝更迭成为必然。...
原创 晚... 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汉民族特有的一种后天改变女性身体的行为方式。 缠足,又称札脚、裹足,即人为地改变足...
原创 明... 据说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不专心,师傅马上就会怒斥一句: “你想学朱厚照吗?” 据史料记载,他的智...
原创 清... 序言 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字和甫,清朝乾隆时期著名将领,满洲正黄旗人。 兆惠所处的...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政权,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 ...
原创 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北推蒙元,把元朝势力打回了老家。不过由于并没有被彻底消灭,所以即使北元势力内斗不断...
原创 美... 钓鱼岛是我家的,一九七一年,中日两国派出了相关人员参加,就钓鱼岛问题的会议,突然一位老太太打断了会议...
原创 铁... 在1735年8月23日的夜间,清朝的第四位皇帝雍正帝在圆明园去世,从登基开始,在位一共13年,这个经...
原创 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古训道尽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莫测。遗憾,是人们一生中难以避免...
原创 太...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混乱,清政府腐朽无能。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洪秀全等一帮志士南方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武...
原创 晚... 清朝的官吏延续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超品官员,包括宗室、八旗蒙古...
原创 冯...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仍在宫中过着原有的生活,初始时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变化。这段时光对溥仪来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