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者,武功也;万人敌者,兵法也;灭国策略者,阳谋大势也!
唐朝时,是中华文化最巅峰时代,大唐在当时是全世界国力最强、军事最强、经济最强、文化最强……,中华文化辐射整个泛亚洲文化圈。
开创这扇鼎盛大门的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在后世能有极高的评价,并非文人骚客执笔歌颂,而是他本身的能力,且来看他如何艺术地一招灭敌国。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
自从我们祖先从游猎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以来,一直饱受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攻击,其中东夷在唐朝被打剩高丽、倭国等;南蛮亦剩东南亚各小国,不足为虑;唯有西戎吐蕃与北狄游牧部落始终是华夏民族的心头大患。
唐朝贞观年间,北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西突厥。
起初,公元628年时,李世民利用西突厥小部落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完事后,为了表彰这个小部落,特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赐予战鼓与大旗。
从此这个小部落摇身一变,迅速吞并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各大部落。
又过了一年,夷男派他的弟弟统特勒来大唐朝贡,表示臣服,唐太宗见到他们乖巧,欣慰之下,赐了宝刀及宝鞭给他们部落,并说:“不听话的,你可以打它。”
(夷男)
唐太宗本来是执行打压一批,拉拢一批的边疆战略的,奈何这拉拢的一批势力发展速度过快,发育得肥了。
630年,夷男建汗庭在都尉揵山北,势力版图包括逻河之南,在京师北三千三百里;东临室韦,西至金山,南抵突厥,北近瀚海,即古匈奴曾经所占领过的版图,并且他拥有了铁骑二十万,又派两个儿子一个统领南部,一个统领北部。他的势力,被唐太宗注意到了。
“太宗亦以其强盛,恐为后患。”——《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被李世民惦记上了,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一,内部分化
因此,638年,李世民轻飘飘给他们发了一道简化版的“推恩令”——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这里面藏有什么刀子呢?
夷男的两个儿子被他分派统管南北,但是汗位只有一个,本来庶出的长子曳莽与嫡出的次子拔灼就存在汗位继承问题,现在李世民把他俩都封为小可汗,意思是你们俩将来都有机会做可汗,要把握住机会哦,而要把握住机会,当然是内斗了。
(唐时外族势力分布图)
李世民用一封赏赐诏书,就打到了敌人的七寸上,让人叹为观止。
二,以夷制夷
由于夷男部西突厥发育过肥,李世民又用借力打力的方法,来遏制真珠毗伽可汗的进一步发育。
因此,公元641年,他开始扶持新的狗腿子——阿史那思摩被封为东突厥的可汗,并大笔一挥,以后你们就去漠南住下吧。
夷男的西突厥以前就是靠傍着大唐,打杀东突厥发家致富的,两个政权是世仇。现在大唐又开始扶持东突厥是什么用意,夷男再蠢也应该明白了,但是他不敢跟大唐龇牙,只想把大唐新扶持的狗腿子干掉,到时候是继续臣服大唐或者跟大唐叫板,也就有底气了。
因此,夷男计划在李世民泰山封禅的时候,出兵攻伐阿史那思摩。
夷男与其下谋曰:''天子封泰山,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思摩可取也。''——《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于是,派大度设带20万草原骑兵,下漠南攻击阿史那思摩,却被后者跑到朔州向大唐告状,然后请求大唐能派出援兵。
大唐这边一看,不能让夷男灭了阿史那思摩,那样就是他一家独大了,那样更不好控制了。因此,派出张士贵等大将带12万多大军帮阿史那思摩找回场子。
三,灭国阳谋
大唐霸气得很,既然夷男不听话,那就得敲打敲打了,因此唐朝大军开始跟大度设的20万草原兵干仗,双方你来我往,搞得不亦乐乎,最后以大度设战败逃跑为结束。
战后,夷男见惹怒了天可汗,吓得赶紧派阿史那贺鲁带3000匹马献给大唐,并恳求大唐皇帝赐个公主给他成婚。
李世民一听,胆子挺肥的,吃了败仗竟然还敢舔着脸来求婚?!
一年后,夷男不死心的又派使者来大唐求婚,李世民故意刁难说:可以把新兴公主嫁过去,但要马5万匹,牛和骆驼1万头,羊10万只作为聘礼。
夷男求婚。是想借成为大唐帝婿这个名头,可以确立他在北方的绝对权威,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力,并且可以抱大唐的大腿,还不会被大唐攻击。
李世民就高明了,答应你的求婚有几个好处:一,最小的代价稳定边疆;二,用高额的彩礼来压垮你夷男;三,夷男要是答应这个彩礼,那最后还可以悔婚,要是不答应这个彩礼,又可以嘲笑他无实力娶公主。答应不答应,都可以在舆论上矮化他的影响力。
夷男在得到李世民的肯定回信后,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在他的部落里大肆搜刮,砸锅卖铁凑足了聘礼,然后赶着这些聘礼去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完成结婚仪式。
“于是税诸部羊马以为聘财。”——《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突厥人)
夷男把这批相当于他全国经济的聘礼赶来灵州,路程太长,又无水草给这么多牲口吃,千辛万苦赶到灵州时,不但过了约定婚礼日子,而且这批牲口还死了一半。
李世民直接就有了悔婚的借口:你们本来已经迟到了,还死了那么多牲口,不够聘礼不能把公主嫁给你夷男。
夷男只能打落牙齿吞下肚,他又不敢跟大唐龇牙,再说也是他理亏了,他的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地步了,再加上李世民暗中叫阿史那思摩多次派兵去掠夺他的国家,夷男一旦反击,李世民又下诏斥责他,此时夷男的西突厥已名存实亡了。
645年,李世民准备攻打高丽,他直接霸气的派使者对夷男说,我要去东征了,你要是够胆想报仇就来入侵我大唐边疆吧。
(亲征)
夷男不敢入侵大唐边疆,只想派些军队帮李世民效力,顺便捡些油水。但是李世民拒绝了他的好意。当李世民打高丽时,高丽派人来叫夷男入侵大唐,承诺给大大的好处,想令大唐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但是夷男胆子小了,不敢派兵入侵大唐。
在郁郁寡欢之中,夷男死了。随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汗位而争斗,庶长子曳莽被嫡子拔灼杀掉,强盛一时的西突厥土崩瓦解,李世民的手段令人击节赞叹。
资治通鉴里他一段话,还原了李世民的高明灭国战略手段:
上(李世民)曰:''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咱们看看大唐时对待外国人的做法,再看看现在国人对待外国人的做法,还有多少心理洋奴?